“快乐合唱3+1”比赛对汝城县音乐教育的示范性论文_汤艳云

“快乐合唱3+1”比赛对汝城县音乐教育的示范性论文_汤艳云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汝城县第一次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快乐合唱3+1”比赛项目,在当地领导、校长、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即使在有限的师资与设备的情况下,也让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第一次的班级合唱比赛难免有许多的不足,但这一次比赛的体验使当地音乐文化、音乐信念、音乐素养等方面的进步提供了很多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对当地的音乐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班级合唱;音乐文化;音乐信念;音乐素养;音乐教育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地处湖南省、广东省、江西省三省交界之处,素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的美称,2016年该县跻身“国家园林县城”行列,成为全省宜居旅游优选之地。但它仍旧是湖南省20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该县总人口40万,现有学生和在校幼儿共64614人,现有各类专任教师2654人,其中专业和专职音乐教师36人,师资力量不足,专业音乐教师缺乏。

“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是由德清基金、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湖南省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湖南省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委员会共同推出的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由四个子项目构成:音乐下乡行、合唱训练营、音乐背包客和中小学合唱比赛,围绕德清基金“关注乡村、关注孩子、关注心灵”的宗旨,致力于推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和合唱艺术发展,用童声照亮童心。于2017年5月11日-12日,“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公益项目正式在汝城县启动,该项目受到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的有效配合、教师的积极参培,针对当地的师资不足、设备匮乏等现状展开一系列研讨并因地制宜提出缓解措施,尽一切可能的将活动完美展现。

“快乐合唱3+1”的开展首先通过汝城县教育局发布公告,公告要求全县中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由各校自行搭建舞台,以录制音乐伴奏,须有一名指挥(学生),在所属学校进行选拔。公告发出后各乡镇的中小学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平均每所学校的专业音乐教师至多一人,而合唱是以班级为单位,可想而知当音乐教师们刚接到这一通知的时候压力是有多大。可喜的是该项目不仅有当地领导校长教师的鼎力支持,还聘请一些较为权威的合唱教师对当地音乐教师进行前期培训,还有音乐背包客志愿者进行合唱排练帮助,这一合唱比赛展开中也更少不了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亲历亲为。筹备过程中,班主任负责各自班级的选歌以及日常编排,音乐老师为各个班级提供专业意见以及主要的歌唱教学和表演排练。比赛时,每个班级都以靓丽整洁的着装呈现,那些精致的小面孔非常兴奋的在简陋的临时搭建舞台上大展身手,落落大方。表演形式伴随着歌舞、朗诵、表演等各种形式,将音乐合唱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让音符充满校园,让歌声飞进千家万户”是我从这次比赛中所深切体会到的。“快乐合唱3+1”项目在汝城县的成功展开也给当地音乐教育带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音乐将走进乡村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仅仅只有36位专业和专职音乐教师这样的状况在一个县城来说可以说明以下几点:1、音乐教育课程不受重视;2、艺术活动少;3、教育部门开设的音乐教师招聘岗位很少;4其他教师可以兼任音乐课程;5、资金、设备等不足;6、教育重心依旧偏向语数外的培养。

由于县城的经济状况较差、交通环境闭塞、教育经费不高,教师们所成长的环境也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状态,许多政策较城市来说相对滞缓,如综合艺术测评在当地并未实施。音乐课程在中小学所设置的课时表面上看一星期有两节,由于音乐并不占考试分数,实际上大多数的音乐课程都被主科老师所占用,期中期末考试期间基本没有音乐课。在音乐课堂上,部分县城条件较好的学校内部会设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以及课堂打击乐器,但由于专业音乐教师较少,音乐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限,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在学生所在班级上教唱课,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歌曲教学。当地和学校相关的艺术活动举办的也非常少,即使会有一些活动也主要针对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来说,像面向全体性的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更是寥寥无几。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这样的活动正是打破当地艺术教育尴尬局面的一根引线,从县领导、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们对这样艺术活动的态度变得明朗,可以想象以后这样的音乐活动会逐渐展开,在学校音乐课程会受到重视,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提高,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音乐美。音乐与任何一个人都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即使你不是特长生,即使没有音乐天赋,一样可以在学校受到教师的呵护、培养,最终站上舞台。

二、每一个孩子都是新星

在音乐课和各种表演活动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别机灵、勇敢的孩子容易吸引住老师的目光,往往容易造成课堂的全部焦点集中在少部分孩子身上,而其他比较内敛、害羞的孩子常常被“边缘化”。班级合唱是以班级为单位,少不了任何一个班级成员。无疑让我们的焦点可以放得更宽更广,不是纯粹的只关注特长生,而是全体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即使有些孩子在音乐上并没有天赋,但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先天,后天的培养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也不能忽视孩子自身的可塑性。

合唱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班级合唱教学不仅是学生体验多声部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平时的训练较少,在排练过程中许多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如:老师做出的指挥手势不懂,不知不觉就跟别的组跑调了,还有些孩子比较淘气或者爱偷懒,音准很难唱准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在比赛过程中都一一被磨平了。还有些老师谈论到,由于音乐教师较少,排练紧张,需要花费很多除音乐课以外的时间排练,但是孩子们在每次的排练中都非常积极,没有任何的抱怨,排练时间稍微长一些,孩子们也丝毫不会让减弱音量。很多孩子还会主动利用课外时间与同学相互练习或者在家里让家长陪伴检验。

其实不论比赛结果怎样,排练过程中的心酸劳累都转变成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排练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音乐带给他们的美,老师给予的温暖,更有自己绽放出那耀眼的光彩。所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

三、全新定位的音乐教师

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的能力素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师是一个掌握一定音乐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其相关知识于技能的群体,受一定社会委托,通过一定音乐形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将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感情、审美情趣以完善学生的品格为最终目标的专门教育工作者。音乐教师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更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音乐教师以其特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

由于音乐教育的地位较低的,以前在汝城县的音乐教师的作用基本是代替作用,缺什么学科的老师就让音乐教师去顶替。因此,不仅学校不重视音乐教师的专业培养,音乐教师自身也容易丧失对专业发展的信心。这次的活动,让音乐教师有了许多全新的地位。

1、提升专业能力素养

平时当地的艺术活动较少,即使举办也是针对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这样的活动只需单独辅导某些学生即可。但是这次的班级合唱活动则要求全校各个班级都必须参与,无疑是对音乐教师的一大挑战。通过这次全县都特别关注的第一次班级合唱比赛,让当地音乐教师们深切感悟到了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空间其实还有很多,自身能力也必须不断的教学相长。只有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将来更多的活动中才更能有用武之地。

2、改善课堂教学

排练合唱并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者课外活动教学中不断的训练、磨合。在排练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音准、节奏、指挥等问题,多多少少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平时教学中的训练。音乐教师应该将音准、节奏训练、以及合唱的基本知识放在常态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应付一次次的比赛而已。只有平时注意了相关细节,在以后相关合唱比赛中,学生们才会有更佳的表现。

3、合唱与合唱指挥的学习

合唱的合作性、艺术性、审美性等优势让它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音乐教师的合唱与合唱指挥的能力也同样备受关注。受过专业师范教育的音乐教师在大学课程中会有些基础课程的涉及,但是说真正的实践可能未必会有。当地县领导以及校长还有活动主办方都为这次的活动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提前给当地音乐教师们准备了合唱指挥的讲座以及请了相关专家来进行合唱专业辅导,但仅仅是这些还只是杯水车薪。从专业角度来说,这次的比赛状况并不是那么理想。如:合唱指挥就像一个摆设、合唱声部大多数只有一个声部、合唱声音不统一。虽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这样的问题,但是也说明音乐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不仅学校要提供学习的机会,音乐教师自身也应多去外面参加相关培训,用全新的面貌来迎接下一场比赛。

其实任何一场比赛都未必一定是完美的,只有欠缺才会使比赛觉得意义非凡。并且,比比赛更重要的是排练过程中所收获的全部。

结语:

一次活动把音乐和欢乐带给了乡村的孩子们,把音乐带到了汝城县的家家户户,如果没有领导、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们的支持与理解,相信这次的比赛也不会成功,更不会有下一次的比赛降临。更为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大家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每一个心灵的触动,由此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出现在同样的地方,让乡村的孩子们也品尝到音乐的甘美。

参考文献

[1]郭晓莉.开展班级合唱教学的意义、优势及方法[J].甘肃教育,2015(24):68.

[2]刘志华.班级合唱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1):34-37.

[3]董月琼.浅谈中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7(14):136.

作者简介:汤艳云(1992.05-),学科教学(音乐,湖南师范大学,以当前音乐教育为研究方向,研究生在读。

论文作者:汤艳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  ;  ;  ;  ;  ;  ;  ;  

“快乐合唱3+1”比赛对汝城县音乐教育的示范性论文_汤艳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