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探索与实践

文/李勇敢 杜 疆 黄军委

引 言

专利信息对于当代企业的价值愈发凸显,但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水平还较低,提升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能力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2018年,为了更好地将精准配肥技术推广应用,由玉稼兴合作社牵头,与华南农业大学作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建立了试验站,并与广东东莞一翔液体肥料有限公司在马卜子村建立起乡村小型智能液体配肥站——乡喜精准配肥站,通过引进公司的智能液体自动施肥机,为种植户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四统一”精准技术服务。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笔者在河南省开展了“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建设项目”的实践,首批选取了Z公司作为典型对象进行试点。在项目实施之前,Z公司的研发人员感知技术动态的主要途径是检索科技论文,很少主动检索专利。即使进行专利检索也是片面的、零散的,缺乏系统性。通常采用头脑风暴等方式来解决研发中面临的具体技术问题,对研发的实际帮助有限,且研发周期不可控、试错成本高。通过本项目的实施,Z公司围绕竞争对手、产业现状、正在进行的技术研发和未来的研发方向开展了专利分析,获得了技术启示,确定了研发方向,形成了专利分析报告,建立了主导产品专题专利数据库,完成了主导产品的专利布局策略设计和专利布局报告,形成了14件专利申请和技术方案,建立了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规章制度,分层次的培训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知识产权和专利信息实务人才,对企业的研发和知识产权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形成了有效支撑。

根据该项目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企业要有效利用专利信息,至少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良好的经营状况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根本前提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客观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策略,是否制定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何种程度上利用专利信息,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企业规模、企业现有的技术实力等客观因素。

Z公司是处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电站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的提供商。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8 500万元,目前有员工230余人,拥有S品牌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为国防、通信、智能大厦和电站生产厂家提供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发电机组智能控制器、船舶电站功率管理控制器、双电源智能控制器和电源管理模块。

由于专利申请的专业性,将知识产权业务委托专利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企业目前的常见做法。通常,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助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企业产生联系的纽带是知识产权,培育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拓市场、拓展业务的内在动力和有效激励。引导企业开展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强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对专利信息工作的熟悉程度对于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效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D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为Z公司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双方保持有近10年的合作关系。D公司对Z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将专利信息利用逐步融入和渗透进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引导和帮助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D公司的合理介入,是本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并得到Z公司认可的重要保障。

图1 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生成的动力结构

动态不止可减少设备设施材料的二次搬迁,还可以模拟人员行走及物料运输路线,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速度(见图21)。

企业所有者、管理者直接决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策略。专利信息利用工作不仅需要研发人员的投入,更需要得到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尽管企业可能认识到专利信息的价值,也具备开展该工作的技术基础,但专利信息工作的开展毕竟需要企业持续投入大量的智力、资金和行政资源。如何对专利信息工作进行权衡和决策,是管理层需要面对的切实问题,也是对企业家意志的考验。

较好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基本条件

研发活动是企业切实开展专利信息工作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服务目标。Z公司是一家技术型企业,自创办伊始就从事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开发研究,并持续加大对产品系统化和行业化的研发投入,通过对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引领核心产品的研发,着重加强了云平台的综合应用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近年来,该企业也加大了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以跟踪和了解国际上的技术趋势,根据自身的现状合理应用新技术,在实现产品技术本身创新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了产品技术应用的创新。其当前的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产品品种全面且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知识产权实践层面,企业要具备初步的知识产权意识及管理基础。截至2019年8月,Z公司共掌握知识产权成果333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168项,外观设计124项,软件著作权28项。从上述研发现状、现有知识产权成果的构成及对高管的访谈可知:一方面,Z公司十分重视研发并具有提升自身研发实力的渴望;另一方面,其掌握的专利中,绝大部分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较少,高价值专利的比例不足,专利信息利用潜力巨大。

管理层的知识产权意识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重要保障

根据Z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公司高管的访谈可知,该企业具有一定的企业规模和经济、技术实力,具有开展专利信息利用的精力和能力;其所在的行业及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需求也呈现出日益提升的趋势。因此,该企业具有开展专利信息利用工作的动力和需求。

适应海外华人社会和华文教育的需求及需要,“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已经成为中国国务院侨办和海外交流协会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一个知名品牌。

Z公司通过近年来的知识产权申请和知识产权贯标等工作,在以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层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同时,通过项目组不断的培训、引导,使管理层更深刻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和专利信息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能够发挥的重要价值,为本项目配置了人力和物力,使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为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全面和专业两个维度,可以判断代理机构对专利信息工作的熟悉程度:一是全面性。企业对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利用不应仅仅停留在归纳新颖性、撰写申请书的阶段,而是可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这就要求代理机构对于专利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运行有着完整的图景,能够帮助企业提示潜在技术风险和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布局,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专利信息的价值。

Z公司将其经营模式定位为“以超前的研发能力,引领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具有一定客户和技术壁垒的高附加值产品”,由适应市场需求向引导市场需求转变,通过技术引导需求。客户针对性较强,下游客户主要为电站设备组装厂家,并拓展船级、外贸市场,从而不断壮大客户群。目前部分产品占据国内市场80%~90%的份额,是行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公司通过直接销售为主,外贸部分区域采用代理商销售,销售网络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人民币,近5年年平均增长率15%。

DW‐3000型小动物人工呼吸机,安徽正华生物仪器设备有限公司;ECG‐1350P型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T10型组织电动匀浆机,德国IKA集团;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有效助力

企业通过工作室将实际项目技术服务外包,将大大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同时解决企业项目集中时的用人问题。在合作过程中企业通过跟工作室合作更深入考察培养的学生全方面素质与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沟通了解,对于企业适用的人才企业可以提前选定,降低企业招人培养的周期与投入风险。

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投入和布局,如果不能带来可预期的效益,加上企业可能经历的内外条件波动,就可能会被视为沉没成本而遭到舍弃。因此,企业负责人需要对专利信息利用活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价值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调配知识产权及相关资源,采取灵活的策略,努力为将专利信息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提供条件,从而降低企业运行的战略风险和战术成本。

与之相关的另一个层面则是专业性。这不仅涉及效率问题,更关系到能否帮助企业挖掘到有效的信息点。信息爆炸时代最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占有信息,而是找到对主体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专利信息利用过程中——以专利检索为例——做到查全查准就尤为可贵。而要实现高质量的专利检索,一方面要求代理机构熟练掌握检索规范;另一方面则依赖大量的经验和长期的浸染,掌握足够的默会知识,形成敏锐的洞察力。

外部资金、数据、人才是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必要支撑

合理、充分利用专业化与社会化的服务,是现代企业获取外部支持的趋势。对多数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而言,专利信息利用工作是实现企业核心业务的辅助性手段,企业自身并不先天具备相关资源。利用外部支撑,尤其是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和社会化合作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对于中小型工业企业而言,研发活动的机会成本较高。企业利用专利信息,可以获得提高研发起点、降低试错风险、规避侵权风险等多方面的收益。但对于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而言,专利信息利用工作自身的成本也不可忽视。因此,来自企业外部(主要是政府及相关组织)的资金、数据和人才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专利信息价值的启蒙和利用技能的起步、抵御环境涨落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冲击就十分必要。待企业的专利信息利用内生能力基本形成,这些外部支撑要有序撤出,以防“市场培育”演变为行政刺激。

在很多情况下,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资源可以为创业者或企业研发人员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专利信息服务。合理利用公益性的数据和智力服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专利信息利用的运行成本。

结 语

对专利信息的重视和全方位利用是中小型工业企业适应现代市场运行规则的必由之路。在这类企业实现专利信息综合利用的常态化运行是有条件的,不但需要企业有良好的经营(研发)基础和一定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还需要有管理层对知识产权的价值有较深刻的认识作为保障。经验显示,企业单凭自身力量开展专利信息工作往往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论指导。合理利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社会性资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公益性资源能够帮助企业免费或低成本地获得必要的培训资源和分析工具。

基金项目: 本文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企业专利信息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19)”成果之一,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河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研究(编号:2020010601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李勇敢(1977—),男,硕士,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杜疆(1984—),男,博士,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科员,研究方向:工程哲学与知识产权;黄军委(1977—),男,硕士,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专利代理师,研究方向:专利代理、专利纠纷处理与专利信息应用。

标签:;  ;  ;  ;  ;  ;  ;  ;  

企业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