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健,李博,赵玉林,闫明,武培松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健,李博,赵玉林,闫明,武培松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应用双心医学模式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模式干预3个月后心力衰竭相关指标以及抑郁状态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检出水平为(0.5±0.1),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出水平为(6.5±0.6)mg/L,NT-proBNP检出水平为(435.6±18.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HQ-9量表评分为(7.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及心脏功能,对纠正抑郁障碍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双心医学模式;抑郁障碍?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78-02

双心医学模式即心理心脏病学模式,主要内容是对心血管内科中心脏疾病与心理障碍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1],强调在对心血管内科相关疾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对心理疾患进行纠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加快,各类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显著的上升趋势,且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患者伴随存在抑郁障碍症状[2]。本研究中将自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5年5月—2017年4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60例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处理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纳入3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0~80岁,平均为(58.9±1.6)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1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0~80岁,平均为(59.9±2.3)岁。两组患者就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包括结合患者病情应用抗凝、扩张冠状动脉、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对症处理措施。?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措施包括以下3个方面:(1)心理干预。由心血管内科具备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双心医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调查,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措施干预。(2)行为干预。由双心医生负责向患者详细介绍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疾病转归、治疗要点等相关知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保健教育,基于对患者个体生活习惯的调查,纠正其不良行为,如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对饮食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平衡膳食摄入以及定时定量运动等。(3)放松训练。患者需要在双心医生的指导下,安静舒适的半卧或仰卧在床上,在特制音乐诱导下进行深呼吸训练以及分段肌肉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每周进行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0.5h。?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模式干预3个月后心力衰竭相关指标以及抑郁状态方面的改善情况。心脏功能应用心脏彩超进行测定,评价指标为心脏射血分数,应用静脉血液样本检测C反应蛋白、NT-proBNP检测指标。抑郁状态改善情况用PHQ-9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低代表患者抑郁状态越轻微。?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检出水平为(0.5±0.1),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检出水平为(6.5±0.6)mg/L,NT-proBNP检出水平为(435.6±18.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对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前PHQ-9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HQ-9量表评分为(7.0±0.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关临床研究中指出:在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尽早对可能发生的抑郁症状进行干预与处理,一方面需要帮助患者在生活、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适,以及时帮助患者转移不良情绪,消除对疾病存在的顾虑,克服因疾病状态所产生的自卑感,达到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并康复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对患者疾病期间的心理护理,提高警惕并关注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生理习惯,如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紧张、以及睡眠障碍等,及时进行干预,必要时可邀请精神科专家会诊,以尽早诊断并治疗干预。?

该研究中数据结果提示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能够在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的同时,纠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而通过对患者抑郁障碍的调整与改进,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上述不良的影响因素,起到纠正患者临床状况的目的。因此,在慢性心力衰竭伴随抑郁障碍患者应用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后一方面可改善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状态,另一方面对纠正患者抑郁障碍有确切效果。?

综合上述分析,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双心医学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状态及心脏功能,对纠正抑郁障碍有积极影响,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均贤,欧阳新根,黄晓春,等.“双心医学”对改善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51-152.?

[2]牛素贞,秦连菊,段和春,等.“双心医学”对冠心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4,16(8):910-911.?

[3]刘梅颜.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关系最新研究进展—双心医学发展述评[J].山东医药,2012,52(4):1-3.?

论文作者:李健,李博,赵玉林,闫明,武培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伴抑郁障碍患者中双心医学模式的应用论文_李健,李博,赵玉林,闫明,武培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