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使用两种药物镇静的效果分析论文_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小儿高热惊厥使用两种药物镇静的效果分析论文_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马晓敏 沈玉婷 冯小华 庄琪

(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友谊院区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 目的:比较小儿高热惊厥使用水合氯醛与苯巴比妥的镇静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需要镇静的婴幼儿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43例和苯巴比妥组43例,分别给予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分析镇静效果。结果:水合氯醛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苯巴比妥组(X2=5.94,P<0.05)。结论:采取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明显、操作快、入睡快、苏醒快,是目前临床上较理想的镇静药。

【关键词】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高热;惊厥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172-02

小儿高热惊厥时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急,若不能尽快止惊,容易引起复发,反复发作常引起脑神经损害而影响小儿的智力。因此,需要紧急处理,尽早止惊。我科室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镇静药物有安定,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安定副作用较大,而且静脉给药小儿穿刺较慢,延误时间,一般不采取此操作。科室大多采用水合氯醛灌肠和苯巴比妥那肌肉注射,针对这两种方法对患儿镇静起效时间和镇静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采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86例,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随机分为水合氯醛组和苯巴比妥组,每组各43例,年龄8个月~3岁,平均年龄(2.0±0.84)岁,体温在38.3~40.4℃,有高热惊厥病史54人。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用药时均处于惊厥状态,用药后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应用退热药,水合氯醛组给予水合氯醛灌肠,根据患儿体重计算用药,剂量为0.5ml/kg,使用10ml注射器抽吸药液,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头,去除前端钢针,排尽空气,石蜡油润滑输液针前端,患儿取仰卧(头偏向一侧)或者左侧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暴露肛门,按照常规将输液导管插入肛门,深度为10~15cm,灌注完毕后反折导管末端拔管,协助并指导家属夹紧患儿肛门3-5min,避免患儿排气排便。苯巴比妥组采用苯巴比妥那肌肉注射,剂量5~8mg/kg。患儿取侧卧位,暴露臀部,嘱患儿家属注射是避免患儿躁动,防止注射钢针断入皮肤内。注射后棉签按压注射部位2-3min,避免药液外流。

1.3 效果评价

5min中内患儿停止抽搐,无肌肉紧张,为显效,5min后停止抽搐或仍有抽搐为无效。

1.4 统计学标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评价,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苯巴比妥那肌肉注射和水合氯醛灌肠的镇静效果比较:水合氯醛灌肠组有效例数为39例,镇静有效率为90.7%,苯巴比妥组有效30例,镇静有效率为69.8%,两组比较,水合氯醛灌肠组镇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静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有效 无效

苯巴比妥组 43 30(69.8) 13

水合氯醛灌肠组 43 39(90.7) 4

注:X2=5.94,P<0.05

3.讨论

高热惊厥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发病率为3%~5%,复发率为30%~40%[2],发病原因为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平衡,惊厥阈值低等,遇到各种不良刺激(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分解产物、体内组织分解代谢产物、疫苗等)时很容易引起发热,如体温在39℃以上时,脑耗氧量增加,脑细胞突然异常放电,引发惊厥。如发作大于5 min时则可以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3]。急诊入院患儿首要任务就是解痉,我院现在常用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药物有苯巴比妥那,地西泮注射液,水合氯醛等解痉药物。我科大多采用苯巴比妥那肌肉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

水合氯醛的作用主要抑制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引起近生理性睡眠,起效快、安全性高、作用持续时间短、无后遗效应、不易引起蓄积中毒为特点[4]。消化道或者直肠给药能迅速吸收,1小时内达到高峰,维持4~8小时,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全身组织。苯巴比妥属长效巴比妥类药物,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改变正常睡眠模式,引起非生理性睡眠,醒后有疲倦嗜睡等后遗症。通过我科室的研究,水合氯醛起效时间快,有效率达到90.7%。镇静效果优于苯巴比妥肌肉注射。

水合氯醛溶液为液体状,操作简单,直接使用特制的灌肠管抽吸药液注入患儿直肠内,而苯巴比妥那为粉剂,注射前需要使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通过换算后再肌肉注射。在患者出现高热惊厥状态时,水合氯醛灌肠镇静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易行,并且减少操作带来的痛苦,优于苯巴比妥。

水合氯醛灌肠的时候,往往因为我们的操作粗糙,推药过快,注药后患儿容易排便,影响了药物的完全吸收,有报道表明,当直肠内积聚液体150~200ml,直肠内压力>7.3kPa时候,直肠壁感受器即产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产生便意引起排便反射[5]。因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黏膜,使肛管插入肛门7~10cm深度,并且慢慢注药,避免患儿排便。

综上所知,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无痛苦、安全性高,近似生理性睡眠,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2: 258.

[2] 冯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7):49-49.[3] 耿吉英.153例小儿惊厥的相关病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30) :93-94.

[4] 樊军,张勇.睡眠剥夺配合水合氯醛在婴幼儿肺功能检查中的:镇静催眠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 10(3):96-97.

[5] 裴晶.一次性头皮针用于婴幼儿药物保留灌肠[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 04(35):115-116.

论文作者: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使用两种药物镇静的效果分析论文_马晓敏,沈玉婷,冯小华,庄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