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替沙星临床给药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论文_姚岚,黄仕会

贵州省惠水县中医院药剂科 550600

摘要:目的:探析加替沙星临床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旨在为日后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患者972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96例,对其临床诊疗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析加替沙星临床用药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972例加替沙星注射液给药患者中,96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副作用发生率为9.88%,且涉及多项器官系统,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结论:加替沙星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其用药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临床医师和护士重点关注用药安全性问题,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和相关资料后,科学合理的安排用药,以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危险因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加替沙星;不良反应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属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20世纪90年代上市[1]。该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和全身感染等,治疗有效率可达到88.8%左右,成为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2]。由于该药不需做皮肤敏试验、临床应用方便等特点,药品相应的副反应也随之增加[3]。本文对本院96例使用加替沙星引出现的药品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临床使用加替沙星注射液患者972例,出现96例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2 结果

2.1 病历资料

96例出现副反应的患者中,患者男46例,女50例;18~60岁,平均(36.7±3.9)岁,80例(83.33%),60岁以上16例(16.67%)。结果显示,药品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60岁的患者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2.2 疾病与给药方法及途径

疾病:肾盂肾炎、膀胱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给药方法:替沙星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凯泽,国药准字H20052525,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静脉滴注,常规日剂量为200mg,1~2次/d,疗程7~14d。

2.3 不同给药剂量与副反应发生率的关系

见表1。

2.4 药品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加替沙星的副反应涉及多器官系统,常见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皮肤等。在972例用药患者中,发生药品副反应96例,药品副反应发生率为9.88%。发生最多的是消化系统50例(52.08%),其次为神经系统24例(25.00%)与皮肤损害及静脉炎22例(22.92%)。

3 讨论

加替沙星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本品的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转录、修复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4]。本文对本院使用加替沙星出现药品副反应的96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60岁的患者16.67%,此年龄段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原因可能为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均有影响,对药物敏感性增强,耐受力差有关。因此老年人群使用加替沙星时更易发生药品副反应,对老年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尤其不适宜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由表1可知,不同的给药剂量药品副反应的发生率,一次性高剂量给药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低剂量分次给药法;消化系统的副反应与静脉给药时药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滴速密切相关。减慢滴速药品副反应症状可减轻。由此可见0.2g/次,2次/d给药方式可能更安全更有效。加替沙星引起消化系统的副反应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菌群失调症状,个别患者可出转氨酶升高等,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可能的作用机制含氟原子及喹酮母核分子量较大是引起胃肠道反应和静脉刺激的原因。氟喹诺酮类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震颤、幻视、幻听等。加替沙星的神经系统ADR的机制可能为:加替沙星结构中含有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而诱发相关症状,故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应慎用[5]。加替沙星的过敏反应一般为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皮疹、红斑、瘙痒、发热、疼痛等症状。其机制一般认为是由光毒性引起的。本文旨在加强加替沙星的合理临床使用,熟知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应用加替沙星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病史,用药时重视其抗菌效应,还应密切关注其药品的副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合理用物,以达到安全用药目的。

综上所述,加替沙星的适应证是敏感菌株引起的中度以上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单纯性尿道和宫颈淋病、单纯性或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女性急性单纯性直肠感染、肾盂肾炎[6]。但近几年加替沙星因其为广谱抗菌药、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医疗机构多科室广泛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案例也逐渐增多。这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加替沙星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临床用药指征,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第2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的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7]。仅用于糖尿病患者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慎用于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冠心病(多伴有高血糖)的患者及老年患者。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1天内2次给药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输液时滴数不宜超过30滴/min,减慢滴速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警惕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和血糖异常症状,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护(包括血糖监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救治;进一步加强加替沙星的临床应用管理,合理选择抗感染药。

参考文献:

[1]王晋予,李方,张迎,等.加替沙星多中心临床研究的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6):125-126.

[2]张艳敏.96例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58-59.

[3]马春红.78例加替沙星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6):60-61.

[4]张爱芳.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特点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3-4.

[5]董刚,宋晓丽.加替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特点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1):113-115.

[6]孟萍,孟佳佳,王丹丹.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研究[J].工企医刊,2014,27(2):682-683.

[7]梁虹艺,袁进.静脉滴注加替沙星566例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5):231-233.

论文作者:姚岚,黄仕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加替沙星临床给药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论文_姚岚,黄仕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