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应用CT、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论文_曹芳婷,

曹芳婷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100191)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CT、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挑选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3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处理,分为了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施行MRI方法检查,对照组施行CT方法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准确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存在(P<0.05)。观察组股骨头I期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II期、III期、IV期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RI于股骨头坏死患者检查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CT;核磁共振;诊断效果

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原因,和股骨颈骨折复位不良的愈合、骨组织自身病变有直接联系,临床方面多见疼痛、髋部活动受限、关节活动障碍等表现[1]。临床方面检查该病患者的方法较多,不同的方法在诊断结果方面比较有较大差异,而为促使患者及早恢复身体健康,本文将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探究对象,重点评判应用CT、MRI检查的临床价值。

1.资料情况和方法

1.1资料情况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的3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18例。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各(n=12)、(n=6);年龄区间30~76岁,平均(53.4±5.5)岁。对照组男性和女性各(n=11)、(n=7);年龄区间29~75岁,平均(52.9±5.3)岁。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未发现统计学的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齐全;②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③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①严重精神疾病;②意识障碍;③无法正常沟通。

1.2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CT检查,取患者平卧位,选择螺旋CT诊断设备,将电压、管电流、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120kV、300mA、10mm、10mm,主要对患者股骨位置进行扫描。

1.2.2 观察组通过MRI检查,取患者平卧位,使用MRI扫描设备对患者股骨位置进行探查,将层厚、层间距分别设置为5mm、6mm,如果必要可实行冠状面扫描。

1.3临床指标的观察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7.0)处理,计数资料两组诊断准确率、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比较,以率%表示、X2检验分析处理;如果统计的结果为: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对照组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对照组诊断准确率,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股骨头血压受阻有关,部分患者易并发骨质缺血表现。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尽早诊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通过CT、MRI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采取CT检查的分辨率较高,可实行多层次观察股骨头坏死位置情况,清晰的对股骨头内部有无破裂/死骨作以分辨,以此明确关节四周、关节脱位状况,不足:断准确性欠佳[2]。因此,本文通过MRI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行诊断,该方法无辐射且能对患者病变位置组织形成病变、解剖情况加以了解,获得患者生化信息、病理信息。与此同时,MRI扫描过程中无限制,所以可以对患者股骨头坏死位置作以各断面观察,客观全面的进行解剖分析[3]。

综上,股骨头坏死患者接受MRI检查,有助于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明确股骨头坏死各分期情况,适用于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唐海涛.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影像技术,2017,29(6):52-54.

[2]岳栋.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6):93-94.

[3]张海燕.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56-57.

论文作者:曹芳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应用CT、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论文_曹芳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