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用于小儿心肌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左朝凤

常宁市中医院 湖南常宁 4215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磷酸肌酸钠用于小儿心肌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MB、CK、LD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心肌炎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有效改善了患儿心肌功能,提高了临床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较强。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小儿心肌炎;疗效

小儿心肌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小儿心脏疾病,主要是指患儿的心肌细胞发生炎性病灶、心肌坏死等所诱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乏力、气短、胸闷、头疼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伴有一定程度的恶心、呕吐[1]等,若不加以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儿会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但不同药物,疗效也有所差异[2]。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磷酸肌酸钠用于小儿心肌炎治疗的临床效果,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2-9岁,平均年龄为(5.5±3.5)岁,病程为1-8月,平均病程为(4.5±3.5)月;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为(6.0±4.0)岁,病程为1.5-9月,平均病程为(5.25±3.75)月;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甚微(P>0.05),具有临床对比研究价值。

患儿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确诊,符合小儿心肌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均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浑身乏力、心悸、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③所有患儿家长均自愿参与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患儿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代谢紊乱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能量合剂、大剂量维生素C、一定剂量的强的松、抗病毒治疗。

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399,规格:1g),静脉推注,1次/d,剂量以患儿的病情而定,通常,1岁以上患儿1g/d,不足1岁患儿500mg/d,持续治疗14d为1个疗程。

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并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心肌酶检查,包括:CK-MB、CK、LDH,观察其具体改善情况。

评定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ST-T变化幅度>90%,且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显示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ST-T变化幅度>50%,心率下降>70%;无效:ST-T变化幅度<50%,或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功能异常,临床症状加重[3]。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如心慌、恶心、食欲不振、皮疹等。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所有参与研究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肌酶检查指标对比

如下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K-MB、CK、LDH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MB、CK、LD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心肌炎在儿科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属于一种局部病变的炎症疾病,具有弥漫性,当患儿体内的炎症细胞长期侵蚀患处,就会导致患儿出现心肌坏死,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影响了患儿的健康,并给患儿的家属带来了沉重的负担[4]。在研究中发现,病毒感染是诱发小儿心肌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最为常见。

目前,在小儿心肌炎的临床治疗中,均是以“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药物相对较多,最为常用的主要有门冬氨酸钾、维生素C、强的松、量合剂等,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卧床休息、饮食和营养等方面,以减轻患儿心脏的负荷、改善患儿心肌代谢等[5-6]。但在治疗的过程中,药物不同其疗效也有所不同,且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磷酸肌酸钠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磷酸肌酸钠属于一种能量缓冲剂和能量载体,对患儿的心肌细胞功能、心肌细胞代谢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该药物进入患儿机体之后,可促使患儿体内的二磷酸腺苷发生转变,使其变为三磷酸腺苷(ATP),从而使得患儿的心肌细胞能够更好的摄取身体的能量,并对其加以利用。这一变化,有效改善了患儿机体的心肌细胞,确保心肌代谢正常[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小儿心肌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磷酸肌酸钠治疗,患儿的CK-MB、CK、LDH均低于常规治疗的患儿,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4.29%,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71%,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治疗的患儿。综上所述,对小儿心肌炎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促进了患儿心肌功能的改善,提高了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且降低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远宏.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99-100.

[2]刘文明.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6):103-104.

[3]王爱华.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7):105-106.

[4]王宏雁.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09):1166-1167.

[5]杨存明.小儿心肌炎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125-126.

[6]盛静.磷酸肌酸钠在小儿心肌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83-84.

[7]王霞,刘爽.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08):811-812.

论文作者:左朝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  ;  ;  ;  ;  ;  ;  ;  

磷酸肌酸钠用于小儿心肌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左朝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