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

张万寿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摘 要: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培养人才已经不能够只从文化科目来着手,必须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 为了培养更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体育教学就成了新时期重要的发展内容. 大学阶段,学生的心智、身体都处于快速发育的时期,是人格及身体素质塑造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阶段向学生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体育锻炼技巧,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体格培养的重要过程. 这一情况也侧面反映了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背景下高校田径教育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全新背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更为科学合理、健康有效的田径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提升我国田径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

1 前言

《体育与健康》作为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中学课程的学习标准之一,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引导广大教育者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田径课程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普通高校的田径课程教学的现状对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及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存在差距.田径运动在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从生理上来说,科学地进行田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体的各项机能;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到神经系统的改善以及人体内脏机能的提升,都有着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从心理上来说,系统地安排田径训练,还能够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提升训练者的精神面貌.根据最新的高校教学体系,田径课程已经是当前众多高校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已经成为当前体育专业类学生的主要课程.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当前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够为未来体育教育行业培养出更多、更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因此田径运动训练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是体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

2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状况

随着当前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田径课程不仅是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程,更是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当中的一个主要类目.随着当前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往传统田径教学理念当中灌输的以竞赛项目为主要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的观念逐渐被大家所忽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被建立起来,学生的整体发展被更多地作为关注点.但是不可否认,在当前诸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田径专业训练调查情况来看,目前的田径专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竞技训练课程为主,包括短跑、跳高、铅球、跨栏以及标枪等技术性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的关注还是相对比较少.

在目前的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当中,存在的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的不规范性,教学内容在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大纲.不同学校之间教学内容差异性巨大,过度关注教学成果,而忽视了教学方法的整体引导.许多田径专业课程的教学,只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成,对于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受传统竞技理念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考核带有过于强烈的竞技性,考核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使得教学的根本目的受到影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对于当前竞技之风盛行的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首先一点就是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改变,转变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入手,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践行学生素质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体育素养.

现阶段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无论是从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社会人才发展的需求,要培养出更多、更好、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就必须从田径教学入手,培养更为全面的田径人才,构建更为科学、有效的田径教学体系.

3 存在的问题

3.1 忽略了师范技能的培养

传统田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束缚,在田径教学内容上对于学生自我能力和未来长远发展水平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尤其在日常田径教学当中,田径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所欠缺,在田径教学当中过度强调了教学任务,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意义,使得教学结果并不理想.学生社交能力和田径教学能力的培养也被忽视,使得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缺乏足够的社交能力,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欠缺.不仅如此,传统的田径教学理念过度地强调了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和运动技巧的改善,在课堂当中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学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学生在自我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活动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许多田径专业老师在教学当中,几乎已经将专业学生当作专业运动员来训练,大多数情况下已经忽略了田径专业学生未来可能成为教师,忽视了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培养.

3.2 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单调

课程评价体系是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渠道,也是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下一步学习方向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在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过程当中,要建立更为完善、科学可信的教学体系.从阶段性、针对性、多样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并对考核结果当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根源出发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对策.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发现问题,补缺补漏,全面提升田径教学效果.

合理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田径专业水平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当中并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学生田径水平的检验仅仅体现在一年一次的体能考试,既不客观,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

3.3 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当前高校大学生受到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愿意参加体力消耗巨大的田径运动,在教学当中对于一些田径项目存在抵触心理,这就使得高校田径教学无法深入到学生当中去,难以真正贯彻落实教育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田径活动量远远不足.

3.4 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是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其完善的田径教学体系.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需要遵从多元化原则.首先,从强身健体与文化发展两个侧重方面关注;其次,加强田径实践性训练,关注学生的自我选择性;再者,加强田径课程内容科学性;最后,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和内容,确定更为多元化的田径课程教学内容.

3.5 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3.2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体系 研究显示,社区对老年痴呆预防及早期干预缺乏规范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于老年痴呆早期迹象或具有患病先兆的社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早期迹象或具有的患病先兆、联系方式、照护者等;安排专职访视护士,每位护士负责6例老人,定期上门访视、评估和指导,针对每位老人具体病情,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居家老年痴呆早期干预护理措施。

3.6 缺乏对田径文化的理解

田径是最古老的运动类目之一,有“运动之母”之称.然而现代社会对于体育文化认知的不足,使得许多学生对于田径的认知仅停留在跑步一项运动上,这是对于田径文化的误解,更是对于田径教学课程发展的限制.对比当下广受高校学生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等众多体育文化来说,田径文化在群众认知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3.7 缺乏管理完善的田径俱乐部

理解就是一种视域之间的融合,理解无处不在,视域之间的融合也在不断的发生,应用就体现在这种视域融合的过程之中,文本作者的视域不断地应用于解释者自身的视域,两种视域相互碰撞,彼此融合,最终形成全新的视域,达成对文本的理解。理解、解释和应用是相互统一的,都是诠释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解是视域之间的融合,那么应用的本质也就是视域的融合。

4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措施

4.1 完善教学内容体系

4.1.1 田径课程内容多样化

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理念,要求农资行业提供更多绿色高效的优质农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引领行业发展风向的大型农资企业来说,如何以理念、产品、服务、模式的创新实现绿色发展?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对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段文瀚进行了专访。

现阶段的高校田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学生应当是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围绕学生展开.然而田径教学手段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主要内涵,使得田径教学本末倒置.加之学生对于田径运动本身缺乏足够的兴趣爱好,就造成了高校田径教学活动开展困难.

4.1.2 教学内容教材化

教材化的中心含义是 “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考虑具体的学习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在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来看,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第一要义.为了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田径教学活动,必须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化处理,实现田径专业课程教材编写.尤其是要加强同类的其他高校在田径教材编写方面的统一性,结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田径课程教材.

4.2 丰富田径教学方法和手段

4.2.1 采用“说课”的教学模式

“说课”就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在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之下,自由表达教师课题教学设想以及教学计划,并且由其他听者共同评价,不断实现进步,优化田径教学模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在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当中使用,能够有效地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学生更强、更好的组织能力,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a)The basic manifestations of non-atrophic gastritis,such as erythema dots,flaps and bands,rough mucosa,bleeding spots(plaques),mucosal edema,and exudation,can be seen under the superficial endoscopy.

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丰富,众多文体类俱乐部、社团都是学生开展活动、推广田径运动的平台.然而对比足球、篮球等更受广大学子喜爱的体育运动来说,田径俱乐部、社团简直少之又少,少数有田径俱乐部的高校当中,也并没有十分完善的管理,整体发展十分受限.

4.2.2 多媒体技术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3)常年排烟温度在220 ℃左右,未能进行有效的热回收,而从医院了解的情况看,蒸汽冷凝水的回收率亦未达到标准规定的60%的要求;

4.3 建立健全田径课程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高校普通专业的教学当中,已经开始大范围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相对已经比较先进,能够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田径专业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方面还有所欠缺,大多数还没有引进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是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进行教学,甚至投影仪和幻灯片在田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也极少用到.尤其是田径实践课程,还停留在教师分解动作的老旧教学方式上,没有引进情景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系列教学模式等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田径专业学生在整体教学素养的提升方面有所差距.

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当中对于田径课程的片面认识,就要关注到田径课程涉及的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内容,关注到田径课程教学是需要借助多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好能够采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教学,更为直观、动态的通过研究真人演练、视频处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田径技术动作的核心重点,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4 强化田径课余训练丰富田径课程实践活动

课余训练是提升田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只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训练方法.而田径课余训练才是学生进一步提升田径技巧的主要渠道.在田径教学改革当中,要关注课堂教学重点的延续,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课余训练.同时在形式上、田径教学方式方面进行创新,让学生与教师在共同实践的过程当中,得到整体能力的提升.

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血糖控制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并发症),表达形式为[n(%)],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5 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4.5.1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与学生之间其实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如果学生对教师既尊重又热爱,那么自然就会对学习更加上心,参加田径课程自然也就能够更有动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之间多交流,建立一种像朋友一样的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对于田径运动的看法和对于体田径教学的见解,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田径老师.从学生的角度去引导他们更为深入的了解田径文化,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从心理上去接受、热爱田径运动,从态度上改变对于田径运动的看法,田径教学效果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5.2 注重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由于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出身条件、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各种差异,同样的教师在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并接受.这表明教师在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到这点,要以大部分的学生田径学习能力为基础,设计不同的田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田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展开,通过对学生的正确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赏识每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改变学生认为田径枯燥乏味而不愿意参加的现状.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田径评价系统,包括对每位学生的成绩记录、课堂表现记录、期末总结等.

向南,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对接海南自贸区,联手海南,深耕东盟。全面加强与泛北部湾地区各国的旅游务实合作,完善合作机制,大力发展滨海度假旅游,积极开发海上丝绸之路跨国旅游环线和泛北部湾区域内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以海上跨国邮轮度假旅游为主体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北海区域性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利用涠洲岛西北部天然良港的优势,打造国际游轮中转港,大力发展“一程多站”式的邮轮度假产品,深度开发环岛度假慢行游和海岛生态休闲游。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口服;予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口服;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兑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静脉滴注;同时配合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控制血压及血糖、降血脂、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4.5.3 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与健身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身体健康比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更为重要.在未来的田径教学当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的健身意识,让学生关注到自身健康问题和体质问题.田径技能的提高只是体育魅力的表现形式,田径运动的内在意义更多的是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达到良好的体魄和精神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运动习惯,在掌握田径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科学地进行田径训练,从学生自身发挥田径的各项功能.

5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价值观念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人们的基本生活能够满足以后就开始更多地追求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现代生活也让许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对于田径运动越来越排斥,造成了许多学生甚至是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田径技巧方面都有所欠缺.总而言之,体育专业作为为我国未来体育事业输送大量人才的重要专业,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大意义.田径课程作为体育专业主要课程之一,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全面的推进田径课程教学,更好地提升田径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和田径素质,完善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当前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问题展开研究,对于其中各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追寻其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策略以期解决当前体育专业田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整体田径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4〕王明献,詹建国,张玉宝.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存在问题及改革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2):110-114.

〔5〕张守元,林媛.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2(5):79-85.

〔6〕姜银兴,田国祥.高师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2,16(3):83-86.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60X(2019)10-0144-03

收稿日期: 2019-07-16

标签:;  ;  ;  ;  ;  

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