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孔丽芳

自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孔丽芳

孔丽芳

丹阳市云阳学校

我校自2010年在全校推行自然分材教学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自分教学课堂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大大提升了我校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在笔者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平时的课堂观摩中,笔者却注意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些不和谐、不理想的一些音符。

本文将从自分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自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表现极其成因和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对策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研究。

一、 自分教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其包含了以下的一些基本教学理论:情智共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知者先行、抓大放小、问题跟踪等。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能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能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的和谐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自分教学课堂实施的重要载体,有效地实现了自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互助,共同进步的教育愿景。

二、 自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表现极其成因

令人遗憾的是,在平时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环节在实施呈现过程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进而导致整个自分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低效性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方式:

1. 有量无质

在实施自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热闹的课堂活动效果,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了若干个小组合作的活动,片面追求合作的量,但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由于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虽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学习过程缺乏内涵,其结果是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很好很透彻地理解自分教学中关于小组合作的精髓,片面追求小组合作活动的量和合作的形式,不关注合作的内容和深度,导致华而不实。将原本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变成了几个生硬牵强合作环节的堆砌。长期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深度合作能力和思维探究品质的培养。

2. 明热暗冷

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笔者观察到有些课堂学生热闹地开始讨论,却始终不得要领,不找边际,自说自话;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缺乏必要的小组协调、合作和倾听。表面看起来非常热闹,实则从合作学习的核心来看则是冷淡的,合作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小组未能建立起相应的合作秩序。

3. 机会失衡

笔者还观察到,在小组合作中,每一小组的学科组长或是行政组长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在有的班级中,讨论甚至变成了一言堂,变成了组长直接公布答案,其他学生则缺少变成被动的听众和旁观者。汇报小组意见时,也基本由本小组的组长或是优生发表小组意见。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内在需求。优生独霸话语权,忽视他人的内在需求。学习上的弱生则由于本身的不自信,导致消极应对,游离于合作之外。

4. 管理失序

在一部分班级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过于喧哗,导致无法听清组内成员的发言。还有的活动由于效能低下,导致时间过长,影响到了课堂其他环节的正常开展。造成课堂管理失序。

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小组合作范式的缺乏和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不足以及教师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增强。

5. 评价失允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以及过程后,部分教师的评价不够科学合理,为体现加分评价环节而进行评价,想起来就加,想不起来就不加。对个人的加分权重和小组集体的加分权重标准一致,未能加以区分,导致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忽视了全体学生的智慧结晶。

究其原因在于教师的评价手段单一,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随意性较大,或是注重对个人能力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小组整体活动的评价。没有通过评价手段调节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帮助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范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对策

针对以上自分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种种低效现象,特提出以下的对策,以期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好地服务于自分教学这一教学理论,真正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能力。

1. 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a. 科学搭建学习小组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科学搭建的学习小组,有利于小组间公平合理地展开竞争,有利于各小组成员积极性的提高。

小组搭建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合作小组成员按档次比例优化组合,开放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等,均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满足个体在不同时候的优势需要。当然,搭建学习合作小组时,除了考虑学生的成绩因素外,还要兼顾小组成员的性格、能力、性别等各方面。

b. 规范小组培训工作

搭建好小组以后,小组的规范培训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对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进行定期培训和课堂上的相机当场培训。各小组也要规范好小组合作的范式,制定相应的小组合作组规和相关要求,使小组的每个成员有章可循,按照规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内在动机激发论认为,应积极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付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这种情境会最终导致了学生在小组内牢牢地树立“休戚相关”、“荣辱与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意识。

c. 合理进行小组分工

根据内在动机论,学习动机看成是学生承诺为达成学习目标作出努力,亦即怎样推动每个学生作出最大的努力。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快速有序而有效的进行,小组成员必须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合作。使全体学生自觉纳入这个“利益共同体”。每个小组的学科组长和行政组长要兼顾小组成员的机会均等,甚至要“偏爱”本小组中处于劣势地位的学生,多给与他们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来。

2. 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a. 认真学习相关理论

教师对自分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理解的不足和偏差,使这一环节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导致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成效。教师需要用心去理解和体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精髓,并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

b. 合理设计小组合作内容

教师在教学设计是要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设计时要遵循“三不设计”原则:学生通过个体自学也能懂得不设计;新《课程标准》中不做要求的不设计;脱离学生接受程度的不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的设计目的,活动方式、具体要求也要让学生明了于心,以便活动能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完成。

c. 科学指导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绝不是袖手旁观者,而应是参与者、指导者和调控者。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小组和合作进程。在发现小组合作的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个性的问题个别点拨,共性的问题稍后要集体点拨和解释拓展。在学生的合作出现障碍和跑偏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在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小

组合作学习才会是积极而有效的。

3.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a. 侧重对小组的评价

科学合理的评价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团队意志凝聚论的倡导者也强调小组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不过,他们更侧重于小组加强凝聚力量的作用。该作用可通过小组建设(team building),小组评议(team processing)以及小组任务专门化等多样化途径达成,反过来,它也有利于发挥小组每位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做出个人独特的贡献。教师侧重对小组的团队评价,有利于提升每一位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有益于凝聚团队意志。

b. 重视过程评价

教师应重视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仅仅是关注活动的结果,或是打破小组的尖子生为了追求合作的结果而控制话语权的局面。对过程评价的重视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小组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小组各成员的活动参与度,有利于小组合作活动健康有效地开展。

c. 利用评价机制调控小组合作

教师还要巧妙利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的杠杆作用,对某个特定时间和环节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调控。比如,教师发现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声音较大,影响到其他小组的合作开展,教师就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加大这一指标的考核分值,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合作方式进行。再如,教师为了鼓励小组中的后进生有更多的机会,教师即可加大后进生发言的奖励分值,以达到用这一评价杠杆来科学调控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方法,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自分教学课堂中高效运用。

论文作者:孔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校园英语(教研版)》2014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自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_孔丽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