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安全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庄春秀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655001

摘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整个护理过程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两组患者压疮临床治愈率及跌倒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压疮治愈率方面,观察组为89.29%,对照组为5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跌倒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3.57%,对照组为28.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显提高护理效率,降低了压疮发生率和患者跌倒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PDCA循环管理;安全护理

脑梗死主要是指由于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出现软化坏死,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病死率较高,属于严重脑血管病之一[1]。通常而言,脑梗死并发压疮的患者器官功能容易出现减退,运动功能一定程度会受到限制,在护理中发生跌倒情况较多,患者的痛苦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死亡风险,是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护理中,对压疮、跌倒的预防也是重要工作,为了提高预防与治疗效果,本组研究针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55.3±3.6)岁,脑梗死位置:8例脑桥、7例小脑、6例基底节、5例额叶、2例颞二叶;Beaden压疮评分:19例9-11分,9例9分以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55.6±3.2)岁,脑梗死位置:8例基底节、7例脑桥、7例小脑、4例额叶、2例颞二叶;Beaden压疮评分:20例9-11分,8例9分以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梗死、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规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期间,应该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计划。首先,查找原因。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召开脑梗死跌倒及压疮总结会议,对就诊患者出现跌倒和压疮的原因、特征进行总结,主要原因为压疮及跌倒管理中,常规护理模式流于形式、护理人员疏忽、患者家属护理不到位、患者下床过早、药物所致、低血压等,对跌倒的主客观原因及常发生跌倒地点进行总结,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压疮、跌倒发生率降至最低。其次,收集信息。对每一个患者建立详细的病情调查表,评估患者压疮情况,对观察组患者的压疮症状进行分类分级,将防跌倒内容引入到常规护理指标和计划内,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2)实施。首先,分组。每组由两名护理人员构成,对1例脑梗死患者的压疮及跌倒进行护理,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组件检查小组,由5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对观察组患者整个护理过程及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其次,提醒卡片。根据总结的压疮与跌倒具体情况,制作提醒卡片,置于醒目位置,对护理人员及患者进行提醒;第三,健康宣教。对每位患者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要制作详细的计划表,并贴于患者床前,结合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该病情况、护理方法及日常注意事项。患者在下地活动时,护理人员尽可能的伴随左右,同时告知家属护理人员不在时一定要由家属陪伴活动,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出现跌倒情况;患者休息时,护理人员要经常性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形成或扩大;保证患者皮肤的干燥,对于受汗液、引流物及尿液浸渍的皮肤,要及时擦洗干净;护理人员与患者要经常性进行交流,对患者的担心和焦虑情况进行了解,认真倾听患者诉求,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降低压疮与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

3)检查。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心跳等生命指征进行监控,避免压疮发生或加重;患者卧床休息期间,护理人员要叮嘱家属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变换睡姿,护理人员交接班时,要对患者病情记录准确交接,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护理监控小组对患者及护理人员要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护理监控,对欠佳的护理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将跌倒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4)处理。监控小组每周对患者进行访问一次,针对患者对护理措施及护理过程的满意度进行了解,对患者病情及康复情况进行了解,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患者或家属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存在问题集中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在下周的护理计划中将改进意见落实到位。

1.3观察指标

压疮疗效判定:治愈:创面愈合;有效:创面缩小且肉芽组织新鲜;无效:创面没有改善。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跌倒方面,跌倒率=跌倒人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压疮改善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压疮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5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跌倒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仅有1人跌倒,跌倒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中有8人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8.57%,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7,P<0.05)。

3讨论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过程中进行管理,结果显示12例患者压疮痊愈,13例明显好转,仅3例未见好转,患者压疮症状改善有效率达到89.29%,与对照组57.14%对比,观察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跌倒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1例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中有8人跌倒,跌倒发生率为28.5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研究结果来看,充分表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对患者压疮改善及跌倒预防的护理应用中效果显著。常规护理中,护理工作缺少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目标,目的不明确,所以患者跌倒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压疮症状改善也不明显,患者无形中增加了痛苦[3]。而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常规护理中应用后,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明确的分级,明确了护理目标,护理责任落实到人,对患者从心理、休息、饮食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压疮治疗及跌倒预防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对压疮治疗的改善明显,有效的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情况,为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护理保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在霞.基于PDCA循环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22(07):144-146.

[2]王文妍,陈希霞,李婷,等.PDCA循环管理在防范患者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01(22):17-21.

[3]张华.PDCA循环法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3,06(23):486-487.

论文作者:庄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管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安全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庄春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