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性评价论文_李朝晖,刘宇,扬丁彦,李兰,陈安山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性评价论文_李朝晖,刘宇,扬丁彦,李兰,陈安山

李朝晖 刘 宇 扬丁彦 李 兰 陈安山

大竹县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100

【摘 要】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用于急性期脑梗死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静滴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0.3)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9.3±12.2)分,2组治疗前2项评分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各项指标,综合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期脑梗死;安全有效性评价

急性期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常见病症,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致残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和家庭经济压力[1]。发生脑梗死病变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脑组织受损现象,伴随炎性病变。依达拉奉中的亲脂性基团等物质可借助理想的膜通透性能将羟基基团清除,控制炎性损伤等病情[2]。本研究为了解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对比了依达拉奉联合基础西医疗法以及单纯基础西医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方法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0.1±2.7)岁;病变部位为基底节结区12例、枕叶6例、颞叶5例、小脑4例、多部位病变3例;合并高血脂症6例、糖尿病9例、原发性高血压13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0.7±2.2)岁;病变部位为基底节结区13例、枕叶5例、颞叶5例、小脑3例、多部位病变4例;合并高血脂症7例、糖尿病7例、原发性高血压12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病情等方面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西医治疗,结合症状表现、检查诊断结果予以 血塞通、抗血小板凝集、

吡啦西坦脑保护治疗,对症 治疗原发病。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予以30mg依达拉奉+100ml生理盐水静滴,每日2次,持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评价2组患者 治疗前及治疗后均予以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3]。

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

评价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0%~100%,病残程度为0级,即为治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效;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18%~45%,为有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17%以内,为无效[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

对照组患者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

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9±1.0)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34.2±3.3)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9±0.7)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57.1±4.9)分;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9±1.2)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34.3±5.8)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0.3)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69.3±12.2)分,2组治疗前2项评分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并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2.4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顺利进行(P>0.05)。

3 讨论

急性期脑梗死为脑部血液循环异常相关的脑血管类病变,脑细胞、脑组织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缺血、缺氧,脑细胞中流入大量钙离子等物质,与兴奋性氨基酸释放引发自由基连锁反应,多数患者在发病6h后就诊和接受治疗,因而通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并发症,此类患者溶栓治疗已不现实,为避免盲目治疗引发缺血-再灌注损伤,多数患者治疗以保护脑组织功能、自由基抑制为主,主要通过西医等疗法调节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5]。

依达拉奉中的有效成分有理想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可对脂质物质过氧化、局部缺血再灌注等产生抑制调控,同时可通过对脑细胞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延迟和消除神经细胞死亡现象,将脑损伤和脑组织水肿发生率降到最低。依达拉奉的使用利于脂质氧化的抑制对抗以及羟基物质的清除,同时可保护神经组织、防控血管痉挛和白三烯合成,避免内皮细胞受损,尤其可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器官进一步受损,促进上述器官修复[6]。

依达拉奉静滴进入机体后转化为阴离子存在,扰乱脂质过氧化反应,并通过迟发性神经细胞凋亡的一直以及活性氧分子的消除防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防控水杨酸羟基化、调控单胺类物质代谢功能以及白三烯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作用,防控脑组织缺血的发生,更好保护脑组织。其成分还可促进一氧化氮合酶mRNA稳定性、防控低密度脂蛋白物质发生氧化作用,提高eNOS表达率,改善血管内皮环境、防控缺血发生。药物成分作用与梗死部位,可防控细胞凋亡,调节白细胞、粘附因子作用,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并调控自由基产生作用,避免神经元大量死亡,从根源上控制病情进展[7]。

本研究为了解依达拉奉在急性期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对比了依达拉奉联合基础西医疗法以及单纯基础西医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方法及疗效,基础治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总有效率100%,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满意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安全性高,体现了其在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海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依达拉奉抑制脑梗死后的神经元凋亡[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0):1615-1620.

[2]张辰浩,刘祖发,王珺等.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32例临床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35-837.

[4]谢守嫔,彭晓兰,严雯等.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脑梗死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61-2762.

[5]赵玉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9):1226-1228.

[6]张福安,李嘉姝,李红霞等.依达拉奉致重症后循环脑梗死病人一过性血清肌酸激酶急剧升高1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81-4482.

论文作者:李朝晖,刘宇,扬丁彦,李兰,陈安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8

标签:;  ;  ;  ;  ;  ;  ;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性评价论文_李朝晖,刘宇,扬丁彦,李兰,陈安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