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指导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袁春芳

袁春芳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甘肃白银 730900)

【摘要】目的:关于冠心病患者采用个体化指导护理价值探讨。方法:选取52例来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治疗期间分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个体化指导护理干预,调查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疾病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常规+个体化指导护理的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疾病康复效果较好,康复护理有效率、满意度高于使用常规方法的对照组,数据对比后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康复治疗期间,通过全面的、系统化的个体化指导护理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尽快好转与控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康复;个体化指导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285-02

在社会生产生活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我国目前患有冠心病的人数较多,且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严峻化,使得冠心病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需要患者接受长期的药物康复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习惯,以此有效控制冠心病的恶化发展[1]。现阶段冠心病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需长时间服药缓解身体不适症状,为了提高康复效果需要应用个体化指导护理方法规范患者的康复治疗行为。基于此本文选取确诊为冠心病的52例患者作为临床不同护理方法应用效果的研究对象,分析对冠心病康复有着积极效果的护理方法,全文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脑血管科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患者,共计52例来研究,经过医生初诊和影像学手段检查可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30例、22例;患者就诊年龄处于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3.5)岁;患病时间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8年,平均病程为(4.6±1.2)年;按照护理方法差异将患者分组,对上述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做以组间对比,结果可知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52例患者入院确诊疾病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熟悉了解医院环境、指导患者掌握控制情绪的正确方法、监督患者按时定量服药。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后,继续接受个体化指导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护理,对患者身体康复情况应用显效、有效、无效评价,其中显效为心绞痛未再次复发,硝酸甘油类药物服用量下降90%或以上,无任何身体不适反应出现;有效为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症状与治疗前对比部分改善,每天仍需要服用硝酸甘油控制疾病;无效为患者疾病症状无任何变化或有加重表现。康复效果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同时向所有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计算52例患者对两种护理方法的满意率。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经SPSS19统计学软件实施相应分析,计数资料经n(%)表示、χ2检验,当数据对比结果P<0.05提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疾病护理,分析患者冠心病康复效果可知观察组25例患者护理有效,疾病康复总有效率较高;该组所有患者对本次护理方法满意,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满意人数为18例(69.23%),数据经过对比χ2=9.4545。以上两个方面数据经过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致病机制为患者冠状动脉硬化,使得心脏处的供血、供氧不足,血小板大量聚集在血管处,血液流通速度放缓,最终导致心肌缺血。该疾病药物控制治疗期间,辅以患者针对性强的个体化指导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疾病康复效果,使得患者可以早日开展正常的工作与生活[2]。其中个体化指导护理在冠心病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患者康复效果理想。具体护理内容包括:首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始终以热情和蔼的态度与每一位冠心病患者每天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把握患者心中对疾病治疗的想法,寻找与每位患者疾病相类似的案例一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得患者在沟通中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消解对于疾病康复治疗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其次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每位患者不同的饮食习惯,综合评估患者饮食合理性,从患者饮食喜好、不科学饮食习惯出发,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加强饮食干预护理,为患者补充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然后用药护理,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办法为药物控制,针对不同患者的用药习惯,可以为所有患者进行相关药物治疗效果的宣讲,以此增强患者用药依从性,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有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最后康复锻炼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每天进行1个小时的身体锻炼,以此提高身体机能水平,锻炼方式主要有太极拳、慢跑、散步、肢体伸展练习等。在本文的研究中即就有26例患者应用上述护理方法,护理后患者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康复效果,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因此个体化指导护理值得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多加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雪莲,苏申,王彦婷, 等.个体化护理对冠心病监护治疗室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效果的探析[J].中国医刊,2015,(6):105-107.

[2]王晓燕.老年冠心病患者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康复,2016,(6):442-445.

论文作者:袁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个体化指导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袁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