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测定-基于欧盟国家的荟萃分析论文

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测定
——基于欧盟国家的荟萃分析

焦雨生

(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 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传统话题。尽管有大量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溢出效应,但是实证分析却给出了不确定或至少不一致的证据。本研究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对2003-2018年间69篇以欧盟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的系统编码,得到2789个偏相关系数效应值和2786个弹性系数效应值,涉及126603731个样本观测值。通过荟萃合并分析发现: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但是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通过荟萃回归分析发现: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不理想;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较为理想;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在国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样本层面因素和变量操作因素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研究方法项不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 国际投资;直接投资;溢出效应;荟萃分析

一、引言

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传统话题,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观点和文献,其中包括以欧盟成员国企业为对象的研究 (Meyer and Sinani,2009;Havrenek and Irsova 2010,2011)。这些研究认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有利影响:在前一种情况下,跨国公司带来的资本增加了生产函数中的投入;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直接投资可能对国内公司产生积极的外部性,并通过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纷纷放宽其政策吸引外国跨国公司的投资,从而提高本国公司的技术能力,增强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World Bank Group,2010)。尽管有大量和可信的理论依据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溢出效应,但是实证分析却给出了不确定或至少不一致的证据。不同的研究显示了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不同结果:正向的、负向的、不重要的和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传统的定性文献综述,只能对过去各种不同的实证结果进行分类综述,这样就会存在诸多的局限:首先是无法进行综合判断,基于实证结果的分类综述无法判断最终的结果;其次,不同的实证研究其模型设计、前提假设、分析方法等都存在差异,那么其结论的差异是否和上述因素相关,哪些因素在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这些都是传统定性文献综述无法判断的;最后,传统的定性文献综述无法避免主观性问题,即文献选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偏差,从而导致有偏差的结论。

尽管经历了债务危机、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欧盟依然是目前为止一体化程度最高的超国家经济组织。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由于外国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跨国并购,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强劲增长。在当前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研究的文献中,有大量的关于欧洲国家的研究,并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欧盟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探讨其异质性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们的老朋友Lauren Scott建议借用近摄、超广、镜头离机……尽情发挥创意,在自然界中创造抽象艺术。

荟萃分析在国外称之为“Meta分析”,我国翻译为“元分析”、“荟萃分析”和“合并分析”等等,其中“荟萃分析”的翻译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荟萃分析起源于医学研究领域,并经过Stanley和Jarrell(1989)引入到经济学领域,其分析的优点在于:首先可以将诸多类似研究进行合并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总体的估计效应值;其次还可以识别形成结果差异的各种调节因素,并判断各种调节因素对研究结果影响的大小。

二、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

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基础源于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理论。创建跨国公司就必须要有专有的知识或是技能的所有权优势,否则无法在东道国中立足脚跟并站稳,而和当地企业的接触则是不可避免,那么就会使得技术不通过市场交易而慢慢发生转移,也就是溢出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为购置新的工厂和设备提供直接融资,并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它还可以直接向外国子公司转让技术,也可以间接地向当地经济扩散或“溢出”。换句话说,影响可以是直接的(对外国子公司),也可以是间接的(对完全国内公司),在后一种情况下,间接效应可以是水平(行业内效应)或垂直(行业间效应)的,相应的溢出类型称之为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而垂直溢出又可以分为前向溢出(向上游企业的溢出)和后向溢出(向下游企业的溢出)。

虽然国际直接投资有可能产生上述所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会必然产生的,这种溢出效应的产生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第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性质和跨国公司进行这种投资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了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效率寻求和对战略资产的寻求;第二是东道国的吸收能力;第三是进入方式,如绿地、收购或并购(Magai,2012;Bruno,R.和L.M.Falk 2012)。对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直接效应来说,已有足够的实证证据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企业的正向效应(Blömstrom and Kokko,1998;Eichengreen and Kohl,1998;Holland et al.,2000;Navaretti and Venables,2004),但是对于间接影响(溢出效应或外部性)来说,结论却有较大的差异,从原因上来看,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果取决于东道国的发展水平、就业条件、环境标准以及国内企业的特质等。

(4)对接BEPS第14项行动计划成果,国内税法中完善相互协商程序规定。2017年3月2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特别纳税调查调整及相互协商程序管理办法》,引入BEPS第14项行动计划成果《创建更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中强制仲裁除外的相关建议,对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下的相互协商程序作了详细规定,确保及时解决相互协商程序案件,着力提高相互协商程序的效率。

理论上,各国学者都普遍接受技术溢出的存在,而实证分析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结果表现为正效应,有的表现为负效应,有的则表现为两者关联度不大。在Géorg和Greenaway(2004)总结的关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外国直接投资的横向生产力溢出效应的42项研究中,只有20项研究报告了明确的积极影响和显著的结果。此外,在20项发现积极影响的研究中,有14项要么使用行业层面的横截面数据,要么在不考虑国际直接投资内生性的情况下,使用企业层面的截面数据。

异质性(本处指统计学异质性)用来表示一系列研究中效应值的变异程度,表明在排除掉可预见的外在偶然因素后各研究间存在差异的程度。异质性检验的方法主要有Q检验、I2检验和H检验。

Persson(1983)、Blomstrom和Wolff(1989)分别选用墨西哥行业截面数据和行业时间序列数据,也得出正溢出的结果。除此之外,Blomstrom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内在经济增长概念来建立模型,把国外资本视作资本新变量的来源,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路径。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与Helpman等在1994年的研究发现接近,即有大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国家的生产力相比较那些与跨国公司联系少的国家,生产力会更高,初步证明了外来技术转让和高生产力相联系。

也有一些学者不支持国际直接投资的正向溢出。Romer(1990)认为,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最终产品部门雇佣员工的工资收入,当人力资本是一定量的时候,若最终产品部门工资较高,会使得人力资本从研发部门向生产部门转移,最后使新产品的增长受到影响而停滞;Young(1998)对新加坡的经验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Kokko(1996)对乌拉圭企业数据的研究、Aitken和Harrison(1999)对委内瑞拉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研究、Haddad和Harrison(1993)对摩洛哥制造业的研究、Driffield(2001)对英国制造业的研究均没有发现明显的溢出效应。

三、荟萃分析:数据、方法与估计

1.文献检索与筛选

为了避免文献选择偏倚,本文由三位独立的研究员进行背对背的文献检索,并依据下述检索来源:一是对SSCI期刊的跟踪和积累;二是在Springer、Ebsco、Elsevier等数据库依据篇名、关键词和摘要搜索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文章;三是根据上述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

依据上述搜索规则,一共得到了1757篇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工作论文、专著和学术报告,在此基础上,依据下述规则进行严格筛选:首先,研究主题必须是针对欧盟成员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并产生定量结果的实证研究,因此排除理论研究文献、定性综述性文献、案例研究类文献和比较分析类文献;其次,实证模型必须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构项和关系,一方面,用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或产出增长率来衡量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模型中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均采用对数的形式;再次,研究结果要能提取到效应值,即文献中报告了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或者虽未报告,但是可以通过所报告的弹性系数标准误、t值和自由度等推算出效应值;最后,删除重复研究,即如果多篇文献采用相同样本,且研究方法基本相同时,采用期刊影响因子优先的规则删除重复研究。

2.数据整理和编码

依据研究描述和效应值统计对样本文献进行编码。效应值编码项包括:弹性(回归)系数、弹性(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弹性(回归)系数的标准误的倒数、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的标准误、偏相关系数标准误的倒数、t值、自由度和经过费雪转换(Fisher`s Z)后的弹性(回归)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效应值。样本描述项包括:研究对象国、数据起止时间、样本容量、研究层次(行业数据、区域数据、企业数据或混合数据)、研究行业(制造业数据、服务业数据产或混合数据)。变量操作项包括:国际直接投资绩效的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技术溢出的类型(前向溢出、后向溢出、垂直溢出和水平溢出)。研究方法因素包括:估计方法(OLS估计、GMM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模拟方法(LP方法和OP方法)。

3.荟萃合并分析设计

(1)效应值的选取

(2)同一文献存在多个效应值时的处理

调查问卷的设计项目包括人口学特征和地方感特征2个部分。第1部分人口学特征主要是针对受调查留学生的个人相关信息进行大体了解,包括性别、年龄、月消费水平、国籍、是否华裔、选择云南大学的原因、来华时长,为分析不同类型留学生地方感差异提供原始资料。第2部分地方感特征分为校园尺度和城市尺度2大块,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法,1分表示极不赞同,2分表示不赞同,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赞同,5分表示极其赞同,按照留学生地方感的维度框架在2个空间层次上分别制定了13个测量项,并针对校园尺度的身份认同与融合、城市尺度的根植意愿各设1个测量项。

其中,t为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df为自由度,下标i和j分别表示第i个估计和第j篇文献。其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原“增值税留抵税额”明细科目因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第75号公告的规定,完成其过度性功能予以取消。其他明细科目及专项核算内容依照新规定。

与简单相关系数一样,偏相关系数的一个重要缺点是当其值接近-1和+1时,其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最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使用费雪转换(Fisher~s Z)得到转换后的偏相关系数效应值,其标准误根据样本量计算得出。费雪转换的公式如下:

其中Zij代表经过费雪转换后的效应值,pccij为上文提到的偏相关系数,下标i和j分表表示第i个估计和第j篇文献

经济管理类选题荟萃分析的效应值通常有:回归系数、简单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弹性系数、半弹性系数和t值等。本文选取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作为效应值统计量,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为消除异方差,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对数据进行了取自然对数的处理,因此回归系数就变成了弹性系数,表征了溢出绩效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敏感度。由于弹性系数的可获得性较强,几乎所有的计量分析文章都会报告弹性系数,因此本文将弹性系数作为荟萃分析的效应值。第二,偏相关系数衡量是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关联强度和方向的一个指标,其取值在(-1,1)之间,使用偏相关系数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是一个无单位的度量,允许从一个领域或研究中得到的偏相关系数与其他一些研究中的偏相关系数进行比较,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获得性,因此经济管理类的荟萃分析通常采用偏相关系数作为效应值(Doucouliagos,Ulubasoglu,2006)。偏相关系数很少在原始文献中直接报告,可以通过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和自由度计算得出,公式如下:

由于变量设定、前提假设和估计方法的差异,同一篇文献中通常有多个效应值,在这种情况下是将所有效应值都纳入分析还是将多个效应值进行平均化处理,目前还没有定论。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全部纳入分析,因为不同的偏相关系数反映了不同维度的变量关系(Drees,Heugens,2013;陈立敏,王小瑕,2017);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荟萃分析要求各个效应值在统计上应该独立,虽然同一文献的不同效应值其变量设定、前提假设和估计方法可能有差异,但是却在同样的研究框架下,并受同一作者主观上先验性判断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多个效应值进行平均化处理。

本文认为,尽管同一文献的多个效应值会受到同样研究框架和同一作者主观先验性判断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大,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当同一文献多个偏相关系数描述的国际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维度差异时,比如国际直接投资采用不同的度量方法时,多个偏相关系数显然应该纳入到分析中;其二,当同一文献多个偏相关系数描述的二者关系不存在维度差异时,多个偏相关系数往往差异不大,一旦差异较大就会引起作者的警觉,并进行模型的重新设定。鉴于上述两个原因,本文采取了将所有效应值都纳入分析的做法。

(3)异质性检验及统计模型的选择

(二)高考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哲学阐释。一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类社会的在发展和进步,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变化。一个国家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才能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本质,而特殊性与普遍性又分不开。传统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借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因素,吸取文化因素教训取长补短,进而完善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创新驱动前进发展。

大部分学者支持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正向溢出。Caves(1974)首次检验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并选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制造业在1962-1966年的行业横截面数据,得到的结果是企业利润率与外资企业所占市场比例之间的关系正相关,从而推测其它行业也是如此。Globerman(1979)在其基础上采用了制造业1972年的49个截面数据,也证实了Caves的论证。

但需要直面的另一个事实是,抛开大国体量,我国的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较高;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物流运行能力和效率不平衡;物流供需衔接较弱、基础设施网络配套不够;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物流市场治理体系和能力有待加强;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任务艰巨。

Q检验是异质性检验中常用的统计方法,服从自由度为(k-1)的卡方检验。Q值越大,则P值越小,异质性越大。Q统计量的计算如下所示: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1983年7月,中共中央实行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是在经济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在1999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国家层面上,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机制;之后,2002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在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一项具体的决策部署,主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重要群体——大学生和未成年人[7]463。

其中Wi为每个研究的权重,Yi为第i个研究的效应值,M为所有研究的平均效应值。

林露白被自己的举动吓了一跳,想慌忙逃走,却被人拉住了手,她还没看清他的脸,他的吻就堵了下来,带着一丝温柔和占有,还有一丝怜惜。

I2检验反映异质性部分在效应量总的变异中所占的比重,其取值范围为0-100%,取值越大,则异质性越大。I2统计量的计算如下所示:

其中Q表示Q统计量,df表示自由度。

H检验是对Q检验进行自由度校正后的结果,H统计量为1时,表示研究间无异质性,H统计量大于1.5时,表明研究间存在异质性。H统计量的计算如下所示:

其中Q表示Q统计量,k为研究的个数。

如果经过上述检验发现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此时应该选择考虑了研究间变异的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果异质性不显著,则表明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差异不大。

4.荟萃回归分析设计

效应值编码项包括:弹性(回归)系数、弹性(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弹性系数的精度、偏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的标准误、偏相关系数的精度、t值和经过费雪转换(Fisher`s Z)后的弹性(回归)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效应值。样本描述项包括:研究对象国、数据起止时间、样本容量、研究层次(行业数据、区域数据、企业数据或混合数据)、研究行业(制造业数据、服务业数据产或混合数据)。变量操作项包括:绩效度量(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溢出类型(前向溢出、后向溢出、垂直溢出和水平溢出)。研究方法项包括:估计方法(OLS估计、GMM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LP方法和OP方法)。

2.7控制饮水量。在经过栓塞治疗好转的当天夜晚凌晨四点患者尿液再次由淡黄色转成淡红色,于次日教授查房时指导患者减少饮水量,通过浓缩尿液减少出血,方法是除了正常的三餐饮食不另外摄入水份,三餐以清淡高蛋白饮食为主,例如米饭,鸡蛋鱼类肉类,避免汤,减少盐的摄入量,减少口渴感,从而减少水的摄入量。间断的夹闭尿管,定时的开放,三天的饮水控制患者尿量维持在1000-2000ml/d,尿液淡红清亮,未见暗红色,每天清晨查血常规,血色素未见明显下降。

平均效应值的异质性检验显示本研究存在高度异质性,应该进行亚组分析或者荟萃回归分析寻找异质性的来源。本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按照Dersimonian(1986)的方法,采用距估计法测算研究间的差异分量,用标准正态分布计算P值和置信区间(不采用knapphartung修正)。按照Doucouliagos和Stanley(2012)对于经济学领域标准荟萃分析的建议,采用限制性最大似然分法并利用效应值方差的倒数作为权重,分别采用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估计结果如表3。

用“EFFECT”表示弹性系数;用“SEEFFECT”表示弹性系数的标准误;用“SEEFFECT-1”表示弹性系数的精度,即弹性系数标准误的倒数;用“PCC”表示偏相关系数;用“SEPCC”表示偏相关系数的标准误,用“SEPCC-1”表示偏相关系数的精度,即偏相关系数标准误的倒数;用“EFFECTZ”、“SEEFFECTZ”、“SEEFFECTZ-1”、“PCCZ”、“SEPCCZ”、“SEPCCZ-1”分别表示经过费雪转换(Fisher~s Z)后的效应值。

(2)样本描述项

研究对象国。设置19个虚拟变量:用“BEL”、“BUL”、“CRO”、“CZE”、“EST”、“FRA”、“GRE”、“HUN”、“IRE”、“ITA”、“LAT”、“LIT”、“POL”、 “POR”、“ROM”、“SLOVA”“SLOVE”、“SPA”和“UK”分别表示: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法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英国。当文章采用上述国家为研究对象国时,上述虚拟变量设置为1,否则为0。

数据起止时间。设定两个数值变量:“PERIOD_0”和“PERIOD_1”,其值分别代表文章中数据的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

样本容量。设置一个数值变量:“OBS”,表示每个研究纳入研究的样本量。

研究层次。设置四个虚拟变量:“INDU”、“REGION”、“FIRM”和“MIX”。当文章采用行业数据时,“INDU”设定为1,否则为0;当使用区域数据时,“REGION”设定为1,否则为0;当使用企业数据时,“FIRM”设定为1,否则为0;当使用混合数据或者文中并未明确说明采用何种数据时,“MIX”设定为1,否则为0。

研究行业。设置三个虚拟变量:“MANU”、“SERV”和“MANU-SERV”。当文章采用制造业数据时,“MANU”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服务业数据时,“SERV”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混合数据或者文中并未明确说明采用何种数据时,“MANU-SERV”设定为1,否则为0。

(3)变量操作项

绩效度量。设定三个虚拟变量:“TFP”、“GOO”和“LOP”。当文章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度量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时,则“TFP”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产出增长率来度量时,则“GOO”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劳动生产率来度量时,则“LOP”设定为1,否则为0。

溢出类型。设定四个虚拟变量:“BACK”、“FORW”、“HORI”、“VERT”。当文章度量国际直接投资的后向溢出时,“BACK”设定为1,否则为0;当度量国际直接投资的前向溢出时,“FORW”设定为1,否则为0;当度量国际直接投资的水平溢出时,“HORI”设定为1,否则为0;当度量国际直接投资的垂直溢出时,“VERT”设定为1,否则为0。

(4)研究方法项

估计方法。设定两个虚拟变量:“POLS”和“GMM”。当文章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估计时,“POLS”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时,“GMM”设定为1,否则为0。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方法。设定两个虚拟变量:“LP”和“OP”。当文章采用LP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LP”设定为1,否则为0;当采用OP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OP”设定为1,否则为0;

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四、荟萃合并分析与荟萃回归分析结果

1.荟萃合并分析的平均效应值估计和异质性检验

本研究采用Q检验、I2检验和H检验等方法进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检验。首先,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Q值为188512.277(p=0.000<0.001),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Q值为174582.171(p=0.000<0.001);其次,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I2统计量为98.547%,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I2统计量为98.426%。可以认为各研究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由于I2统计量大于75%,因此属于高度异质。由于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则说明在合并分析中适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表2显示,以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进行合并分析后的平均效应值分别为0.014和0.008。将平均效应值还原为整体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后,其值分别为0.012和0.037,同时95%的置信区间中下限和上限都显著大于0,则表明从整体上肯定了国际直接投资正的溢出效应。

2.应用荟萃回归方法的调节因素分析结果

(1)效应值编码项

(3)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在国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从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分析中可以看出:比利时、希腊、意大利、立陶宛和波兰的数据显著正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即以上述国家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更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正向溢出效应;法国、匈牙利、爱尔兰和西班牙的数据显著负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即以上述国家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更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负向溢出效应;基于其他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果影响不显著。主要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受到东道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资本市场的规制、相关产业的发育程度、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间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不理想。表现在:首先,I2统计量为98.41%,相比较回归分析前的I2统计量98.426%,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其次,TAU2的值为1.624,表明研究间变异较大;第三,修正的可决系数为2.64%,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差;最后,在39个控制变量中,只有3个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另有3个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荟萃回归分析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单个研究由于观察的数据差异、国家差异和结构差异等因素,在设定回归模型时,控制变量有较大的差异,这种模型构项的异质性对弹性系数构成了明显的影响。

改革时代共召开了4届(1998、2003、2008、2013)印尼语言大会和两届(1999、2005)印尼语言政策研讨会。印尼的语言问题相当复杂,不仅是印尼语本身,也关系到很多民族语言和外语的使用,尤其是作为印尼的第一大外语的英语。面对复杂的语言问题,印尼政府亟需制定有关3种语言(印尼语、民族语、外语)的地位和功能的政策。2009年7月9日,印尼第六任总统苏西洛批准了印尼2009年第24号《国旗、国语、国徽及国歌法》(UU No. 24/2009),从此印尼有了明确的关于语言的法律。

(2)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较为理想。表现在:首先,I2统计量为78.35%,虽然仍旧属于高度异质,但是相比较回归分析前的I2统计量98.426%,异质性明显降低;其次,TAU2的值为0.001346,表明研究间变异较小;第三,修正的可决系数为32.21%,F值为433.68,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最后,在39个控制变量中,有21个变量在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对弹性系数来说,偏相关系数衡量是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关联强度和方向的一个指标,使用偏相关系数的主要优点是不明显受模型构项异质性的影响,而且具有较强的可获得性(Doucouliagos,Ulubasoglu,2006)。

常见为头晕,耳鸣、眼胀、嗅觉和味觉改变,失眠、多梦、烦躁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有焦虑症状或出现抑郁症状,重者还出现轻生、甚至自杀倾向,后两者症状突出时又分别称为焦虑症及抑郁症[2]。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的相关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4)样本层面因素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一方面,分别采用行业、地区、企业和混合数据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时,只有企业数据不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结论,而基于行业、地区和混合数据的实证分析显著正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即采用行业、地区和混合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更容易得出国际直接投资正向溢出的结论。另一方面,分别采用制造业、服务业和混合数据分析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时,只有服务业数据不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结论,而基于制造业和混合数据的实证分析显著的正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即采用制造业和混合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更容易得出国际直接投资正向溢出的结论。

(5)变量操作项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一方面,分别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产出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衡量时,均显著正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从回归系数上来看,劳动生产率的回归系数为0.049(p<0.01),大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回归系数0.041(p<0.01)和产出增长率的回归系数0.030(p<0.05),说明以劳动生产率衡量溢出效应的研究得出的溢出效应大于以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增长率衡量溢出效应的研究。另一方面,将溢出的类型划分为前向溢出、后向溢出、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时,后向溢出、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显著正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而前向溢出显著负向调节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

(6)研究方法项不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一方面,在衡量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大多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而全要素生产的测算方法通常用“LP”和“OP”方法,表3中的结果显示,无论用“LP”还是“OP”的方法来衡量,对于溢出效应的结论都没有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研究的模型估计方法采用了混合最小二乘法和广义距估计法,但这两种方法对于溢出效应的结论都没有显著影响。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 以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合并分析结果

五、发表偏倚分析

发表偏倚是指具有统计显著结果的文章有可能比那些没有报道重要结果的文章更容易发表(Begg,1994)。当学者分析变量之间的许多关联时,也会选择性地公布经验结果,只报告那些具有统计意义的关联(McNemar,1960)。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和既得利益偏差或有选择地解释“事实”,发表偏倚在经济研究领域更为明显(Doucouliagos,Stanley,2012),因此需要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

失安全系数(Nfs)是评价发表偏倚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指标由Rosenthal在1979年提出,表示至少需要增加多少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论发生转向。在P为0.05和0.01时,失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上式中,Z为各个独立研究的Z值,k为研究的个数。经过测算,本研究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失安全系数分别为10489(P=0.005)和13374(P=0.001),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失安全系数分别为10345(P=0.005)和13339(P=0.001)。根据Rosenthal(1979)的研究,失安全系数越大,Meta分析的结论越可靠,特别是失安全系数大于5k+10时,则可认为不存在发表偏倚,本研究的失安全系数均小于5k+10,说明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1)液质条件:Thermo Scientific LCQ液质联用仪,Xbridge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填充剂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为乙腈-0.5%氨水,梯度洗脱:0~45 min,15%~60%乙腈;45~80 min,60%~80%乙腈;80~120 min,80%乙腈;体积流量0.5 m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0 ℃;进样量5 μL。理论塔板数按乌头碱计算应不低于6 500。ESI离子源,正离子检出模式,扫描范围m/z 95~800。

1.5.3 初烤烟叶外观质量评价。各重复合并后随机选20片(3个重复6∶7∶7)进行外观质量评价,以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油分和色度6项指标依据我国现行42级国际为标准进行评定,色度值采用JP61M/ZE6000色度仪测定。依据四川省烟草公司烟叶质量评价体系,对泸州烟叶外观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漏斗图是一种定量测量发表偏倚的可视化方法,是所有效应值和这些效应值标准误的散点图。如果散点集中于图形底部,且整体分布沿中线对称分布,则表明不存在发表偏倚,反之则存在发表偏倚。本文以stata14.0为分析工具,以不同效应值划分,绘制的漏斗图如图1和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散点大多集中在图形底部,整体按照中线大致对称分布,但是直观而言,存在轻微的向右偏倚,需要利用剪补法进一步检测发表偏倚,剪补法基本思想是剪去不对称的部分,然后沿中心两侧补充上被剪切及相应的遗漏的部分,然后将剪补前后的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并观察剪补前后效应量的改变情况,改变越小则发表偏倚越小。经过测算,剪补前后的效应量等统计量如表4所示。

表3 分别采用弹性系数和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结果

六、结论

通过对2003-2018年69篇以欧盟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关于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的系统编码,得到2789个偏相关系数效应值和2786个弹性系数效应值,涉及126603731个样本观测值,利用荟萃分析可以发现: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偏相关系数的合并值为0.008(p<0.01),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与溢出绩效正向相关,但是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这种正相关是一种低度正相关。

虽然荟萃合并分析的结论为国际直接投资具有正向溢出的效应,但是合并分析中的异质性较大(Q值为188512.277,p=0.000<0.001,I2=98.547%),说明存着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差异的调节变量需要识别。本研究从样本描述项、变量操作项和研究方法项等三个层面设定了若干调节变量进行荟萃回归分析,以寻求异质的原因。从荟萃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不理想;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荟萃回归分析效果较为理想;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在国家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样本层面因素和变量操作因素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研究方法项不显著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结论。

从发表偏倚来看,本研究选定的69篇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这表明我们需要谨慎对待本文的结论,事实上,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者和审稿者来说,其研究和审稿视角难以避免的受到前人研究的影响,这种影响又会通过文献的梳理得以强化并形成锚定效应,因此发表偏倚很难彻底避免。从本文对发表偏倚的定量描述可以发现,虽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但是并不严重,本文的结论仍然具有可信度。

图1 以弹性系数为效应值的漏斗图

图2 以偏相关系数为效应值的漏斗图

尽管本研究在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研究上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发现,但仍存在以下不足,这些不足也是以后研究需要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表4 剪补法前后各统计量指标比较表

首先,一些研究也属于欧盟国家溢出效应研究的范畴,但由于没有报告偏相关系数,或者根据文献信息亦无法计算出偏相关系数,因此只能将其排除在外;其次,欧盟一共28个成员国,而本文涉及的成员国只有19个,而且欧盟的核心国家德国没有被考虑进去;第三,尽管在进行荟萃回归分析后,异质性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属于高度异质,这说明仍然存在影响欧盟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调节因素没有被识别,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异质性产生的其他调节因素;最后,本文虽然分析了影响欧盟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调节因素,但是对于其原因的探讨还有待深入,比如为什么前向溢出效应不明显,为什么使用企业数据和服务业数据的研究中溢出效应不明显,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eyer K E,Sinani E.When and where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enerate positive spillover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7):1075-1094.

[2]Irsova Z,Tomáš Havránek,Zuzana Iršová.Meta-Analysis of Intra-Industry FDI Spillovers:Updated Evidence[J].SSRN Electronic Journal,2010,60(2):151-174.

[3]Havranek T,Irsova Z.Estimating vertical spillovers from FDI:Why results vary and what the true effect 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2,85(2):234-244.

[4]World Bank Group,Investing Across Border Report[R],The World Bank,Washington.2010.

[5]Stanley T D,Jarrell S B.Meta-Regression Analysis:A Quantitative Method of Literature Survey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89,3(2):161-170.

[6]Magai,A.,′FDI Flows and EU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Chapter 4 in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Report:Reaping the benefits of globalization,EU 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ment.2012.

[7]Bruno R L,Campos N F.Reexamining the Conditional Effect of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J].IZA Discussion Papers,2013,volume 2009(20):931-935.

[8]Blomström M,Kokko A.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Spillovers[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0,12(3):247-277.

[9]Eichengreen B,Kohl R.The External Sector,the State and Development in Eastern Europ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8.

[10]Holland,D.,M.Sass,V.Benacek and M.Gronicki,The determinants and impact of FDI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 comparison of survey and econometric evidence,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2000(3),163-213.

[11]Navaretti,B.and A.Venables,Multinationals and the world economy,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4.

[12]Caves R E.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 in Host-Country Markets[J].Economica(New Series),1974,41(162):176-193.

[13]Falvey R,Foster N,Greenaway D.Imports,exports,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growth[J].Economics Letters,2004,85(2):209-213.

[14]Globerman 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Efficiency Benefits in Cana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2(1):42-56.

[15]Persson H.Foreign investment and spillover efficiency in an underdeveloped economy:Evidence from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J].World Development,1983,11(6):493-501.

[16]Blomstrom,M.,and Wolf,E.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Mexico,in:W.Bahmol,R.Nelson,and E.Wolff(Eds.),Convergence of Productivity:Cross National Studies and Historical Eviden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63-283.

Measurement of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 Meta-analysis Based on EU Member States

JIAO Yu-s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64,China)

Abstrac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 traditional topic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and credible theoretical evidence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a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on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of host countries,empirical analysis provides uncertain or at least inconsistent evidence.In this paper,a meta-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systematically code 69 studies on 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EU countries from 2003 to 2018.2789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ffects and 2786 elastic coefficient effects are obtained.A meta-merger analysis involving 126,603,731 sample observations reveals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but the heterogeneity among the studies is large.Through meta-regression analysis,we can find that the effect of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elasticity coefficient as effect value is not ideal;the effect of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effect value is ideal;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quite different among countries;the conclusion that sample level factors and variable operation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the research method;item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Key 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pillover Effect;Meta-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F0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2X(2019)09-0014-07

收稿日期: 2019-06-06

作者简介: 焦雨生(1976-),男,河南南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制度与演化分析研究。

(责任编辑:TY)

标签:;  ;  ;  ;  ;  

国际直接投资溢出效应的测定-基于欧盟国家的荟萃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