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效果对比论文_万毅

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效果对比论文_万毅

雅安市名山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雅安 625100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血、末梢血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血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血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血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血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 血常规检验;静脉血;末梢血;检验结果;对比

Routine blood tes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test result contrast

Wan yi

Ya'an City Mingshan district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Sichuan Ya'an 625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routine blood test, the difference of venous blood test result in peripheral blood.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clinical laboratory in April 2015 to November 2016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d of 94 patients undergoing routine blood tes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94 patients were all in the same two test results of samples. Results: 94 patients with routine blood test of peripheral blood and venous blood test results comparison shows that besides the average patient's red blood cell (RBC), white blood cells (WBC), red blood cell volume (HTC), hemoglobin (HGB), platelet (PLC), average red blood cell volume (HCV), average concentration (MCHC), lower than venous blood levels, P<0.05,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current routine blood test,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s worth popularizing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Routine blood test; Venous blood. Peripheral blood; Inspection results; contrast

血常规检验乃是临床较常见的基础化验检查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全身体检的最基本检验项目。从血常规检查指标来讲,主要涉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范畴,通过血常规检验对患者细胞基数及形态变化、分布情况作出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如贫血、血夜系统的疾病、免疫系统的疾病等。目前,针刺采集静脉血、末梢血检验为常见血常规检验模式。通过将不同途径采集获取的血液标本,置于血液分析仪中检测,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辅助临床疾病诊断。目前,针对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采血,业界学者存在着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采集末梢血检验更为准确,且具有着快速方便痛苦小、易于患者接受;而更多学者则存在静脉血检验结果更具准确规范性的认识[1]。本研究为深入分析2项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差异性,选择最适宜临床应用的检验方法,针对性选取了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以来接收的94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集了静脉血、末梢血实施了血常规检验,并就不同采血方式下患者的检验结果做出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纳入9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46例,患者年龄区间为18~71岁,平均年龄(34.2±5.7)岁。且为了便于表述,本研究在总体患者例数不变的基础上,依据不同采血方式表述为静脉血检验组、末梢血检验组,经检验结果分析,本研究94例患者均排除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症状患者,患者疾病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41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3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4例、其他疾病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为知情自愿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本研究所纳入94例患者的血常规检验采血工作,均由同一医务人员实施采集,每名患者均进行重复采血1次。采血前,合理引导患者保持情绪平稳,于清晨8:00左右空腹采集。静脉血采集时,先予选择肘部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假若患者肘部静脉不明显,那么则选取手背静脉或内踝静脉采血,采血时止血带压迫均低于1min。静脉血采集完毕后,患者稍作休息再予采集手指末梢血,采集前先实施皮肤消毒,待干燥后进行穿刺取血[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液标本严格遵循规范操作实施,分装在贴有不同标签的抗凝管留存,并于采血完毕4h内,以血液分析仪完成血常规检测。

1.2.2 仪器及试剂

本研究94例患者血液标本分析,均采用希森美康XS-10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实施,稀释液、清洗剂均为原厂配套试剂,由同一名检验师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操作、记录,标本测定前,需做好质控物测定,确定各项参数值均处于质控物参数范围内,标本充分混合后,于4h内上机完成测定。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94例患者的观察指标分析方面,主要予以观察记录2次采集血液标本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等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方法,实施不同采集标本的各项指标水平结果差异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即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研究中94例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常规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静脉血检验组的WBC均值为(5.7±0.8)×109L-1,RBC均值为(3.7±0.6)×109L-1,HB均值为(13.4±2.6)g/L,Hct均值为(0.45±0.06),MCV均值为(92.1±4.5)fL,MCH均值为(26.2±7.5)pg,MCHC均值为(314.8±17.4)g/L,PLT均值为(226.4±36.3)×109L-1。相比末梢血检验组的WBC均值为(5.2±1.1)×109L-1,RBC均值为(3.54±0.7)×109L-1,HB均值为(10.3±7.8)g/L,Hct均值为(0.41±0.03),MCV均值为(85.4±3.9)fL,MCH均值为(27.8±6.9)pg,MCHC均值为(307.1±16.5)g/L,PLT均值为(207.9±41.2)×109L-1。综上内容可知,静脉血检验组8项血常规检验指标水平中,除MCH指标水平同末梢血检验组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7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末梢血检验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尤其是血小板.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从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来讲,逐步向着信息自动化、超微量、准确、快速方向靠拢,目前临床也日益依托实验诊断,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从现代临床统计数据来看,住院患者中约有60%左右的疾病,需要借助检验技术辅助诊断[3]。所以透过此情况也可相应窥见临床检验工作质量优异与否,对患者临床治疗、转归存在的重要影响及价值。因此,当前如何切实强化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性,也是现代临床需考虑的现实问题。血常规作为现代临床较常见的一项检验技术,同时也是全身体检的最基本检验项目,其通过选取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观察,对患者细胞基数及形态变化、分布情况作出综合分析,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假若若患者机体存在组织病理改变,那么各项血液指标水平则可直接反映患者的病变状态[4]。基于血常规检验所具有的良好应用优势,所以现实中细化做好血液标本采集、血液常规检查工作,也是临床检验技术发展过程中,最值得给予关注优化的项/目。

目前,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血液标本采集形式涵括了末梢血采集、静脉采血、动脉采血3类形式。但动脉采血通常多用以血气分析,所以血常规检验采血以末梢血、静脉血采集方式最为常见。但是从二者区别性来讲,末梢血、静脉血二者无论是细胞成分、化学组成上,均有着不同差异,所以在实施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合理选择。静脉血采集通常以肘部静脉为主,而末梢血则以耳垂血、手指血为主。末梢血因为采血量相应较少,加之操作简单快捷,病人痛苦小所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5]。但需注意末梢血样采集为耳垂、手指,血样采集虽便捷,但血样实际是由毛细血管血液、动静脉血液、细胞内液、组织间液共同组成,末梢部位血液循环相比静脉血较差,因此血液温度较低,即便在相同条件下末梢血标本出现溶血及其他反应时间,也相对早于静脉血标本;由于末梢血含有组织间液血小板容易聚集影响细胞学的形态、数量等。且末梢采血过程中会以棉球擦拭消毒,常有不容易发现的细小棉质纤维虽血液进入计数系统,出现计数微孔或管道阻塞,最终导致血常规检查计数误差情况发生,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同时,也相应增加了临床诊断误诊率的几率,因此业界众多学者认为末梢血不如静脉血检验结果准确[6]。但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病人等末梢血仍适合.

本研究为了准确评估2项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系统选取了我院检验科门诊2015年4月以来接收的94例血液常规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不同采血方法开展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并通过将不同途径采集获取的血液标本,置于血液分析仪中检测,对得出最终的检测结果做出了综合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检验组除了MCH指标水平相比静脉血检验组无显著差异之外,其余红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7项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同期静脉血检验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其中以血小板差异最为明显,末梢血相比静脉血低约11%,且2组白细胞指标水平也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本人认为此情况同上述多类末梢血采集的外界影响因素,如穿刺部位深浅、采血动作快慢、采血部位选择、采血部位的温度、采血是挤压程度等有着一定关联性,最终导致了血细胞检验结果的差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静脉血标本采集相比末梢血标本采集,更能保障血常规检验准确性,消除检验过程中不稳定因素,从而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后续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凤华.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182,184.

[2] 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3] 董琴.浅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J].医学美学美容,2015,(2):691-691.

[4] 刘玉琪.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7):87-88.

[5] 周莉.血常规检验在常见贫血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152-153.

[6] 黄希,张佳嘉.分析血常规检验技术与检验医学的发展方向[J].大家健康,2016,10(8):63-64.

论文作者:万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效果对比论文_万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