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某三甲医院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和原因分析论文_陶永进,黄明礼,曾娅莉(通讯作者),胡华江,何敏

(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呼吸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调查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血小板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绵阳市某三甲医院161名患者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资料,选择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作为评价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指标,查询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分布、输注次数,统计学分析以上因素与输注单采血小板疗效关系,并分析原因。结果:161名患者总计输注单采血小板254次,除年龄外,性别、科室分布、血小板输注次数都是影响单采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因素,且患者输注血小板的血小板回收率随着患者输注次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应考虑患者的性别、疾病种类选择性输注,并尽可能减少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次数,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率。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无效;临床疗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3-0397-02

血小板是参与机体止血,维持血管完整性的重要物质,其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均可导致人体内凝血功能异常,甚至造成体内多发脏器出血,进而危及患者的生命[1]。近年来随着成分输血在临床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血小板采集和储存技术的提高,血小板输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患者血小板数量或质量低下的重要手段之一[2],但并不是所有进行了血小板输注的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预期效果,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后会出现血小板数量无明显的升高、临床失血的症状没有改善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状况[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绵阳市某三甲医院161名患者血小板输注患者的资料,探讨血小板输注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血小板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调查绵阳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血小板输注患者,其中161名患者共254例次在输注血小板前和输注血小板后24h进行了有效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1.2 方法

1.2.1血小板来源 患者均输注由绵阳市中心血站提供的ABO血型配合的单采血小板,其可以在20~24℃环境下以50~60次每分钟频率振荡保存24小时至5天。每1个治疗量血小板制品中血小板数量≥2.5×1011/L。

1.2.2单采血小板输注指征 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出血症状和血小板计数来决定血小板的申请输注。

1.2.3血小板的输注 输注前需要复查患者的ABO及Rh血型,临床取出血小板时应严格按照输血指南进行三查七对,取出血小板后立即对患者进行血小板的输注,按要求尽量在一小时内输注完成。

1.2.4血小板的输注疗效评价 选择血小板输注后24h血小板血小板回收率(PPR)作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标准。即在输注单采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h对患者外周血分别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由ABX Pentra DX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完成,选择24小时血小板回收率(PPR)作为判断病人输注血小板有效与否的指标,其中PPR(% )=血小板增高值(PI)(/L)×血容量(L)/(输入血小板总量/L×2/3)×100%,其中PI(/L)=输注血小板24h后的血小板计数-输注血小板前的血小板计数,血容量(L)=体重(kg)×0.075,输注血小板后24h后PPR>20%,说明临床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改善,血小板输注视为有效,否则视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1.2.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及处理,输注血小板有效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的比较使用χ2检验,血小板回收率用x-±s表示,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2.结果

2.1 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将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按年龄分组,161名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56.74岁。其中小于30岁患者有27例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6.67%;30~49岁患者有38例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5.79%;50~69岁患者有129例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58.91%;大于69岁患者有60例次,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为65.00%。各年龄段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小板输注作为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的主要方案。其中单采血小板输注以其良好的止血效果和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优点受到广泛的临床使用[5]。但同时有研究[6-7]显示部分患者输注血小板后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这种无效输注不但不能增高血小板计数,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反而会增加输血相关的各项风险,如发热、过敏、休克等,在浪费了血液资源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负担。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绵阳市某三甲医院161名患者254例次血小板输注的患者的资料,探讨血小板输注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血小板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调查显示各年龄段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大,分析发现患者多为单次输注,而产生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需多次、大量输血,无法证明与输注血小板患者年龄相关的免疫力(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无显著影响。虽然本文数据显示各年龄段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8]不符,但无法否认年龄相关的生理条件差异会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不同性别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相比较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女性在妊娠期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导致输注无效有关,且数据显示女性输注2次及以上的人数为31名,是男性人数(14名)的2倍以上,多次输注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增加。但经相关研究[9]提示,性别并非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独立因素。

血液肿瘤科与大外科、其他科室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明显,而大外科与其他科室则基本相同。主要考虑血液肿瘤科患者感染发热、脾肿大、脾功能亢进、DIC、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血小板输注次数明显高于其他科室。且有相关研究表明无并发症的患者随着输注血小板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为多次输注血小板引起机体同种免疫反应,产生针对血小板的同种抗体有关。

患者单次输注血小板与患者多次输注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患者输注次数增加,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率也随之降低。反复输注血小板会导致患者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有研究[10]显示,反复输注血小板患者出现PTR的患者中,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率63.79%,提示反复输注血小板对输注血小板效果影响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掌握血小板的输注指征,根据患者年龄、疾病种类选择性使用血小板,尽量避免感染发热、脾亢进或脾肿大、DIC、药物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严格控制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结束后在24小时内复查血小板计数以判断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分析已发生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11]。

【参考文献】

[1] Zhi L,Chi X,Gelderman MP,et al.Activation of platelet protein ki-nase C by ultraviolet light B mediates platelet 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in a two-event animal model[J].Transfusion(Paris),2013,53(4):722-731.

[2]于洪敏,刘凤华,曹荣祎,刘兆杰,徐兆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6):651-652.

[3] Wandt H,Schaefer-Eckart K,Wendelin K,et al. Therapeutic platelet transfusion versus routine prophylactic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n open-label,multicentre,randomiseds-tudy[J].Lancet,2012,380(9850):1309-1316.

[4]马光丽,方炳木,曲志刚,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10):1540-1542.

[5]周明,沈建军,王敏,等.单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1):33-36.

[6]沈胜建,赵明峰,张宇辰.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医药,2014,54(37):4-7.

[7]陈活强,蔡葵,容伯芬.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04-1705.

[8]刘银,陈波,林艳,等.年龄因素对临床血小板输注影响的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3,26(8):513-515.

[9]朱春燕,钟展华,严凤好.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787-1788.

[10]胡维,何巍巍,胡志坚.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27-428.

[11]桂嵘,聂新民,文贤慧,刘竞.临床727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2):381-385.

基金项目:绵阳市科技局项目(15s-01-8)

作者简介;陶永进(1970-),男,汉族,四川盐亭,大学本科,技术职称: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临床输血。

论文作者:陶永进,黄明礼,曾娅莉(通讯作者),胡华江,何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  ;  ;  ;  ;  ;  ;  ;  

绵阳市某三甲医院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和原因分析论文_陶永进,黄明礼,曾娅莉(通讯作者),胡华江,何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