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延英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532500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的心理护特征,并进行相应的病情观察与护理,使老年病人获得满意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5年收治的630例慢性病人,根据性格的不同进行有针对的护理。结果:630例老年病人经过护士的耐心护理,增加了安全感和亲切感,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在给老年人护理时要以病人的心理状态去理解病人,对病人有同情心,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隐私,顾及到病人的内心感受,从而让老人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使患者早日从病痛中解脱出来。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特征;慢性病;中医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财富的丰富,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人类的寿命正在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全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生理和心理功能都逐渐减退,躯体适应能力逐渐下降,慢性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病痛和衰老的心理压力,干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情况,不仅要帮助患者维护机体的健康,更要维护心理的健康。总结我科对630例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要求护理人员掌握不同的心理特征,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中医护理知识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慢性病2016年1――12月共收治630例老年人慢性病人,其中男426例,女204例,年龄60――88岁,平均75岁
2 讨论
2.1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2.1.1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多次患病且又害怕疾病再次发作,精神高度紧张,焦虑不安,心理压力较大,而且由于长期患病,对疾病的诊疗及转归基 本了解,对治疗缺乏信心自觉自己成了废物而自卑。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忧虑,如:思虑过多、心脾亏弱、忧劳过度、胃中不和等,不仅会使患者的 注意力容易分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
2.1.2 患者方面的原因 患者因长期患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对预期的疗效表示悲观,会有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方面的变化,而产生因七情内起之郁,其过程大多是:“始而伤气、继而及血、终乃成劳”所以要让患者怡情自遣、宽怀调养,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2.1.3 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 依赖性、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重点对象,有些患者就会产生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别人。
3 护理方法
3.1 环境因素 护理人员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床单干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良好开始和前提,护理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导作用。首先,护理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给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运用通俗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
3.3 心理护理:语言交流,我们要注意语言艺术,维护老年人的自尊心,在给老年人介绍病情时语言要亲切,态度要谨慎诚恳,不要搪塞,以免发生猜疑。注意声音和语调,我们要掌握声音的大小,语调要柔和,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应用医学俗语。对于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患者,应以亲切的语言,耐心地引导,鼓励患者说话,可以从患者的日常爱好或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对因疾病造成病人的痛苦和悲观失落的,护士应予以理解和同情。鼓励病人疏泄抑郁和烦恼,并和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
3.4 临床护理:在为老年人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技术熟练,操作动作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痛苦,当老人病情恶化时,应沉作,不可惊慌,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平常应注重基本功德训练,护理技术的精益求精,有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患者的信任往往是建立在护士的举手投足之间,而护士过硬的技术操作能力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和护理质量,相反科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力争操作无误准确,迅速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取得患者的认可。
3.5 饮食护理:老年人大多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的食品,要适当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应强调粗细搭配,同时还应摄取定量的钙、铁和多种维生素,饥饱要适宜。因不同疾病,其调养方针也不同,最好按医生的指导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4 措施实施:
4.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理解、关爱老人,入院时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制度,使其心理上有安全感,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嗦给与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4.2 对患者高度负责: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识,取得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各种操作果断、利索,如遇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言行上表示信心,丝毫不能流露出不利于疾病的言语和表情,该解释的一定要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4.3 鼓励和赞扬病人: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语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受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5 体会
心理护理是指护士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同时以良好的行为对患者进行护理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也是提高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的关键。特别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护理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改善,协助患者通过自身心态的改善而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良好的情绪使患者开朗、积极的配合各项治疗,其生存质量易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田衣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A〕《全科护理》2010年 第20期
[2]王家荣,陈艳.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4):13-15
[3]王小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5):10-12
论文作者:严延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人论文; 病人论文; 心理论文; 疾病论文; 老年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