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芍地黄汤加减运用举隅论文_孙叶

归芍地黄汤加减运用举隅论文_孙叶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妇科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摘要】归芍地黄汤,主治肝肾阴虚之症。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 ,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述月经过少、不孕症、胁痛等验案如下,旨在拓宽辨证思路,扩大治疗范围。

【关键词】归芍地黄汤;月经过少;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胁痛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222-02

归芍地黄汤由当归、白芍、生地、茯苓、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组成。此为补益类方剂,具养血滋阴之效,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之证。

1.月经过少

患者,女,34岁,职员。月经史:2~3/27天,经量渐少5年,色淡红,无血块,无痛经,近三月经量再度减少,一天净,平素觉头晕乏力,经间期带下量少。生育史:2-0-0-2。

初诊:2018年4月8日,时值经期第3天,月经已净,带下量少,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大便秘结,一周一次,舌淡红脉细。患者月经过少[1],属血虚证。予归芍地黄汤加减,补益气血、滋肾调肝。药用黄芪25g,当归,白芍、熟地、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续断、桑寄生、合欢皮、菟丝子各10g,一天两次。7剂。

二诊:2018年4月15日,周期第10天,药后头晕乏力略减,大便1~2天一次,原方加红花6g、荆芥10g。5剂。

三诊:2018年4月20日,周期第15天,BBT已上升,原方去茱萸10g、加紫石英30g、牛膝10g。14剂。

四诊:2018年5月8日,5月4日月经来潮,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无痛经。以此周期治疗,服用三月,患者面色较前红润,无头昏乏力,大便1~2天一次,经量明显增多,5天净。停药三月后经量亦无减少。

按:归芍地黄汤[2],实则四物汤加六味地黄丸。归芍者,养血基本药。六味地黄丸,滋阴代表方。经血乃天癸阴水,来源于肾,故方中加入续断、桑寄生、牛膝以加强滋阴补肾之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

患者,女,30岁,职员。结婚三年未孕,MC:5~7/37天,经量中,色紫红,夹血块,无痛经。既往监测排卵提示卵泡生长缓慢,无优势卵泡,经间白带量少,经前乳胀。HSG示:双侧输卵管通畅。生育史:0-0-0-0。患者8月2日因月经逾期于他处就诊,查HCG阴性,前医予黄体酮胶囊100mg bid 口服5天。8月10日起阴道少量出血。

初诊:2017年8月12日:查内分泌:FSH:11.61mIU/mL,LH:62.35mIU/Ml,E2:1199.00pmol/L,P:7.06nmol/L,PRL:348.19mIU/L,T:1.40nmol/L,考虑阴道出血为排卵期出血,刻下感胸闷烦躁,稍有乳胀,食纳可,夜梦多,舌质偏红,苔白,脉细弦。证属肾虚偏阴,夹有心肝郁火血瘀,当下经间期宜滋阴补肾,清热止血。予当归炭、白芍、熟地、丹皮、茯苓、山药、山茱萸、续断、菟丝子、淫羊藿、合欢皮、钩藤(后下)7剂。

二诊:2017年8月20日,患者BBT已上升,无阴道出血,胸闷烦躁减轻,仍有乳胀,夜梦多,舌质偏红,苔白,脉细弦,改滋肾疏肝以治,方取毓麟珠合越鞠丸[3]加减:丹参12g、赤白芍、山药、熟地、太子参、丹皮、茯苓、川断、紫石英(先煎)、苍白术、香附、山楂、绿梅花各10克。5剂。

三诊:2017年8月29日,诉8月26日月经来潮,量中如常,无腰酸腹痛,无胸闷乳胀,食纳睡眠可,大便偏稀。从经后期论治,滋肾调肝佐以健脾,予归芍地黄汤加减:丹参、赤白芍、山药、山萸肉、丹皮、熟地、茯苓、川断、桑寄生、牛膝、合欢皮、菟丝子、煨木香各10克,服7剂。

四诊:2017年9月8日,周期第14天,白带量一般。阴超示EM:7mm,LOF:15mm*10mm,ROF:14mm*11mm,继前方4剂。

五诊:2017年9月12日,周期第18天,白带量一般。阴超示EM:7mm,LOF:12mm*8mm,ROF:14*8mm,卵泡生长迟缓,出现倒退现象,予当归、赤白芍、山药、山萸肉、丹皮、熟地、茯苓、续断、紫河车、菟丝子、淫羊藿各10g,服5剂。

六诊:2017年9月18,周期第24天,白带量增多。阴超示EM:8mm,ROF:19mm*16mm,治宜健脾滋阴调气和血。予归芍地黄汤加活血通络之品:丹参、赤白芍、熟地、丹皮、茯苓、续断、红花、香附、丝瓜络、路路通各10g 3剂。患者2017年10月9日来院查HCG:2370mIU/Ml,P:56.1nmol/L。2018年6月9日顺娩一足月健康女婴。

按:从妇科特点看,患者月经周期尚正常,但色紫红夹血块,说明有瘀滞。从全身症状看,经前乳胀,夜梦多,排卵期带下少,既有肝肾不足,又有肝郁化火,肝郁气滞。卵泡发育不良又与肾阴癸水不足有关。以归芍地黄汤为基础,根据周期结合卵泡发育情况,经后期滋阴佐以助阳药。排卵期加入香附、红花、丝瓜络、路路通等调气和血通络,以促卵泡顺利排出。

3.胁痛

患者,女,77岁,退休教师。有“高血压”30余年,口服“吲达帕胺、缬沙坦”,血压控制可。

2018年4月9初诊,患者口干口苦,伴有胁痛不适,劳累后加重,平素觉乏力,胃纳尚可,入睡难,易醒,舌红少苔,脉弦细。血常规,生化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胁痛[4]属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予归芍地黄汤加减:太子参15g、当归、白芍、生地黄、茯苓、白术、柴胡、黄芩、黄精、郁金、延胡索各10g,5剂。

二诊:4月14日,5剂后胁痛缓减,口干口苦症状减半,睡眠仍未改善,原方加酸枣仁、首乌藤各30g,继服14剂。患者半年后来院告知药后再未有胁痛,口苦,睡眠尚可。

按:胁痛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精血亏虚,肝阴不足,脉络失养。归芍地黄汤滋阴养血柔肝,佐以理气和络药物,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7-90.

[2]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39.

[3]夏桂成.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75.

[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70-275.

论文作者:孙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归芍地黄汤加减运用举隅论文_孙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