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护理干预效果探讨论文_邱丽

(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目的:探讨6周岁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卫生院2015年1月~3月接种白破联合疫苗100例小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主动预约、宣教解读、随访评价等一系列连续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与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后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中给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有效安全,同时家长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护理干预;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191-02

白破联合疫苗即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由白喉类毒素原液及破伤风类毒素原液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接种对象为6周岁儿童,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注射途径是肌内注射,接种一次,剂量为0.5ML。白破联合疫苗为国家计划基础免疫之一,法律赋予儿童接种的权利,国家也对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了相应制度[1]。接种白破联合疫苗后,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可有效预防白喉和破伤风疾病,提高学生的免疫水平,确保儿童健康成长。此疫苗为减毒疫苗,虽然含有免疫在佐剂,使药力缓慢释放,但接种后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科室在临床中对门诊接种白破联合疫苗的儿童进行了护理干预,降低了不良反应率,提高了儿童家属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预防接种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的100例儿童,男60例,女40例,年龄为6周岁,均有家长陪伴。接种对象身体健康,无疫苗接种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将儿童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体重等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建立儿童健康档案、接种白破联合疫苗的宣传、疫苗接种的宣教、规范的操作流程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1.2.1护理干预

1.2.1.1预约家长开展生动的PPT教育 预约观察组儿童家长到医院健康教育活动室参加护理人员精心准备的PPT课程。此教课不同于以往的书面试单向的疫苗接种知识宣教,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现场指导,生动真实的画面展现,护士与家长们面对面的互动学习,从而提高家长对小儿接种白破联合疫苗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顾虑,提高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率。

1.2.1.2对儿童家长发放并解读知识宣传资料 观察组儿童在接种白破联合疫苗后留院观察的30分钟,护理人员发给其家长有关接种白破疫苗相关知识宣传资料。资料内容涉及白破联合疫苗的成分作用、接种后需注意的事项、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后应采取怎样相应的处理措施等疫苗接种基本相关知识。发放宣传资料的同时,工作人员根据儿童家长的理解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宣传资料的解读。通过这种彼此间的有效沟通,加深了儿童家长对宣传资料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儿童家长对接种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必要性的认识。

1.2.1.3电话随访接种儿童 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24小时后,工作人员电话随访儿童健康情况。访问内容包括家长是否按照接种后注意事项照顾儿童,接种后24小时内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精神不佳现象,接种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瘙痒等局部不良反应。电话随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观察到这些儿童家长对其小儿接种后的饮食、活动、休息各方面都很注意,同时也比较关注他们接种部位的情况以及精神状况。电话随访的儿童中,也有已经出现了轻微不良反应的情况,工作人员先安抚家长不安的情绪,然后针对家长描述的情况给予相应处理的建议和指导。

1.2.1.4家访接种儿童 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后3天,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后家访。家访主要是了解小儿接种疫苗后这几天的情况,观察接种部位局部的疫苗吸收情况,部分发生不良反应儿童经家长采取处理措施后的恢复情况以及让家长谈谈此次为小儿接种疫苗的体会,同时让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价。家访中对出现局部红肿痛和硬结的小儿我们现场示范局部贴敷生土豆片、40℃温毛巾热敷治疗的方法以促进其接种疫苗的吸收,减轻症状[2]。

1.3 观察的指标

观察记录小儿接种白破疫苗后有无发热、红肿、硬结、皮疹等不良现象,调查小儿的家长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观察组发热1例,红肿1例,硬结1例,皮疹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对照组发热2例,红肿7例,硬结5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白破联合疫苗接种作为国家基础计划免疫之一,同样可以在大范围中对白喉、破伤风这类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效率高,投资低,可以确保学龄儿童身体健康。我们在给小儿接种时也会以图片、放录像、甜美的话语等各种形式让其理解和接受疫苗的接种,同时也比较重视为他们布置一个温馨的操作环境,消除儿童的陌生与恐惧感[3],缓解其紧张情绪。

白破联合疫苗作为外源物质,它虽可以提高儿童对此传染病的免疫水平,但也会伴有某些不良反应,但只要遵循我们工作人员告知的相应注意事项和处理原则就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加重,因而减轻了他们内心的不安和疑虑,提高了儿童家长的医从性[4]。

本文研究显示,儿童接种白破联合疫苗中运用PPT生动形象化教育、相关宣传知识的发放解读、电话随访等更有效更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巧林,雷永革,魏妮萍.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9(12):3289-3290.

[2]李珍香.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局部反应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31(05):1673-1674.

[3]黄息凤.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30(01):1910-1911.

[4]王成杰,护理干预在小儿预防接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04):766-767.

论文作者:邱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  ;  ;  ;  ;  ;  ;  ;  

儿童白破联合疫苗接种护理干预效果探讨论文_邱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