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苗要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稻论文,要领论文,工厂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稻工厂化育苗,是现代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指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科学化、标准化技术指标,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使秧苗生产达到快速、优质、高产、高效成批量而稳定的生产水平。 选地。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以便于管理为重点,根据水田的分布状况,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有水源条件、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地,按水田面积的1/80左右的比例,建立适当集中的大棚或中棚高台育秧场地。 秧田地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做好秧田的基本建设,形成常年固定,具有井、池、床、路、沟(引水、排水)、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的规范化秧田,为旱育壮苗提供保证。有条件的地方可架设贮水灌,实施管道供水,微喷给水,提高旱育壮苗水平。 在秧田规范化建设上,应实现“二化”48字标准,即选地规范化、棚型标准化;做到床体高台,床面平整;三级排水,沟沟相通;常年培肥,土肥早备;棚型规范,排列有序;道路畅通、功能齐全;机械精播,微喷给水。 工厂化育苗中的“两秋三常年”。是根据寒地生态条件,为提高工厂化育苗水平,应采取“两秋三常年”的水稻育苗技术,为培育壮秧打下良好的基础。“两秋”即秧田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即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培肥床土和积造有机肥。 通过“两秋”提高秧田的干土效果,增加土壤养分释放,缓解春季农时紧张,提高旱育秧田的质量,这是壮苗所必需的。具体做法是:在秋季前,将置床浅翻15厘米左右,并粗耙整平,按秧床的大小修成高10厘米左右的高床。同时挖好床周边排水沟,疏通秧田各级排水,为排除冬春积水做好准备,确保秧田呈旱田状态。 秧田的常年固定是实现工厂化育秧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秧田固定了,才能常年培肥地力,秧苗移栽后,要对秧田进行耕作施肥;栽种其他作物,达到培肥置床的目的。在夏秋季节要将床土及有机肥准备充足,为培育壮秧创造条件。 联系电话:0431-88600118水稻产业化育苗要点_水稻论文
水稻产业化育苗要点_水稻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