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与国家政策的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与国家政策的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民族政策论文,民族论文,思想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如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上所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不仅在实践上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我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和观点,并完整、精辟地阐述了我党在社会主义时期进一步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新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这些杰出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和形成,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思想和理论。探讨和研究周恩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周恩来在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阐明了只有“强调各民族的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努力”〔1 〕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只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个新的基础和共同目标出发,才能自我克服和反对民族主义,正确引导民族感情,“达到我们各民族间进一步的团结”的科学思想。并强调指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一共同目标,应该把反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提到新的认识上来。”

(1)只有强调各民族的团结,为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努力, 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和共同目标。各民族只有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才能摆脱贫困、落后和受欺侮的状态。要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强调民族团结,共同努力。

第一,只有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祖国的边疆和国防要冲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陆地边境线长2.1万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边境线长1.8万多公里,占边境线总长的86%,有34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他们世世代代为保卫和巩固祖国的边防作出过重大贡献,是继续屏卫祖国边疆的一道无形的长城。因此,民族团结和共同努力对于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安定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只有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使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经济优势互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我国汉族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物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能源、原材料以及农牧业,是祖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的开发,对完成伟大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第三,只有强调民族团结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全中国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不是哪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我们五十多个民族所共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人民所共有。”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不是指某个地区、某个民族的现代化,而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的现代化。“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要所有的兄弟民族地区、区域自治的地区都现代化”。要建设全中国的现代化,这就决不是哪一个民族所能单独完成的。

(2 )只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个新的基础和同目标出发,才能自觉克服和反对民族主义,正确引导民族感情,达到各民族间进一步的团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主义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虽已消灭,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残余仍然存在。由于“除了极少数人的问题以外,在民族问题上的这两种错误态度、两种倾向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来解决”。

第一,只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个共同目标出发,才能在共同的积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反对民族主义,“自觉地克服大汉族主义错误和地方民族主义错误”。只有从这个共同目标出发,汉族同志才能理解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状况不是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倾向,正确认识到只有在共同的积极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经过长期努力,发展全国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和对汉族的怀疑和不信任,在克服地方民族主义的方法上也才不会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批评而注意耐心的说服和帮助;少数民族才能正确看待经济、文化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等现象只是历史遗留的痕迹,这些历史痕迹只有在共同努力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消除掉,才能在克服大汉族主义错误的方法上注意批评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事,而不会简单地、不加分析地指责,对汉族的整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相反,如果脱离这个共同的目标,则站在汉族方面批评兄弟民族的民族主义,“就很容易发生一些民族歧视的错误”;而少数民族在批评大汉族主义错误时,“就很容易产生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这对民族间的团结不利,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不利”。

第二,只有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一共同目标出发,才能正确处理民族感情问题,防止民族感情转变为“民族主义感情,分的感情”〔2〕。“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感情,它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并且在很长的时期里还要存在下去”〔3〕民族感情有两面性, 它既可以发挥团结人民的作用,“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4〕, 但也会变成狭隘的民族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把民族感情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5〕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共同目标出发, 并用这一共同目标引导、制约和支配民族感情,才能使民族感情发挥团结人民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3)应该把反对民族主义, 增强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提到新的认识上来。由于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不利于我们民族间的团结,而且会造成各民族间的对立,甚至于分裂”。因此,“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是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不利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这个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应该把反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提到新的认识上来,用无产阶级民族观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而反对两种民族主义,重点是要对反大汉族主义,同时也要克服地方民族主义。因为在国内民族问题上,大汉族主义是主要危险。汉族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占绝对优势。如果汉族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不仅违背了无产阶级民族观,而且还会助长地方民族主义。只要汉族同志态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确实公道,没有大汉族主义,那么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主义观点是比较容易克服的。

周恩来关于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思想,为我们科学认识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它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团结的基础、实现民族团结必须克服的错误倾向以及民族团结的目的和意义,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明了实现民族团结的正确道路,对于自觉克服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倾向,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增强了民族团结问题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重要地位,丰富了民族团结问题的涵义,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关于民族团结的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把民族团结上升到关系国家治乱安危、前途命运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地位,提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6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7〕这一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民族繁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繁荣是指在社会主义中所有民族通过各方面的进步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繁荣既是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联系民族平等原则,第一次对民族繁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完整、精辟的分析,指明了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够有民族繁荣”,“只有改革才能使民族繁荣”,只有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民族繁荣是我们各民族的共同事业”,只有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辉思想。

(1)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够有民族繁荣, 这是由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与以往剥削制度的民族政策根本不同所决定的。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证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所奉行的都是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以至削弱和消灭少数民族的政策,这就使许多“民族不是走向繁荣,而是走向衰亡”。“在民族政策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跟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根本不同”。

第一,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从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共同事业的立场出发,主张各民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上密切合作和相互帮助,“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因此,“各民族繁荣是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是要“达到各民族的繁荣”的政策。

第二,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和民族繁荣联系起来,主张各民族都应该享有得到发展和繁荣的平等权利。“我们对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使大家繁荣”。“在这个问题上,各民族是完全平等的,不能有任何歧视”。“我们认为,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锻炼的机会”。社会主义就是要给各民族都提供发展和锻炼机会,从而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只有改革才能使民族繁荣, 只有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即改革是实现民族繁荣的关键,只有通过社会改革,走社会主义道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民族才能得到繁荣、富裕和幸福。这是由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改革的根本性所决定的。

(3)只有在民族繁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由“民族繁荣是我们各民族的共同事业”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是要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而不是使某一个民族或某几个民族得到繁荣的政策。因此,民族繁荣是我们各民族的共同事业。民族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各民族都得到繁荣的基础上,才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团结。有了真正的民族平等与团结,才能有巩固的边防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各民族的优势资源都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如周恩来指出的那样:“民族繁荣是我们各民族的共同事业,对此不能有任何轻视”。

周恩来关于民族繁荣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关系问题的思想,加强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繁荣问题在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重要地位,拓展和深化了对民族繁荣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民族繁荣的方向、内容和目的,增强了民族繁荣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性;在科学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指明了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是各民族走向繁荣富裕的必由之路;对于深刻理解和认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内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指导当前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尽快改变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更好地团结各族人民顺利实现现代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族繁荣理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的“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8〕的基本观点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周恩来依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民族情况的实际,首次系统、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优点、尊重民族自治权利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等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问题,科学地阐明了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史无前例的创举,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正确思想。

(1 )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和制度,是由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由中国民族历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革命的发展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第一,“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内地更是如此”,“由于我国各民族交叉的时代很多,互相影响就很多,甚至于互相同化也很多”。这种历史的原因,使我国各民族的分布逐渐形成了难以从地域上完全分开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几乎没有一个少数民族完全单独地聚居在一个地方,没有形成一块一个民族单一的聚居区。因此,中国只有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使人口多的民族和人口少的民族、聚居的和散居的民族,都充分享受民族的自治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正如周恩来指出的,历史发展给我们造成了“各民族杂居的条件,这种条件适宜于民族合作,适宜于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各民族的经济由于民族杂居和长期的历史交住,逐渐发展联结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整体,无论从全国还是从局部看,各民族都由于相互影而形成了经济上互相依存、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单独一个民族很难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更难于离开其他兄弟民族的帮助而独立发展。因此,只有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顺应这种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把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富裕。

第三,中国革命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条件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经过二十二年的奋斗而取得胜利的。因此,中国各族人民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革命经历并取得了共同的革命胜利成果,从而结成了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造成了宜合不宜分的形势。这就为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根本特点。一为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也不是单纯的地方自治,而是以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治。每个自治地方,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管辖区域。因此,民族区域自治把民族和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二为民族区域自治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自治区域管辖范围的大小,既充分考虑民族聚居情况,又参照历史情况,在有利于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下确定。这样的划分,既能使聚居的民族享受到自治权,也能使杂居的民族享受到自治权;既有利于民族合作和团结,也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有三个基本优点。一是“有利于少数民族普遍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分别情况,成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或者民族乡,使所有少数民族不论聚居或者杂居都能实行真正的自治”,“从人口多的民族到人口少的民族,从大聚居的民族到小聚居的民族,几乎都成了相当的自治单位,充分享受了民族自治权利。”二是具有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灵活性。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根据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使“一个民族不仅可以在一个地区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区,而且可以分别在很多地方实行自治,成立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三是民族区域自治“可以防止帝国主义的挑拨,促进国内各民族的团结”〔9〕, “有利于我们发展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3)尊重民族自治权利,注意民族化问题。 民族自治权利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利,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具体体现,是各兄弟民族应有的平等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和保障。周恩来指出:“肯定地说,民族自治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凡是宪法上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利,以及根据宪法制定的有关民族自治权利的各种法律、法令,统统应该受到尊重。”要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就必须重视民族化问题,“因为经过民族化,民族自治权利才会被尊重”。民族化的主要内容,一是重视使用民族的语言文字,二是重视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三是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是关键。因此,“应当有步聚地有计划地培养民族干部”,做到干部民族化。干部民族化“就是民族干部应当有一定的比例”,就是在每个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干部总在负更多的责任”。周恩来还强调指出:“如果不重视这些民族化的问题,就不符合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使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

(4)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目的, 是为了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奠定物质基础,最终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建设成为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正如周恩来指出的:“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真正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宪法上所要求的各民族真正平等友爱的大家庭”。

周恩来关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根本问题的思想,不仅澄清了在民族区域自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基本统一了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看法,对提高各族人民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认识以及贯彻执行这一政策和制度的自觉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推行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以新的观点和思想丰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增强了实践性,并更加系统、成熟;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的基本观点奠定了思想基础。实践证明,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坚信,在今后的实践发展中,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会更加完善。

注释:

〔1〕《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53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12 月第1版。未标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版第247~271页《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

〔2〕〔3〕〔4〕〔5〕〔9〕《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第342、 340页,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

〔6〕〔10〕党的“十四大”报告。

〔7〕《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第295页,民族出版社出版。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0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标签:;  ;  ;  ;  ;  ;  ;  ;  ;  ;  ;  ;  

周恩来关于党的民族理论与国家政策的思考_民族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