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和高中化学衔接的探讨--问卷调查的反思_高中化学论文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讨——从一份调查问卷引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问卷论文,高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难学”是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时成绩普遍较好,学习化学的信心也较足。但是一些在初中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化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甚至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很多老师在为学生总结时就会说:“你的初高中衔接出现了问题。”

初高中衔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老师们相互之间谈了很多年,每年高一新生进入校园时老师也都会事先叮嘱他们要做好初高中衔接,现在不少校外补习班也会在初三毕业的暑假里开设衔接班,但是真的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老师经常抱怨高一新生不能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甚至在讲到某些章节或知识点的时候会发出这样的声音:“你们在初中到底学了些什么?”

笔者也被这个问题困惑了很长时间了,但是其实我们平时更多的是从老师的角度特别是像笔者这样从未教过初中的高中老师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其实我们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接手这一届高一新生的时候,笔者和高一备课组内的同仁决定上课之前先对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来初步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争取能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一、采取措施设计问卷

1.设计调查问卷

首先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利用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当场完成,当场收上。问卷涵盖了初中化学的主要知识块,也涉及一些化学学科的基本科学素养。

问卷如下:

高一化学入学调查问卷

班级__

姓名__

学号__

1.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分子是保持__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__相同。

原子是__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__结合成分子。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是什么?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C.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后,总体积不变

D.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容易干燥,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加快

5.请写出一种氧化物的分类方法,并各举一例。

6.(1)请写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并各举一例。(2)你知道氧化还原反应吗?请写出一例。

7.请分别写出检验的方法。

8.请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9.现有C、H、O、Na、Cu、S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一类各写两例):

(1)单质__

(2)酸__

(3)碱__

(4)盐__

(5)氧化物__

(6)有机物__

10.稀释浓硫酸时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11.下列物质的变化,必须通过盐溶液才能反应实现的是()

12.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钾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

B.乙一定是硝酸钾溶液

C.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丁只能是盐酸溶液

13.某次实验用5mL浓盐酸,为量取5 mL浓盐酸,化学科代表建议同学们使用10 mL量筒,小明问:为什么不用100mL的量筒呢?化学科代表说这是为了减小误差,并列举了充分的理由。你能说出若使用100mL量筒造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14.精盐(NaCl)和纯碱()是两种常见物质。

(1)用化学方法区别这两种固体,可以选择下列哪一种物质?__。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D.酱油

(2)王军同学不慎在精盐中混入了少量纯碱,他想重新得到精盐,设计了以下两个方案:

你认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__。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

(3)假设(2)中固体混合物有53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__。

2.抽样调查

本年级共开设三个层次的班级,分别是省招班3个,实验班5个,普通班6个。由于学生较多,时间较紧,所以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汇总分析,抽取省招班1个(42人),实验班2个(共84人),普通班2个(共85人),总计211人,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进行分类整理、总结并提出相对措施(由于时间和人手的原因,问题汇总只能在整体层面处理,未能具体细化到个体。)。

二、汇总和分析

问题1: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目的是了解学生在接受了一年的化学学习后对化学的印象和基本认识,以及他们对化学是一门科学的认识程度。

情况分析:

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印象不深,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其实用性未能得到充分展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现在初三的化学教学必须面对中考的压力有关。与原先高中阶段还有省级实验操作考查不同,初三的教学必须能够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出好成绩,所以很多初三的化学老师简化甚至省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不经常把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而是让学生反复做题、训练,使得学生忘记了或者没有意识到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实用性的学科。从平时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很欠缺,一些常见基本实验操作(如滴加液体、搅拌、天平的使用等)不过关。

问题2:本题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物质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是从原子、分子角度出发的,第④小问若是从微观角度回答则超出初中要求。

情况分析:

从解答情况来看,学生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掌握随初中学校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同学校的老师根据学生层次和中考目标的不同,讲授内容差别很大,有些学校或班级甚至已经传授了少量高中的知识。

问题3、问题4:这两题与问题2相似,还是了解学生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面的情况,解答情况如下:

问题3写“宏观”与“微观”有168人,约占80%,另外讲不清楚的人数>10%。

问题4的正确率为86%,情况较好。

情况分析:

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不能完全到位,部分学生存在很模糊的情况,很少有学生能从元素的定义来入手进行阐述。

问题5:考查学生对物质分类、物质组成方面的知识。题目本身有一定的开放度,没有明确规定分类标准,除了想要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情况以外,还想知道学生对化学物质是习惯于从性质去了解还是从组成元素去了解,或者是从其他方面去了解。

情况分析:

由于新课程的改革,初中对“酸、碱、盐”部分不讲,特别是定义部分有所弱化。从解答情况来看,学生多从组成角度进行分类,能从性质角度分类的较少,能写出2种或更多的分类方法的很少(当然与题目要求也有关系)。而且写错的人数比例过高,说明学生的基础薄弱。另外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未能写出具体实例,存在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能按照题目要求回答等问题。

问题6:本题想要了解学生掌握反应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情况。化学方程式作为学好化学的基本功之一,初中学生是怎样进行学习的?书写方程式的能力具备了吗?同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块在高中属于难点的部分,有多少学生有所知晓?由于以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阅读、书写、理解化学方程式方面的不足,因此专门准备了一个书写方程式的问题。

方程式的书写情况不理想,化学式写错、未配平、条件不写的情况很多。

情况分析:

应该说学生对方程式的掌握是很不能让人满意的。联系平时上课时对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

1.不是从化学物质的性质出发,把方程式理解为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是化学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而是把方程式当做一个个字母、数字、数学符号,特别是在口头表述一个化学方程式的时候最为明显。

2.学生把方程式按照一个个字母、数字、数学符号的顺序背诵下来,不能理解方程式所表达的化学意义,所体现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性质,因此不会运用方程式来解决问题,而且很容易遗忘。

3.正因为上述1、2两点的问题,学生经常写错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会标,而且影响到以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问题7:这是一个离子检验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的问题。回答该题时需要学生能清晰的表达出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要求较高。回答情况总结如下:

大多数学生能写出检验用的试剂,超过60%的学生陈述不清,主要是的检验中缺少稀硝酸。部分学生语句次序混乱。

情况分析:

1.初中死记硬背的学生比例不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硝酸是一个典型例子。

2.文字题表达能力较弱,不能有序组织语句。

问题8、问题9:金属活动顺序表和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是初中学生反复练习的内容,从解答情况来看结果也较好。

问题8:超过95%的学生回答正确,约有10%不到的学生元素符号、元素名称混用。

问题9:大部分学生回答基本正确,少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约有10%的学生未举两例。

问题10:以稀释浓硫酸为例考查学生是否较好掌握基本实验操作。

192人(91%)的学生能正确书写,9%的学生写错(其中“水入酸”约占5%;缺“沿器壁”约占2.5%)

情况分析:

总体上,基本实验操作的常考部分初中老师训练到位,学生也能在纸上较好掌握。

初中已讲的基本操作:固体、液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分有毒、无毒);浓硫酸的稀释;过滤、蒸发操作;制

问题11、问题12:这两个选择题是酸碱盐等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题目类型特别是12题是初中不常见的,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情况分析:

如果仅从初中的要求来看,这两题的结果还是可以令人接受的。但从高中的要求来看,这样的正确率显然是偏低了(特别是12题这种典型的高中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不熟悉,化学意义不理解。对化学方程式的积累很贫乏,解题视野不开阔,“八圈图”(酸碱盐的相互转化)中能够熟练书写的方程式写只局限于有限的几个反应。

问题13:本题是实验误差分析题,侧重于实验原理的掌握与解析,有相当的难度。学生的解答情况如下:

有181人(超过85%)提到量筒的量程分度精度,但只有41人(不到20%)提到残留液的问题。

情况分析:

如前面题7、题10分析,学生在实验原理方面的训练还是不够,道理不能解释或解释不清。很多实验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背下来,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

问题14: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实验考查,又有计算,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学生的回答情况如下:

小题(1)正确率85%

小题(2)正确率76%(主要是对的忽视)

小题(3)正确率73%

情况分析:

小题(1)解答情况基本正常,小题(2)要考虑实验步骤,还要能熟练运用方程式,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运用方程式只看部分,思路、视线局限性大。

小题(3)计算难度不大,但结合平时教学中计算方面的问题,可以看到:

学生的简单计算、用质量计算尚可。存在问题:

1.计算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喜欢跳步骤;

2.计算过程中不能带单位运算;

3.计算能力较弱,计算错误频繁出现;

4.分步计算解题困难。

三、采取的措施

(1)继续保持化学学科“有趣”的特点,上课时多穿插一些知识介绍、化学史话、实用技巧或方法。

(2)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动手意识,多进实验室,如果进实验室没有条件,就把实验多带进课堂,让学生演示实验。

(3)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化学在生活中“活起来”。

(4)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在进行第一单元的原子结构教学时需按照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5)强化概念的解析、运用,可用判断、辨析、选择等习题强化,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复习运用。

(6)针对学生文字题表达能力较弱的问题,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引导和训练。

(7)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实验操作,从实际操作中强化印象,从实验原理上阐述原因,使得学生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为以后更复杂的实验问题打好基础。

(8)规范计算格式,完善计算过程,养成带单位运算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高一必修1中物质的量和元素化合物阶段要完成这个目标。

以上是笔者根据本次调查问卷和本批次学生的情况所作的初步分析和一些初步措施,还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具体效果当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相信,如果我们高中化学老师能够更多的了解初中现在的教学情况,能够对每一批高一新生有更多的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坚持几年累积资料的话,我们老师也许能够逐步解决初高中衔接的困惑。

标签:;  ;  ;  ;  

初中和高中化学衔接的探讨--问卷调查的反思_高中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