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_曹永中

华润武钢总医院 430080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磁共振弥散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8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49名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选取CT(计算机化体层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研究组所有患者选取磁共振弥散成像方法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研究组49名患者中,有40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达到81.63%,病灶数共有62处,脑部缺血患者的直径平均为9.60±2.43mm;对照组49名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有28例阳性,阳性率达到57.14%,病灶数共有36处,脑部缺血患者的直径平均为6.69±3.71mm。可见,研究组患者的阳性反应、缺血部分的直径、病灶数相比对照组患者的检查更加准确有效。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是一种能够准确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部缺血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的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而且对颅内受损位置及范围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脑缺血;短暂性;诊断脑缺血发作;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66-01

由于人体的椎基底动脉系统以及颈动脉出现暂时性供血不足现象,造成大脑出现局部缺血而导致人体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这种可逆性、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即为短暂性脑缺血。该病在36至60岁的男性,往往发病较急,且具有较强的反复性,根据临床资料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出现脑梗死的几率在30%左右,所以准确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CT、MRI等传统诊断检查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准确性较低,最近引入的磁共振弥散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部分阳性病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给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2]。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现将详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8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49名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选取CT(计算机化体层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研究组所有患者选取磁共振弥散成像方法进行诊断,研究组共有男性患者58名,女性患者30名,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56.9岁,肢体麻木共有10例,意识模糊者共有9例,偏盲患者有6例,半身瘫痪者共有7例。对照组共有男性患者21名,女性患者18名,最小年龄为41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57.6岁。肢体麻木共有9例,意识模糊者共有10例,偏盲患者有13例,半身瘫痪者共有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取计算机化体层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之前做好相关准备,去除耳环、发夹、项链等物,扫描范围包括脑干及整个大、小脑半球;研究组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检查前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体,采用0及1000两个b值,采集时间为43秒,扫描范围包括脑干和整个大、小脑半球。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选取r代表两种标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选取回归系数假设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

2 结果

98例患者均出现大脑缺血的情况,研究组49名患者中,有40例患者为阳性,阳性率达到81.63%,病灶数共有62处,脑部缺血患者的直径平均为9.60±2.43mm;对照组49名患者中,检查结果显示有28例阳性,阳性率达到57.14%,病灶数共有36处,脑部缺血患者的直径平均为6.69±3.71mm。详细数据对比情况如下表1、表2。

3 讨论

现阶段脑血管疾病逐渐发展为对人类健康产生较大威胁的疾病之一,往往会造成患者出现偏瘫、残疾的情况,严重甚至会造成死亡,脑血管疾病的初期阶段即为短暂性脑缺血,该病的危险因素通常是动脉粥样斑块、血栓脱落,由于这些因素导致微栓子或者血液成分的变化。其该病通常发病较急,且历经很短,但是短时间内对脑组织所造成的缺血是能够恢复的,一般不会造成脑组织细胞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一般不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该病反复发作,往往无法预测其发病时间[3]。

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是最近几年引入的技术,用于对脑部血液量变化,属于水分子弥散特性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此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诊断过程中能够不直接接触患者身体,这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患者内部结构情况,得到高精度立体图像,对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4]。因此,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临床诊断越来越为医学界所推崇,通过大量实践,其优点为中外医学界所推崇。在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者若体内有金属异物、不配合、生命体征不稳定、精神不正常,磁共振弥散成像就会出现较大困难,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准确。检查之前,医护人员要做好术前指导工作,告知患者不能移动身体,保持呼吸平稳,告知患者运动会出现伪影,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5]。通过对需要进行检查器官的部位进行明确标示,来提升检查的准确性。现阶段,许多医疗机构对磁共振弥散成像进行观察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选取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进行诊断,可以清晰反映出病患者病情,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准确的早期诊断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弥散成像是一种能够准确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部缺血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反映的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各个部位的具体情况,而且对颅内受损位置及范围具有较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吴婧,韩海伟.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应用价值研究[J]. 吉林医学,2015,14:3068.

[2]郭爽,尹艳杰.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8:3776.

[3]卢晓冬,杨明,何业银,杨维.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0:19-21+46.

[4]陶永君.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磁共振弥散成像的应用价值评价[J]. 中国伤残医学,2014,07:130-131.

[5]屠楠.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2,26:119-120.

论文作者:曹永中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的价值研究论文_曹永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