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集约化经营的短期目标与措施_业务管理论文

中国工商银行集约化经营的短期目标与措施_业务管理论文

工商银行集约经营的近期目标及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集约经营论文,举措论文,近期论文,目标论文,工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商银行总行最近提出了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即:通过加速经营集约化、管理规范化、手段电子化进程,力争到2000年把我行办成一个实力雄厚、资产优良、效益良好,在国内外具有较高信誉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集约经营的近期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举措。

(一)

集约经营的近期目标,也就是近二、三年内应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机制有根本性转变,按照商业银行“三性”、 “四自”经营原则转换工商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是集约经营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点就是按照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组织运作。《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运作要与国际接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要向国际水平看齐。《商业银行法》为商业银行的运作提出了准则,提出了法律性的规定,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集约经营,首先就要加强经营管理,规范经营行为,依法实施经营运作。

2、经营方式有实质性调整。集约经营要求发挥整体规模优势, 提高规模经营效益。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调整我们的经营方式,在经营层次上,要从三级管理、一级经营转向多级经营,管理行的经营同样要坚持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进一步突出城市行的地位和作用,在此显得非常重要,地市行必须真正成为全行的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和基本资金营运单位,加强系统资金调控力度,地市行要直接经营业务,减少管理层次。在经营范围上,要从单一经营转向全方位经营,改变资产结构单调的局面,在多功能服务方面有实质性进展,开拓新兴业务有明显的起步。在经营收益结构上,要从以贷款利息收入为主转向获取多元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有明显提高。

3、经营手段有突破性改善。 电子化是实现经营集约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工商银行业务的开拓与发展,经营效益的提高与扩大,必须以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为依托。手段电子化,近期的突破口在于加快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具体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要加快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环境的全行电子化目标,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二是管理手段电子化建设,要在各级行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环境的行长决策支持系统,完善管理信息网络。因此,把电子化建设投入的重点由偏向营业网点转向服务手段与管理手段电子化建设并重,双管齐下,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应是近期电子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的关键所在。

4、经营效益有显著性提高。利润是衡量经营效益的基本尺度, 是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要自负盈亏,因此,工商银行要生存必须盈利,没有利润,就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后劲,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实施集约经营的目的,就是提高经营效益,改善经营状况,这是集约经营近期目标以及长远目标的核心所在。

(二)

围绕既定的近期目标,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自我约束原则,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随着《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近年来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经验,不断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使之与《商业银行法》提出的法律规定相适应。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必须坚持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经营行应严格按照总行规定的各项比例指标组织资金营运,自求资金平衡,坚持稳健经营原则,不但要防止新的超负荷资金营运问题的发生,还要创造条件逐步消化以前积累下来的资金包袱。在调整负债结构方面,要以增加活期存款占比为突破口,努力降低筹资成本。具体措施,一是抓好公存大户,特别是非信贷单位的稳存、增存工作,要发挥工商银行的整体优势,为企业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存款。同时,要发挥好以贷吸存、以贷稳存、以贷增存功能,巩固和发展系统性的存款。二是抓好个体户存款,通过发展多功能储蓄所,为个体工商户提供综合性服务,以赢得这一块储蓄源丰厚的存款。三是开拓中间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代收代付、代发工资等代理业务。只有资金营运正常了,筹资成本降低了,经营效益才能得以提高。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办法,致力于资产结构的改善,提高资产质量。在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一要完善贷款审批制度,推行审贷分离,集体审批与加强监督制约相结合,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二要以贷款企业风险度为掌握贷款发放的标准。三要完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要以《商业银行法》和《担保法》为准绳,完善贷款合同要件,健全催收制度。在风险转化方面,要完善贷款质量监测制度,加强对三项不良贷款的监测与考核,建立部门分工责任制,明确信贷、会计、计划、稽核部门各自的责任,共同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硬任务落到实处。如信贷部门要做好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和依法处理工作,完成不良贷款清收任务,保证贷款质量比例的达成;会计部门要对不良贷款实行分户管理,发挥反映和监控作用;计划部门要按期下达清收不良贷款的计划,对贷款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稽核部门要经常对贷款质量进行稽核和对信贷资产进行总体评价。总之,要通过转化风险和盘活存量工作,使资产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优化内部组织机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上注重规模效益,减少管理层次。对同一地区重复设立的管理机构,要创造条件逐步合并,调整或设立一些跨省市、跨地区的分支机构;对那些业务量不足,长期亏损,包袱沉重的县支行及其所属机构,要创造条件进行精减或撤并;在内部职能机构设置方面,要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认真解决好内部机构职能重复,分工过细的问题,不搞层层对口设部门,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以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和基本资金营运单位的地市行,应按照高效管理的原则,注意各业务经营的内在联系,合并或缩减职能重叠的机构。内部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划分,应按大的门类掌握,管理上实行行长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以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部门人员的配备,可实行满负荷工作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实现业务经营与管理的高效运转。从原岗位精简下来的人员,则充实到二级经营机构,以增加地市行直接经营业务的人员。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设电子化网络系统。工商银行的电子化建设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坚持“四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选型、统一开发。其次,要坚持重点投入。科技投入包括人力的投入、物力的投入、财力的投入,要按照科技规划,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近期的重点,应是转向网络化建设。业务系统电子化网络的建设,着重于储蓄通城通兑网络的完善,同时与牡丹卡网络相配套,加快ATM、POS系统的联网运行。要加快中、小型计算机的推广运用,建立起业务系统的统一网络,这对提高计算机系统的综合使用效率是大有裨益的。管理系统的电子化网络建设,应以数据库建设为龙头,先开发区域网络,再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全行性的信息大联网。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要走信息共享的路子,要以现有统计体系为基础,同时广泛采集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并建立外部信息统计制度,包括国民经济信息统计、社会金融机构信息统计、企业信息统计,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信息分析,为各级行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种分析资料,为全行决策、指挥、执行系统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使工商银行的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坚持效益经营原则,促进整体效益的全面提高。追求经营效益的最优化,是商业银行集约经营的中心所在,有效益才能求生存、求发展,因此,我们的各级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自负盈亏的经营思想,树立勤俭节约的经营作风,坚持效益经营。一要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经营行的盈利,要与本身的利益挂钩,管理行本身也要单独计算盈亏,与本级行利益挂钩。这就要求总、省、地行都要扩大自营业务,在自营业务范围、规模等方面有一个量的突破,在业务经营管理方面有一个质的提高,使自身的盈利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二要强化财务管理机制。财务管理部门应成为全行的经营核算中心,负责搞好全行的业务经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的规划、分解、考核,固定资产的购建及维修费用的预算,分配方案的制订与执行。在财务效益考核方面,应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在于利润、成本、费用,目前特别要注重对利息收支的考核分析。预测与分析是财务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预测与分析还应该是动态的、全方位的,应综合全行的业务经营情况,包括资产负债状况、资产质量状况、成本结构状况等,通过综合性的分析、预测,为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三要强化财务监控机制。要研究在地市行作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情况下如何实施对基层行处进行财务监控的新办法,即要能有效地控制全辖的财务费用支出,又能充分发挥基层行处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共同走勤俭办行的路子。要发挥稽核部门的内部审计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财务部门进行稽核,促使各级行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总之,要通过强化效益管理,使全行的经营效益有一个大的改观,经营管理水平有一个突破性的提高。

标签:;  ;  

中国工商银行集约化经营的短期目标与措施_业务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