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及处治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戴浩然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及处治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戴浩然

中交三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山区高速公路是山区联系外界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设施。然而在当前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导致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出现一定的病害,影响山区高速公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如何解决这些病害就成了当前行业内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从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建设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治病害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对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处治关键技术

引言:

山区的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地质条件往往非常复杂,这不仅考验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同时也考验了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由于地质条件较为特殊,隧道施工的情况较为多变,如果在设计开始之前缺乏相应的勘察过程,就会导致设计难以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导致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出现。

一、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受到建设地点地质条件的影响

施工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能够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V级围岩与IV级围岩的性能本身不够稳定,在施工过程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处治措施,就会引发隧道施工的质量问题,导致病害的产生[1]。这就要求了施工设计人员能够对于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调研,对于可能引发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地质条件设计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治技术,从而减少地质条件引发高速公路隧道病害的情况,提升施工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设计无法结合到工程实际

施工设计对于高速公路隧道的修建而言能够起到主要的指导作用,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设计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也就是说,施工设计与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在实际施工之中,设计人员的任务较为庞杂,很难顾及到多个方面,这也就导致了施工设计无法更加精细化,会出现施工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无法相匹配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高速公路隧道设计的强度与刚度明显不足,在后期使用之中有可能会产生隧道变形或者裂损的情况。另外,在施工设计之中,如果对于裂隙水和孔隙水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隧道缺乏相应的排水能力,导致隧道内部出现水的积压,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2]。

(三)二次衬砌引发的病害

在施工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现行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就会造成明显的施工病害。这些病害一般是由支护体系和衬砌体系的问题引起的。支护施工是影响隧道安全系数的关键所在,如果整个施工的初期支护强度难以达到施工的具体要求,就会导致后期二次衬砌收到周围围岩的作用力影响,超出二次衬砌的承载能力而使其造成损坏。同时,如果二次衬砌的缺乏对于衬砌的厚度把控,也会导致二次衬砌受损的情况。如果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与刚度达不到设计标准,也会降低隧道二次衬砌的强度,造成高速公路隧道的病害隐患,降低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四)突发事件的影响

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造成隧道病害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之中,突发事件包括隧道出现塌方现象、流沙现象、涌水现象等突发问题,不仅会影响施工的安全系数,也会对于隧道的使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涌水现象属于隧道施工过程之中的水害现象,水害现象还包括渗水问题、漏水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就会对于衬砌造成不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隧道内部的照明体系产生不良的干扰,严重降低了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的安全系数。

二、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关键处治技术分析

(一)隧道围岩的处理

对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而言,围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无法采取有效的处治技术来消除围岩的影响,就会造成施工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施工开始之前,施工设计人员应该选择有效的地质勘察手段,对施工建设现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勘测与分析,详细而准确的进行勘察成果的分析,同时可以采用超前支护的支护进行进行探顶工作,进一步提升对于隧道围岩的处理质量。对于冲洪积或是强风化的砂岩,可以采用换填施工技术来解决其本身存在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隧道围岩处理之中,提升了围岩处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说围岩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围岩变形和沉降现象进行监控和分析,进而使施工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治技术的选择[3]。

(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处治技术的选择

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地点的实际勘察结果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能否获取精确的工程实际情况对于处治技术的合理选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当前,可以选择地球物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航天遥感技术等对工程的建设地点进行详细的勘察,准确的分析地质条件,并依据勘察结果进行处治技术的有效设计。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通过钻探技术的应用来完成,同时可以采用水文实验的方式来确保地质勘察的精度。水文实验进行时,应该选择分层止水、清水钻进的方式来进行地下水的抽取和实验。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进行,能够使施工设计人员掌握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找到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病害,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处治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病害的可能性,促进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不断提升。

(三)二次衬砌的有效设计

对于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而言,二次衬砌是较为关键的技术,而前期支护会对二次衬砌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了相应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对支护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支护对于二次衬砌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二次衬砌的施工过程之中,要采用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合施工设计的标准与二次衬砌应有的刚度与厚度进行施工,确保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二次衬砌的设计时,要注意对于高能混凝土的合理应用,防止出现混凝土性能不达标而造成病害的可能性。对于二次衬砌的施工而言,要设计相应的有水衬砌裂缝处理技术,选择相应的注浆技术、换填技术来减少水对于二次衬砌造成的影响。如果实际施工之中渗水量较少,那么注浆封堵技术将会取得较好的施工效果[4]。

(四)设计行之有效的突发事件处理措施

对于隧道施工之中容易出现的塌方、流沙以及涌水等多种突发事件,设计人员应该设计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而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应的施工人员能够做好准备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施工技术组织管理措施,处理好施工技术应用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健全和完善施工的安全体系,对于突发事件做好万全的准备。同时,应该建立施工安全责任管理体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隧道施工的安全管理,一旦出现问题,要有专人负责解决。同时,施工责任方应该设立应急救援组织,并确保其能够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降低突发事件对施工造成的不良影响。施工单位也应该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和施工工艺流程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之中,为施工人员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进行施工,促使其及时发现施工之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结束语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是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然而在当前的施工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存在病害,影响到山区高速公路的使用质量。本文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产生病害的实际原因入手,深入而又详尽的分析了高速公路隧道病害有效的处治技术,从而确保相应的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能够做好隧道病害的预防工作,迅速的发现已经发生的隧道病害并进行及时处理,减少隧道病害对于高速公路工程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升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武恒.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8):246-247.

[2]张仁立.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分析与处治[J].四川建材,2017,(5):108-110.

[3]覃海波.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12):260-261.

[4]李剑,朱传兰.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病害问题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J].大科技,2016,(32):178-179.

论文作者:戴浩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及处治关键技术分析论文_戴浩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