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宋晓婧[1]2016年在《机构话语视角下的教育话语—中小学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研究》文中提出作为机构话语具体类型之一,教育话语的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均可被借鉴用来研究教育话语。教育话语在教育机构实现其核心目的“将未成年人社会化”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要功能:知识传授功能、社会行为规范培养功能和社会价值观念植入功能。从语言学角度,具体来说,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研究教育话语,目的在于通过分析语言来阐明教育话语是如何执行上述功能的,进一步讲,通过对教育话语的分析来揭示实现教育机构核心目的过程中的话语方式。目前学界对教育话语的研究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对宏观教育话语的探讨和语言学领域对课堂话语,尤其是外语课堂师生话语的研究,对课堂之外的课外活动及其课外活动情景中的教育话语的语言学研究相对空缺。基于此,本论文以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机构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进行机构话语具体类型——教育话语的分析。机构话语理论为本论文提供了理论框架,语用学是本论文进行话语分析的具体工具。教育话语具有不同于其他机构话语类型的机构特征,而构成教育话语的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和课堂互动话语因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变化、具体话语目的的不同也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论文采用定性描写法、定量分析法、语用分析法、对比研究法,对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中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对话结构、话语规则、语用策略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深入的研究。论文由绪论、五章主要内容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概述国内外学界对机构话语、教育话语的研究概况,并对论文的选题动机、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创新与价值进行概述。第一章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包括话语理论和俄罗斯机构话语研究模式与方法。第二章在机构话语视角下描述教育话语、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机构性特征。第叁章从称谓方式、言语行为类型两个典型特征入手,分析课外活动情景话语主体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第四章探讨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整体结构特征、对话结构特征以及话轮转换特征。第五章研究教育话语目的制约下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的规则(典型的言语行为、仪式性话语、话语公式)及其话语策略(主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促进策略、调节策略)。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局限之处。研究结论为:1.俄罗斯以B.И.Карасик为代表的学者所提出的机构话语理论与研究模式对于机构话语各种具体类型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为国内机构话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2.同其他机构话语相比,教育话语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机构特征;作为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情景中的话语,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和课堂互动话语有着彼此独立的话语方式。3.课外活动情景中,两大话语主体——教师与学生其身份与角色的话语表现有以下特征:(1)师生话语角色为主,机构角色为辅;(2)师生话语权力不对等程度缩小;(3)师生话语角色对其话语方式、话语权力具有制约作用。4.课外活动情景话语在结构层面的特征有:(1)整体结构上比课堂互动话语更具有多样化;(2)对话以多人互动结构为主;(3)话轮转换过程中学生选择权大于课堂互动。5.受具体目的制约,课外活动情景中言语行为模式与话语规则均不同于课堂互动;话语策略层面,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促进策略、调节策略为主。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为教育话语的研究提供了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方法论基础,尤其为课外活动的研究提供了语言学的阐释。本论文同时为机构话语的其他具体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张磊[2]2016年在《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术科课程成为高师院校的正式课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术科教学仍未摆脱传统的“运动技能授受”教学模式,职前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受到挑战,术科教学改革的缓慢进程已然制约和影响着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术科教学改革路在何方?本研究试图将学科教学知识(即PCK)与学科教学能力(即PCA)勾连起来,以PCK作为术科教学改革的视角,旨在通过术科教学改革寻求职前体育教师PCK与PCA的发展,为职前体育教师“学会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出术科教学应有的贡献。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设计,力求理论与实证、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相互关照与融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对术科教学的知识论与价值论等基础问题,术科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匡补与澄清,从理论上对“术科教学改革为什么改,如何改”等问题给予了思考;接下来,通过对术科教学现状、P-PE-PCK现状、术科教学价值问题等叁方面的实证研究,对术科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给予了审视。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对2所师范院校6位术科教师的访谈、5所高校300名体育师范生的问卷调查,进一步考察术科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备课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基于视频的问卷调查法对2所师范院校的24名体育师范生、5所高校的300名学生、2所师范院校的300名学生分别进行了数据收集,了解职前体育教师PCK(即P-PE-PCK)状况以及术科教学在发展P-PE-PCK方面的可能性与现实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叁角互证”对P-PE-PCK的构成要素、来源、年级差异、性别差异、学校差异等情况进行了探索与论证;第叁,对2所师范院校6位术科教师和6位体育师范生进行了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对“运动技术与教学能力的关系”加以求证,厘清术科教学的价值问题;最后,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理论构建的“参与式PBL教学模式”的现实有效性和可行性,对“术科教学改革如何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实验研究阶段,分别在2所师范院校针对网球普修课、足球普修课和足球专项课进行了1项探索性教学实验和2项验证性教学实验,并在足球公体课中开展了“足球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性教学实验,从而为“术科教学的课内外改革”提供了实践依据与数据支撑:最后,对研究内容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反思,并对今后的研究给予了展望。通过以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本研究结论如下:1、构建了“实践取向”的术科教学基础理论体系和“问题化取向”的术科教学基本理论体系。“实践取向”的术科教学基础理论体系表明,术科教学的“知识实体”为运动技术,其知识类型为“实践知识”;学习者需要以教学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身体练习体验,实现运动技术的“有意义学习”;术科教师应构建“平等、合作、对话、实践、反思”的“学习场域”来保证学生体验运动技术教学过程的机会,并不断引导其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运动技术或者教育类课程知识不能独立支撑起现实教学,当以上两类知识结合其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运用而形成PCK时,学科教学能力PCA也随即得到发展。教学是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的过程,现实教学情境的学科教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PCK向PCA转化的中介变量。术科的教与学价值应走出“工具理性的樊篱”,不应仅限于运动技能的提高与动作示范能力的获得,而应该追求运动技术的获得之于学生更为深广的教学意义,这些意义同样需要在教学实践体验中通过不断反思获得。“问题化取向”的术科教学基本理论体系表明,术科教学目标应由运动技术的提高与—般教学能力的发展转向学科教学能力(PCA)的发展,术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适宜—量力性原则、前沿—基础性原则和职业—整合性原则,内容的组织应该走“问题化”组织策略,并借鉴问题支架或3C3R模型来设计术科教学问题;术科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术科教学方法存在着功利化倾向,并面临着有效性陷阱,术科教学方法的现代性缺席可谓术科教学方法的现实困境,术科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方向与有效性问题都应该得到追问。术科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技评+达标”式的考核方式是一种“去情境化”的评价,注重真实情境下问题解决能力的“片段教学或模拟上课”可作为术科教学中进行教学能力考核的真实性评价方式。术科教学模式方面,传统的“运动技能授受”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扬弃,“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现实必要与理论依据。2、揭示并完善了术科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P-PE-PCK的现实状况、以及术科教学价值问题。其一,现实中术科教学面临着“常规问题”与“异常问题”。“常规问题”表现为从教学方法到教学考核,主要还是围绕提高运动技能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为主,教学考核也仍然以“技评+达标”为主。“异常问题”表现在叁个方面。一是术科教师在备课环节所表现出的“备课模式”,即术科教师普遍反映由于教学经验、个人精力等原因,他们不会每天、每节课都去备课,他们会根据以前教案或者做些许修改,或者按照原来的“走”,每个时期、每个阶段上什么、怎么上他们都已了然于胸,更多的是按照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上课。二是术科教师教学考核中存在着“人为降低考核标准”这—“考核失真”问题,该问题主要受到了“学生水平、教师压力、教师态度”等方面的影响。叁是术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无奈”的感受,这些“无奈”来自于“教师所说的苦衷、教学瓶颈,以及由于教学进度被打乱或者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而导致教师产生的负面情绪”。其二,P-PE-PCK发展表现出性别、年级、学校差异,总体情况不容乐观。首先,本研究首次确证了P-PE-PCK的结构要素,即P-PE-PCK由“体育学科内容知识、学生的知识、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体育教学评价的知识、安全教学环境的知识、体育教学目标的知识”等6个维度的知识构成。其中,“关于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在P-PE-PCK各维度中处于核心地位,最能代表P-PE-PCK的水平。其次,绝大部分P-PE-PCK总体情况以及各维度的知识情况处于“笼统或有限理解PCK”的水平,总的来看,P-PE-PCK各个维度上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掌握情况不容乐观。P-PE-PCK各维度知识来源于9个方面,分别是“术科学习经验、实习经验与反思、个人生活经验、个人练习体验、个人反思总结、阅读专业书刊、理论课学习、作为中小学学生时的经验和课堂观察”,其中,“术科学习经验”仍是P-PE-PCK的主要来源。P-PE-PCK各维度知识表现出一定的年级差异。一般高校与“985、211”高校之间的P-PE-PCK并不存在差异,而师范院校与综合性大学之间的P-PE-PCK存在差异,师范院校的P-PE-PCK要更好一些。就性别而言,男生与女生之间在PCK各维度以及总体PCK上均具有差异,在平均水平上,女生PCK要高于男生PCK。其叁,术科教学价值表现为“技术理解”。传统的术科教学价值取向是“技术记忆”式的,教师和学生追求的是运动技术的巩固与熟练。经由扎根理论,本研究首次提出了“技术理解”这一概念,并形成了两个扎根理论,一是术科教学价值体现为技术理解,按照程度可以划分为记忆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其中,记忆性理解表现为掌握运动技术,创造性理解体现为提炼运动技术的教学意义,表现在“关于运动技术本身知识点的认知、关于运动技术价值的认知、关于学生运动技术水平的认知、关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理解能力的认知、关于教学安全的认知、关于运动技术教学策略的认知”等几个方面;二是不同程度的技术理解对于教学有着不同的意义。首先,没有技术便没办法进行教学;其次,仅仅是记忆性理解也不足以进行教学;最后,当对运动技术达到创造性理解程度时,便可以进行教学。加深技术理解的途径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练习、课堂观察、书本知识学习”等6个方面。3、证实了“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其一,问题化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与教学方法具有可行性。术科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加以问题化处理,并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加以课前或现场的解决,足球与网球的教学实验证实这些做法是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置可以是课前布置和设置的,也可以是课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生成的;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问题化也可以是任务式的,如课前在给下节课参与教学的学生布置的任务,以及课堂上让各自小组完成创新性练习方式的设计,这既是对教学内容“如何教”问题的设置,也是给每个小组分配的任务。其二,“模拟上课”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的教学实验中所采用的教学能力考核方式是模拟上课,其中,在足球和网球普修课中采用的是“个人模拟上课”,在专项课中则是采用了“小组模拟上课”的形式,并运用自编的《基于观察的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评价量规》对模拟上课的情况进行了评价。教学实验表明,运动技能考核与教学能力考核可在教学考核时同时展开,并且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当然,这需要教师之间的积极配合。其叁,参与式PBL术科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首先,足球与网球教学实验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教学模式在发展学生相关运动技术、PCK与学科教学能力方面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其内部效度的体现;其次,该教学模式在网球普修课、足球普修课与足球专项课上的实施所取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则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可推广性的另一支撑便是该教学模式所采用的PBL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考核的可行性也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证实。4、拓展了高师院校发展学生教学能力的新途径,即“术科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当前术科教学与教育实习在发展学生教学能力上所反映出的共有问题便是学生教学实践机会少,专项班学生在公体课上进行教育实实这一思路为这一问题解决提供了可能,进而为构建“术科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育实习模式”提供了思想来源与实践准备。“术科专项班学生公体课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性实验,初步证实了这一教育实习模式在发展体育师范生“关于学生的知识与关于体育教学策略的知识”等PCK维度知识与教学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高师院校可以把公共体育课堂作为实习基地,由专业课任课教师或者专业课与公体课任课教师共同承担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一来,体育师范生体验真实教学的机会便会明显的增加。从现实来看,该教育实习模式在高师院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也应该成为教育实习模式的重要补充形式。

吕玉青[3]2013年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自己的母语环境中,思想中所沉积的固有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这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课堂上教师从始至终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没有自我选择的余地。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记笔记、储存课本知识,几乎没有机会提出问题、表达思想,既使有想法,大多数学生也是很难在课堂上开口询问。一堂课下来,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反映乏味。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而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必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把课堂教学带入一个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气氛之中。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叁放弃不学”的局面。到最后,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是为学生以后进行高中,大学甚至更高级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一环。而初中英语教学的时间、场所大多集中在课堂上,只有把课堂教学组织好,才能使学生打好基础,准确、牢固、迅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本文试图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组织策略的调查和分析,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经验,探讨开展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研究,并试图帮助教师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组织策略运用中的不足,从而更能促进课堂的师生有效互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对本校部分初中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后,了解到影响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因素包括学生氛围,多媒体教具,教师本身经验,教学步骤等。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策略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它的实施则是教师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过程。教师所设计的英语课堂活动是否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顺利实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对所设计活动的灵活运用和调整,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运用与理解。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多媒体,教学步骤等诸方面的变化,随之进行相应的课堂调整。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反映了教师掌控整个课堂诸方面因素的能力。总之,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它还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评估和职业进步的基础,从而有助于提高英语师资的职业素质。

侯春丽[4]2008年在《课堂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文中研究表明进入初中的学生,因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经历各有不同,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给教师的日常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如何帮助、指导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从而扭转两极分化现状,已成为英语教师讨论的重要课题之一。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都存在着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叁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叁,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学生,真是弃之不忍,教之无策,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在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初中英语的教学经验,在这篇论文中揭示了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将课堂教学策略以及差异教学理论真正地运用到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第一章绪论简述了目前初中学生的多样性以及差异对教学的意义,说明了差异教学对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二章回顾了差异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明确了差异教学的目的及其优势,阐明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就差异教学是如何被教师们运用于不同的课堂环境中作了相关的文献综述,并在其中陈述了差异教学的发展历史。这一章也是为以后的论述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第叁章,论述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现状,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揭示了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总结了教师在教授新教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四章首先明确了教学策略的概念,就教学策略的分类进行说明,介绍了教学策略运用的基本原则和实际意义,然后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逐一探讨了五种课堂教学策略(即组织策略、激励策略、提问策略、学习指导策略和评估策略)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第五章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第十单元It Is A Nice Day,Isn't It?的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的课堂中有效地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个案分析。第六章为全篇的结论。总结全文,指出自己此论文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差异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对此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路。

马秀麟, 苏幼园, 梁静[5]2018年在《面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翻转课堂控制模型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本文以实证性研究方法,论证了翻转课堂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并基于有效的教学实践,讨论了面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及其控制模型,对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增强内部监控、提升学生外部动机的具体措施。

郭淯佳[6]2013年在《学生表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研究》文中认为“表演性行为”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行为。本文旨在对学生表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进行研究、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也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本文首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演的内涵及特点进行分析,界定表演的定义,表演与表现的区别。表演性课堂的价值体现等。其次,就英语课堂教学中表演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等进行进一步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杜郎口中学成功案例。接下来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表演的基本环节进行分析论述,包括(前表演阶段、表演阶段、后表演阶段)。从英语教学的整体机制上看,这叁个阶段是有机统一的。这叁个阶段以动态的方式整合在一个内化、外化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然后本文试图对表演活动中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从经验教学、活动课程中来看学生在英语教学剧中的角色以及在英语教学剧中教师的作用。最后,本文就课堂表演这种学习策略及认知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另外就意义及评价方面进行进一步论述在英语课堂中进行表演对于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作用。总之,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表演行为的探讨、界定,以及表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使得学生表演这种教学方式更好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能够更好的教学。

黎婉倩[7]2017年在《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华中师范大学为了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设新生研讨课课程。新生研讨课课程体现的是学校对新生教育的重视,是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它注重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将微信或微信订阅号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习者的碎片化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微信这一平台的便利性也拓展学习者学习空间。而微信企业号信息推送次数无限制,可以由多个应用集成,与服务号和订阅号相比,功能显得更为强大,但是它在教育中应用目前案例较少,还处于初期阶段。而笔者有幸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将微信企业号融入教学活动过程。将微信企业号融入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不仅仅是使其作为一个学习工具,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是拓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得教学活动可以即时即地展开。本研究,在分析新生研讨课课程特色和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对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结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6级32名信息技术类新生的特点,构建新生研讨课微信企业号平台,并在此平台的支持下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最后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分析。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笔者综合应用了文献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第一,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新生研讨课和微信企业号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第二,对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环境进行分析;第叁,分析微信企业号的功能和其功能对学习的支持,秉承微信企业号设计原则,结合新生研讨课课程特色与需求,构建新生研讨课微信企业号;第四,根据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在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予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再实施;第五,对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新生研讨课课程教学活动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第六,总结研究工作,发现不足与局限。

王天和[8]2004年在《在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综合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文中研究表明英语作为国际交流工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高中课程结构中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英语/外语教学的质量。综合高中(综高)作为职业教育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社会市场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普—职一体化的办学模式,本质上属于普通高中教育的范畴,当然也带有很浓的职业教育特点: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英语学习的低成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不足,致使学生不能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学习时间;同时,由于受应试压力的影响,使英语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对学生情感和学习策略指导不够,使学生学习潜力不能很好的得以发挥,影响了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堪忧。 本文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对综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践,提出了在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综合高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主渠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主渠道功能,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无疑有巨大作用。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前提。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将学生、教师、语言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叁者之间相互在思想和情感的上交流互动,信息的传递,使教与学产生相互影响;兴趣是课堂交互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自信心是参与课堂互动的保证;在交互式课堂中,通过任务型活动途径,综合运用多种交互组织形式和采用灵活、有效的组织策略,可以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对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一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达成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课堂交互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以缓解学生过度焦虑情绪;有利于建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同时,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本质,为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英语输入、输出的机会,有利于英语的学得,在各种交互中培养了交际策略。在实施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交互式英语教学在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实现课程目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颖梅[9]2017年在《体验式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注重激发、培养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语言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要求在语境下激发语用动机和发展语言实际交际应用能力。体验式教学理念倡导学生通过体验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体验环境,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验式教学理念下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英语交际的魅力,培养语言交际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正风靡全球。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和地点,颠倒对知识传递、内化、拓展的教学步骤,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结合英语语言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实践信息化教学,将体验式教学理念有机地融入英语翻转课堂,以实现真正意义上教学理念的全面翻转。笔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翻转课堂的行动研究。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理论准备阶段。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归纳翻转课堂和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理论内涵,明确行动研究的方案。二、研究准备阶段。充分分析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小学生学情和小学英语教学特点,展开学习环境的建设和学习小组的创建,为教学实践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叁、教学实践阶段。遵循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实践研究,辅以课堂观察、访谈和教学干预等研究方法,通过叁轮行动不断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体验式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教学效果,探讨各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四、总结阶段。经过叁轮行动研究的反复推敲和实践尝试,初步探索体验式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各环节组织策略和教学策略,就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等。最后,提出本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展望进一步的研究。

姚峰[10]2007年在《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是一门课程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那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遵循什么原则,有什么策略可以利用?本文将围绕课堂教学中的原则性问题探讨一些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的组织策略。

参考文献:

[1]. 机构话语视角下的教育话语—中小学课外活动情景话语研究[D]. 宋晓婧.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2]. 基于P-PE-PCK发展的术科教学改革研究:从理论到实践[D]. 张磊.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 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的探究[D]. 吕玉青.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 课堂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 侯春丽. 西南大学. 2008

[5]. 面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翻转课堂控制模型实证研究[J]. 马秀麟, 苏幼园, 梁静.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

[6]. 学生表演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研究[D]. 郭淯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 微信企业号支持下的新生研讨课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 黎婉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8]. 在交互式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综合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D]. 王天和.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9]. 体验式教学理念下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行动研究[D]. 王颖梅. 陕西理工大学. 2017

[10]. 英语课堂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J]. 姚峰.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7

标签:;  ;  ;  ;  ;  ;  ;  ;  ;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