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组间对比分析研究论文_胡剑

爱尔眼科娄底眼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9

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治疗青光眼性是神经萎缩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04-2018.08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为两组各50例。即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为西医组;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为综合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眼压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眼压;中西医

青光眼是指以视乳头萎缩、凹陷、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表现为主的疾病,易引起视力减退、眼压增高等现象,更是引起机体致盲的关键。目前,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常见方式,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术后眼压、视力的变化,使之身心健康、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6.04-2018.08期间诊治的100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讨论综合治疗青光眼性是神经萎缩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04-2018.08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为两组各50例。即西医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上限为65岁,下限为25岁,中位数为(43.23±2.33)岁。综合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上限为67岁,下限为24岁,中位数为(44.75±2.46)岁,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各组患者均在入院时使用将眼压药物。西医组:口服维生素B12,剂量为500μg;维生素B1剂量为20mg;三磷酸腺苷,日剂量为40mg,每日3次。综合组:是以西医组治疗为前提,对患者使用中医辩证治疗。即若患者表现为肝肾体虚,则需补益肾肝,合理调整左归饮汤剂;若患者表现为气血虚,则需益气养血,合理调整八珍汤汤剂;若患者表现为肝气郁结,则需开窍明目、疏肝解郁,合理调整丹栀逍遥散剂量;若患者表现为气血瘀滞,则需化瘀通络、活血益气,合理调整活血汤汤剂。1疗程为1个月,持续治疗3个疗程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眼压指标[2-3]。

1.3 评价指标

治愈:视力恢复至1.0,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且视野处于正常范围;有效:视力提升至4行以上,且视野范围>20°,中心处暗点消失/缩小;无效:视野范围<20°,且视力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4]。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软件SPSS 20.0为基准,对本文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x±s表示,组间数据执行x2、t检验。P<0.05时,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眼压情况

治疗前,西医组患者眼压为(28.0±3.0)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28.3±3.2)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对于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而言,其呈现眼压增高的状态,若未对其予以有效控制,则会对视力、视觉功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伤,而这也是诸多患者并不知晓的。同时,患者在视力减退的同时,多伴有情绪起伏大、脾气暴躁等情绪变动,不仅增加护患沟通的难度,还会增加自身失明率,更是在逐步进展为白内障的情况下,引起生活、经济、健康等层面的负担。而在此过程中,手术治疗、用药治疗可在阻滞疾病进展的情况下,预防机体视觉损伤。但是,在传统西药治疗中,多以营养治疗为主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倡导,在该病治疗中获得喜人成绩。即在中医学理论中,将青光眼纳入“五风内障、青盲”的范畴,是由阴阳偏盛、气机失调等因素导致,最终在引起气血失调、脉络瘀滞的情况下,到孩子机体目窍郁闭,可执行辩证施治的方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5]。

本研究中,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患者中,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饶宁.探讨针刺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0):158-159.

[2]薛晓辉,杨柳.益肝复明汤结合西药治疗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2016,37(4):458-460.

[3]罗毅,熊红.应用OCT分析视神经损害程度在中医药辩证论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1):90-93.

[4]王雪燕,毛晓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不同阶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4):312-314.

[5]韩丹丹,李静敏.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相关分析及研究进展[J].眼科学报,2016,31(1):26-34.

论文作者:胡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综合治疗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的组间对比分析研究论文_胡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