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

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

陈迎欣[1]2003年在《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在所有活动之间进行分配,从而使整个软件项目的各个指标达到最优,同时每个活动根据分配的资源来组织具体的工作,使它们自己的各个目标达到最优,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软件工程专家们在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正是针对以上问题,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研究了软件项目中活动的规划和资源分配方法,为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软件项目管理,提高软件质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文在阐述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问题的特殊性的基础上,针对基于RUP(Rational统一过程)模式的软件过程,建立了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的思想及整合处理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另外,本文采用图论的方法来解决软件过程中串行、并行以及交叉耦合活动的判定与规划问题;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人员(人力资源)的能力进行评估,为遗传算法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提高了算法的准确性。 根据上述的理论研究,并通过具体实例予以仿真验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该方法在满足活动执行的先后逻辑次序的基础上,努力缩短了软件项目(产品)开发周期;二是该方法优化资源的使用,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张冰[2]2009年在《小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及过程定义重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软件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对软件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软件过程。因此,要想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地开发软件,必须改善软件生产过程。由此软件的生产方式开始向全球化、规模化、工业化转变,软件生产开始进入以改善软件过程为中心的软件工程时代。小组软件过程(TSP)等一系列帮助提高软件开发过程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应运而生。对TSP建立过程模型,并在软件项目开发前利用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能预先分析TSP实施的效果,从而帮助管理者制定决策、监督和控制项目的开发过程,最终提高软件过程质量,改进软件过程。重用已有的软件过程定义能有效地缩短过程建模的周期,提高过程建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和风险。因此,对过程建模和过程重用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软件项目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升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成熟度,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有限自动机理论扩展后得到的时序并行自动机理论应用到软件过程建模中,建立基于时序并行自动机的小组软件过程模型,有效地实现了过程的活动规划、资源分配、进度控制。并对该过程模型进行了合理性检查,给出了模型合理性的定义和检查规则。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过程模型的有效性。其次,考虑到TSP实际上就是在满足时间、费用等约束的条件下,达到低成本、短工期等目标的一种多目标优化问题,并且进化算法是一种有向随机性的智能优化方法,具有适合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一些特性,因此提出了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过程建模方法。详细阐述了利用该方法建模时的建模过程,并通过一个实例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再次,为了帮助过程建模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建模环境和建模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以达到最佳建模效果,研究了过程建模方法的综合评价问题。给出了软件过程建模方法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将模糊评价与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充分利用专家评价信息的模糊性与灰性,对各种过程建模方法进行合理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准确。最后,为了解决当前软件过程定义效率低下、定义间缺乏联系和定义维护困难等问题,在过程定义中采用过程重用机制,参照面向对象设计中类继承的思想,给出了过程继承的定义,提出了基于过程继承的软件过程定义重用方法,并给出了过程继承的实现方式。该方法通过继承已有的过程定义来对新过程进行定义,从而实现过程重用,能够避免“从零开始”进行过程定义的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定义的效率,缩减定义的费用。此外,通过过程继承能更有效反映过程定义的变化,方便过程定义实例的迁移,因而能显着增加系统的柔性并提高系统维护的效率。

余新丽[3]2014年在《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校自主权的增大和竞争的加剧,作为承担着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任务的研究型大学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制定富有前瞻性的大学战略规划后,如何系统地建立与确保战略规划在各个层面有效实施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关键。我国的一些研究型大学已经认识到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在此过程中,研究型大学关注的典型问题包括:大学战略实施有哪些内容?战略实施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战略实施效果好坏如何判断?等等。本研究旨在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的结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进行研究,以便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与实施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以我国“985工程”高校战略规划的实施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知识图谱法等方法搜集、归纳和整理国内外大学战略研究的资料。其次,通过专家咨询、访谈法、问卷调查、结构方程建模等多种方法,对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的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分析,从而构建研究型大学战略实施与绩效的关系模型。最后,以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系统分析方法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战略实施情况予以详细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我国“985工程”高校战略管理现状。对39所高校战略规划部门概况以及32所高校“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战略实施的方法、内容和指标的分析表明:(1)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部门的职能较为完整,主要有规划、学科研究或学科建设、985/211建设事务、校园规划、信息统计、政策研究等六个方面的职能;(2)各高校在战略规划中都重视定量指标,且基本都包含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四个方面的指标;(3)各高校都开始重视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实,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多元统计法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对《研究型大学战略管理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战略实施的内部叁个维度是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2)战略实施的叁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沟通控制、战略领导和大学文化;(3)沟通控制影响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战略领导影响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大学文化影响参与程度、支持程度和实施深度。本研究通过专家调查法和因子分析,确定了研究型大学的12个办学绩效指标,即:当量生师比,院士数,SCIE/SSCI/A&HCI论文数,SCIE/SSCI/A&HCI论文篇均被引次数,Nature和Science论文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国家叁大科技奖数,本科生一次就业率,留学生比例,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办学经费,科研经费,授权发明专利数,这12个指标分成内部和基础、成长发展、利益相关者叁个因子。2006-2012年的绩效分析结果表明:“985工程”高校的科研经费,发明专利授权数,SCIE、SSCI和A&HCI论文数等绩效指标呈上升趋势,但科研产出质量等方面的绩效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大差距。对战略实施、战略共识、办学绩效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程度与战略认同在0.05水平上有非常显着的相关,与战略理解在0.01水平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说明在规划和实施中参与越多,对规划和实施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2)支持程度与战略认同和战略理解在0.01水平上都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这说明越支持规划和实施,就越理解和认同规划和实施;(3)实施深度与战略理解在0.01水平上显着相关,表明规划实施程度越深,就越理解规划和实施;(4)战略认同与内部和基础性绩效、利益相关者绩效分别在0.01和0.05水平上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这表示越认同规划和实施,内部和基础性绩效及利益相关者绩效就越高;(5)战略理解在0.05水平上与成长发展绩效有非常显着的相关,说明对规划和实施的理解,促进成长发展绩效的提高。通过对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指标,战略实施的参与度很高,为实施战略配备了相应的资源,预算与战略实施情况挂钩,实行了问责制。对上海交通大学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进行了案例分析,详细分析了该校战略规划制定的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战略规划的目标分解、战略实施等。本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实施及其效果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分析视角,分析战略实施的内部结构、影响因素,构建了战略实施与绩效的关系模型,为动态研究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

陈迎欣[4]2006年在《小组软件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软件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软件的生产方式开始向全球化、规模化、工业化转变,软件生产开始进入以改善软件过程为中心的软件工程时代,因此,小组软件过程(Team Software Process,TSP)等一系列帮助提高软件开发过程效率的方法应运而生。但是,软件过程改进是一项综合的且需要持续开展的活动,涉及软件过程工程的方法和过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对于TSP等过程框架实施的高效性、可靠性的检验只有在软件项目完成后才能获得,这种滞后性使软件过程的指导性大打折扣。因此对TSP建立仿真模型并重用仿真模型的方法和相关技术的研究成为一个挑战性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和实际应用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软件项目管理和控制能力,提升软件企业的过程能力成熟度,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改善TSP的实施和提高项目的过程控制能力入手,给出叁种仿真建模方法;并对叁种方法进行评价,给出各自的适用性;将演化计算引入软件过程模型重用过程,对叁种仿真建模方法的设计原理、实现算法、结果分析、软件过程模型重用方法及实现算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做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基于多范例推理的仿真建模方法。考虑到TSP是一个人员数量、时间、设备对于活动的多约束满足问题,采用集合和关系代数的方式,应用改进的基于多范例推理方法建立仿真模型,对范例表示、多范例派生、范例储存以及范例改写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除了达到事前分析、预测TSP的目的,还体现出良好的可重用性。 (2)提出基于层次的仿真建模方法。考虑到TSP进展情况等宏观因素以及对不同活动和产品定量描述的微观因素,采用离散事件建模和连续建模思想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将TSP抽象成两个层次分别对应于内层和外层,并且对内层模型和外层模型的建立进行了阐述,对模型的形式化表示与仿真实现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证明它们的有效性。 (3)提出基于多层排队建模和相关矩阵一致性判断的仿真方法。考虑到TSP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以活动为中心,采用集合和关系代数演绎活动的

李远[5]2011年在《多UAV协同任务资源分配与编队轨迹优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多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协同任务规划技术是发挥多UAV协同优势的关键之一。然而,战场环境中多UAV系统将面临信息不确定性、计算复杂性、时间紧迫性的严峻挑战。针对上述难点,论文以多平台、多任务、多目标的UAV协同对地打击任务为背景,应用闭环控制系统理论对任务规划问题进行抽象。重点围绕资源分配以及编队轨迹优化两个环节,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优化理论,设计求解算法,开展仿真与实验验证。(1)建立了部分可观条件下的多UAV协同任务动态资源分配模型。给出了多UAV对地打击中的基本任务定义,可描述不同任务的执行效果及时间、资源等属性。在部分可观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Partially Observable Markov Decision Processes, POMDP)模型框架下,将待打击的目标集合视为被控系统,以打击任务为系统输入,以评估任务为状态反馈,结合资源的有限性,建立了部分可观条件下的动态系统优化模型。模型揭示了评估与打击两类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实现对多UAV系统中火力资源与信息资源的统一调配,可有效反映实际作战过程中任务执行效果以及目标状态信息带有的不确定性与时间延迟,并可克服传统静态分配模型不能适应目标状态动态变化的缺陷。(2)建立了多UAV松散编队飞行的轨迹优化模型。将多UAV编队飞行过程划分为编队构成与编队保持两个阶段。基于李导数对单UAV运动学方程进行精确线性化,采用图模型描述编队内UAV平台间的通信拓扑。在平台运动学模型与通信拓扑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动态系统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两个阶段的优化模型。针对多UAV编队构成过程,建立了自由终端约束条件下的轨迹优化模型,可通过选择编队汇合点降低总体能量消耗。针对多UAV编队保持过程,定义了平台的个体指标与协同指标,能够兼顾减小能量消耗、跟踪参考航线、保持编队结构等多个控制目标。(3)从资源分配与编队轨迹优化模型的共性特点出发,对弱耦合动态系统分解优化方法的适应性进行拓展,并给出相应定理及理论证明。剖析了多UAV协同行为与数学模型中耦合现象之间的关联关系,引入基于凸优化理论的分解方法实现问题解耦。针对分布式计算的网络特点,构建有界时延网络的等价无时延增广网络,相应定义增广优化问题,从网络节点信息变迁矩阵的收敛性入手,理论证明了在局部连接、拓扑可变以及带有时间延迟的网络环境中,异步并行次梯度算法的一致性和收敛性。针对系统状态部分可观的弱耦合随机动态规划问题,基于带约束的POMDP值迭代公式定义对偶函数,证明子系统初始信念状态独立的条件下,对偶函数的可分离性,采用对偶分解法实现问题解耦,并给出对偶函数次梯度的构造方法。(4)提出了离线优化与在线决策相结合的动态资源分配算法。基于无限阶段POMDP建立理想条件下对单目标的动态资源指派模型,证明了最优平稳策略的性质,据此将模型转化为非线性整数规划问题,并设计求解算法。基于有限阶段POMDP建立一般条件下对单目标的动态资源指派模型,提出了改进的线性支撑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精度的可控性。将对多目标的动态资源分配过程划分为离线优化和在线决策两个阶段。离线优化阶段采用对偶分解法实现问题解耦,得到多个对单目标的POMDP子问题,并通过资源成本协调子问题最优策略的资源期望使用量。在线决策阶段综合考虑离线阶段所得资源指派策略与实际信息,基于贪婪策略确定对各目标的任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克服目标状态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能够满足实时决策的需求。(5)提出了基于协商的分布式多UAV编队轨迹优化算法。针对编队构成轨迹优化模型变量耦合,以及编队保持轨迹优化模型指标耦合的特点,分别采用原始分解法与间接分解法实现问题解耦。证明了分解后协调层主问题指标函数的性质,给出其次梯度的构造方法,并设计了基于协商的分布式轨迹优化算法。编队构成阶段中,各UAV平台独立求解固定终端状态下的最优轨迹,得到对自身有利的汇合点变化方向,更新期望的汇合点并发送至相邻平台。经过反复协商,各平台提出的汇合点趋于一致,并收敛至最优解。编队保持阶段中,各UAV平台在对偶变量的控制下独立求解自身最优轨迹,更新并向相邻平台发送对偶变量。经过反复协商,各平台在优化局部指标的同时,实现对编队几何结构的保持。仿真与飞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与优化能力,在给定指标函数下可显着提升性能,能够有效支持多UAV编队轨迹优化设计。

许振华[6]2007年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软件过程优化及其风险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软件过程是软件开发中用于开发和维护软件及其相关产品的一系列活动、方法、实践和改造的步骤。它是对软件项目进行过程的一种抽象表示。目前对软件过程的研究通常采用建模方法,这些方法分别从两种角度对软件过程进行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关注软件过程阶段模型、从微观的角度关注软件过程组成(如活动、角色、产品、资源和约束等)的模型。软件过程组成模型能够直观地反映实际过程的工作流程,使人们容易理解和分析软件过程,也易于计划、管理过程和控制过程的执行,故而本文选择软件过程活动模型对软件过程进行研究。 本文将软件过程抽象为一个活动规划网络,将软件过程考虑的工期、资源、风险等因素作为属性附加在各个活动之上。基于这个活动规划网络,采用复杂性理论中的若干方法,集中对软件过程的工期风险、工期计算、软件活动规划进行研究,最后运用遗传算法以工期、工期风险为约束,构建了软件过程优化模型。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 1.通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软件过程模型,剖析各种模型的优点、缺点。确定论文对软件过程研究采用的描述模型。 2.论述软件过程的工期风险评估方法,完成了工期风险表示方法的改进,设计了风险传递算法。对常见的若干风险量化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了计划评审技术中基于标准偏差的工期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标准偏差来评估各个活动之上的风险,随后采用网络中的风险传递规则来计算整个活动规划的风险值。论文指出了使用标准偏差量化工期风险的不足,对标准偏差进行了改进,对于风险在活动规划网络中的传递,论文采用元胞自动机扩展模型设计了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风险传递算法。 3.设计了软件过程活动规划生成算法。对一般软件过程活动规划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要求活动之间完备逻辑关系获取的困难,从实际工程面临的这一困难出发,构造不完备逻辑关系约束条件下的活动规划算法,算法由拓扑序列生成算法、活动规划生成算法两个算法组成。分别实现了不完备逻辑关系约束条件下的拓扑排序,而后由拓扑排序生成活动规划网络。 4.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和活动规划算法的研究成果,运用遗传算法构造了以工期和工期风险最优的活动规划方案为目标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软件过程优化模型。最后采用项目实例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张力[7]2007年在《基于复杂性的软件过程动态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自软件诞生以来,“软件危机”始终伴随着软件的发展,表现在成本超支、进度失控、工期超期等,传统的软件过程模型对于缓解软件危机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进软件过程对于缓解软件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软件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系统的开发和演化过程中所进行的软件工程的全部活动,具有并行性、复杂性、目的性、演化性、动态性等特征。复杂系统理论是现代系统理论与非线性系统理论进一步结合与发展的产物,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性、适应性及抽象性等生命系统的特征使人工生命的研究方法成为复杂系统研究的主体。 本文以提高软件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为目的,以复杂性理论为研究手段,以软件过程为研究对象,集中探讨了活动规划、资源配置及软件过程中的动态性等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简要的回顾了软件的发展历程及软件危机的表现,分析了缓解软件危机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系统的分析了软件过程模型的历史,剖析了管理学、生命周期、复杂性科学叁种不同学科背景下的软件过程模型的优缺点。详细论述了人工生命研究方法体系下的复杂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并对其中的研究方法的理论、应用及特征进行了总结。 3.系统的分析了目前的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配置的方法及优缺点,综合软件过程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安排与统筹规划,通过任务分解、环路处理、资源评估等步骤,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活动规划与资源配置模型,并采用项目实例对该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4.系统分析了软件过程中的动态性表现及特征,提出了动态性因子的概念,并对软件过程的动态性因子进行分析。将软件过程模型分为静态与动态两个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集的软件过程模型,实现了软件过程中的动态性处理,并采用项目实例对该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

彭佑湖[8]2013年在《企业组织客户资源配置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组织市场的不断发展,组织客户成为各个企业的主要利润贡献者,组织客户的资源配置工作逐渐演变为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保证。基于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组织客户及企业营销资源的特点,将企业针对组织客户分配的营销资源进行了分类本文从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活动及组织客户特点出发,解释了组织客户的内涵。进而结合文献研究,首先总结了过去企业中组织客户分级管理的一般情况,认为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润,也需要考虑组织客户的效用。同时,通过研究不同角度分类的营销资源,将本文的营销资源分为两类:客户获取资源和客户维系资源,为下文企业效益和客户效用双目标最优化资源配置模型的构建奠定了基础。(2)基于本文中企业营销资源的分类,构建了企业效益和客户效用双目标最优化资源配置模型基于以往有关资源配置模型方法的详细分析对比,选取了成熟的帕累托最优解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构建双目标规划模型的理论基础。分别包含了①消费者函数。根据经济学中基本的效用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函数,给出了客户效用及其获得资源数量之间的关系。②生产者函数。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结合生产函数及收入函数,构建了企业的利润函数。③服务质量(QoS)的引入。企业为客户分配资源以求达到均衡,然而分配数量与客户期望的数量不一定相符,因此,引入服务质量的概念,约束企业分配资源的数量,使其尽可能接近客户需求的数量,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3)运用MATLAB软件,分别使用线性加权和法、目标达到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对本文的资源配置模型进行仿真试验首先建立了背景为通信行业的算例。考虑某电信运营商的集团客户部需要进行营销资源的合理使用决策,涉及到的客户是两个差异比较明显的集团客户。接下来简单介绍了线性加权和法和目标达到法的基本形式,以及各自的求解过程,分别单独和综合使用它们求得算例的解,发现当QoS取一定数值时,模型可以获取最优解。同时对叁种解法的结果进行拟合,通过对拟合结果的比较,认为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袁红兵[9]2002年在《Holonic制造系统模型及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今的全球制造时代,更加客户化的产品需求和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要求开发更具敏捷性的制造系统,它应当以更快的速度更新其自身,以适应新的技术、产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因此无论是制造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人们都更加重视整个制造系统的优化、自适应性和可靠性等问题。来自制造系统内外的各种扰动是实现系统性能优化的主要障碍,而现有的递阶和分布式制造控制系统都不能有效地在维持系统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处理各种扰动。 合弄制造系统HMS(Holonic Manufacturing System)将制造系统中的机床设备、制造单元、零件、产品、操作人员和工作小组等制造实体都看作为“制造合弄(Manufacturing Holon)”,它同时具有“自治”和“协作”的双重特性。HMS具有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和决策职责,通过制造合弄间的协调来实现系统重构和优化,是适于敏捷制造环境的制造模式。合弄制造系统HMS的设计涉及制造合弄的定义以及怎样通过适当的系统体系结构和合弄间的协调机制以优化系统性能等基本问题。 本文首先基于“合弄制造”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支持制造系统重构的合弄制造系统参考体系结构HMS-RA(Holonic Manufacturing System-Reference Architecture),它由订单合弄、产品合弄、资源合弄这叁个基本合弄和辅助合弄组成。HMS-RA是对现有递阶制造控制和分布式制造控制的综合,它具有系统结构与控制算法相分离、非技术性因素与技术性因素相分离以及系统结构的自相似性等一系列有利于制造系统进化和重构的特点。本文在HMS-RA体系结构研究中进一步论述了HMS-RA中叁个基本合弄组合的必要性、功能完整性和通用性。并采用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UML建模语言中的“聚集”和“概括”机制来将HMS-RA中的基本合弄组织起来,采用UML中的“协作图”和“顺序图”来描述基本合弄间的典型交互过程,建立了HMS的系统模型。 为了验证HMS-RA体系结构的可应用性,本文进一步基于“分布式系统中的递阶结构”、“分布式决策能力”和“并行的调度与调度执行”这叁个有关合弄制造控制的基本概念,深入研究了合弄制造的控制结构和制造合弄间的交互机制,以便将递阶制造控制和分布式制造控制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了合弄制造控制的功能模型和结构模型,并采用一种扩展的Petri网方法对HMS中合弄间的交互机制作了规范化描述,基于“FRFS”规则对多种制造控制结构中决策能力的分布作了形式化描述。 在合弄控制策略研究中,着重研究了制造调度与调度执行的集成优化问题,提出 一ii一摘要博士论文了多个能有效处理系统扰动的调度执行算法,包括两种启发式算法和一种基于扰动分析的自主调度执行算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对实现合弄制造控制的动态工艺规划与制造调度的集成运行机理、车间混合制造控制系统中单元代理的报价算法、车间代理的任务分派算法和基于作业路径网络模型的虚拟单元重构算法等技术的实现细节作了详细讨论。 本文最后从制造系统体系结构和设计方法的角度,全面总结了新的制造环境对制造控制提出的多层次需求,比较、分析和评价了目前几种主要的制造控制结构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并将代理技术作为合弄制造的实现技术,基于多代理制造系统MAMS(Multi Ageni Manufacturing System)生命周期的概念,对基于代理技术的合弄制造系统体系结构及其设计方法作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在制造系统中应用代理技术的前提,研究了从制造实体中构造代理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多代理制造系统设计所涉及的系统体系结构、交互机制和协议、协调机制、多代理规划策略等基本问题,为合弄制造及其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行控制提供了设计方法参考。

张雯[10]2015年在《项目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已经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项目管理学科从形成到成熟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采用信息可视化方法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进行项目管理学科基础理论演进和前沿研究,可以有效疏理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科的演化历程,对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数据源自Web of Science(1962—2013年)和CNKI (1981-2013年)收录的项目管理相关文献,基于科学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并结合信息可视化技术进行文献回溯可全面、直观地探寻学科发展规律。首先使用Web of Science中1962—1989年的数据绘制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剖析项目管理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知识结构,通过聚类文献解读展现基础理论的发展情况,确立了项目管理学科基础知识主要由管理学和计算机学科内容、PERT/CPM、研发项目、冲突管理为代表的组织理论构成,并将项目管理学科发展划分为叁个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然后,对Web of Science和CNKI中采集的1990—2013年数据进行转存、清洗、关键词分词处理,使用SQL语句构建关键词共现关系,将关系数据表输入到Gephi绘制每4年6个时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通过模块化算法完成图谱模块划分,采用度数进行节点大小排序,并结合中介中心性及词频指标综合分析,追踪项目管理学科热点演进过程,探寻热点前沿形成过程,总结了项目管理成熟阶段的5个前沿方向:风险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知识管理、进度管理和建设管理。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学者的热点研究分析,明确了中国项目管理学科发展的特点。最后,通过全景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提取自我网络的方法,对国际和中国学者项目管理研究热点进行分析,总结了中国与国际学者项目管理研究的差异,以及中国学者对国际项目管理研究的贡献。论文采用信息可视化方法,通过对学科知识图谱的分析完成项目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的研究,并提出中国项目管理学科发展建议,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为项目管理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D]. 陈迎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2]. 小组软件过程建模方法及过程定义重用研究[D]. 张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

[3]. 研究型大学战略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 余新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14

[4]. 小组软件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研究[D]. 陈迎欣.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5]. 多UAV协同任务资源分配与编队轨迹优化方法研究[D]. 李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

[6].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软件过程优化及其风险评价[D]. 许振华.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7]. 基于复杂性的软件过程动态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张力.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8]. 企业组织客户资源配置模型构建[D]. 彭佑湖. 北京邮电大学. 2013

[9]. Holonic制造系统模型及控制技术研究[D]. 袁红兵. 南京理工大学. 2002

[10]. 项目管理学科演进与前沿可视化分析[D]. 张雯.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5

标签:;  ;  ;  ;  ;  ;  ;  ;  ;  ;  ;  ;  ;  ;  ;  

软件过程中活动规划与资源分配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