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丁艳

(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 411400)

摘要:目的 研究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患儿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后记录为确认可作为实验对象开展研究,对所有儿童分别进行脑电图检查、磁共振检查两种方案对两组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记录,对比最终检查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脑电图检查中所有儿童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83%),其数据较磁共振检查组的39(32.5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脑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诊断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电图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脑梗死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危险性较高的一种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在发病后其病情程度会受多种因素影响,严重时会发生急性进展,即使痊愈患儿表现出来的后遗症也较多,并且这种疾病的致死率也较高[1]。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小儿病毒性脑炎进行治疗时,应当对其进行早期临床诊断,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对儿童的病毒性脑炎状况进行判断,探究儿童的病情发展旨在为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提高[2]。本次研究中,研究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价值,现将实验过程整理后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所有患儿进行一般资料分析后记录为确认可作为实验对象开展研究,所有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70例;女:50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14岁,平均年龄(7.5±1.3)岁。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均存在发热以及意识障碍状况及临床特征,符合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相关诊断标准,所有儿童经后续检查均确认为病毒性脑炎,不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

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家属均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且在自愿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其个人信息之间的差异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临床存在突出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脑电图设备采用四川智能脑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应用国际10%~20%系统对头皮电极进行放置,并采用参考导联和双极导联对其进行记录,每次记录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而神志清醒的儿童则需要剥夺睡眠记录清醒期以及自然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对合作儿童进行过度换气和闪光刺激,尽可能保证儿童的诊断准确率。

在对儿童进行磁共振检查时采国Anasazi应用的EFT-60磁共振仪器对其进行检查,患儿保持平卧位应用磁共振对患儿的头颅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

1.3 评价标准

异常脑电图诊断标准:儿童的基本节律存在降低或增高状况;个波幅表现出降低或增高状况;存在局限性改变或两侧明显不对称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实验数据录入Excel表格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X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脑电图检查中所有儿童的诊断准确率为91(75.83%),其数据较磁共振检查组的39(32.50%)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

3讨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发病后,其病理学改变主要以水肿、出血、变性、坏死、胶质增生等症状。患儿的脑实质会在病理变化的影响下出现严重损坏,会导致儿童的脑功能发生障碍,而神经传导功能减慢会导致神经元失去同步化,患儿的脑电图活动严重失常,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放电频率,所以病毒性脑炎患儿在发病后通过脑电图检查及异常出现率可见明显增高[3]。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脑电图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为75.83%,其数据明显高于磁共振检查的32.50%。而脑电图检查异常中主要以广泛性或持续性的高幅慢波为主,临床症状改变较轻的患者,其脑电图检查呈现爆发性中、高幅慢节律变化及两侧波形未见对称性,但可基本见其节律性。若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其脑电图异常状况更为明显,主要以持续性高、极高幅紊乱慢波为主[4]。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低,但通常情况下来说,部分研究报道显示头颅CT检查的异常率大约为20%左右,所以普遍认为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查,究其原因多是由于仪器对头颅不同,组织的吸收密度有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CT检查对脑干疾病进行诊断很容易受到颅底骨质影响而出现漏诊,而磁共振检查不会受到骶骨伪影干扰,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

但总体来说,脑电图检查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脑功能状态进行直接反映的主要检查方式,能够在患儿的病变早期对其异常状况进行明确同时这种诊断方式还能够了解儿童的病症严重程度,其临床症状越重,患儿的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其异常程度也会更为明显,如果儿童存在意识障碍的重症脑炎及脑电图异常率可达100%左右,所以脑电图在应用时不仅能够明确儿童的病症。还能够反映儿童病情轻重是一种有效且无痛的诊断方案[5]。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时,应用脑电图检查的临床诊断阳性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诊断方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肖艳,龚小丹,刘敏,王羽,孟召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及相关因子水平检测与意义[J/OL].海南医学院学报:1-7

[2]林宇杰.小儿病毒性脑炎的MRI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1939-1940+1953.

[3]钟卫东,张锦鸣,陈海生.小儿病毒性脑炎206例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0):79-80.

[4]李娟.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体征改善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8,15(10):134-135.

[5]汤映雯.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8,21(06):643-646.

论文作者:丁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论文_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