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瓜迪奥拉足球哲学的足球战术数学建模分析法论文_阮思睿

基于瓜迪奥拉足球哲学的足球战术数学建模分析法论文_阮思睿

足球阵型是一种能够体现队员特点,将球队文化与队员特点与优势最大化的一种场上位置排列的方式[1]。自1945年起,各个国家的教练就尝试摆出更多的阵型。[2]在这些阵型取得成功之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足球比赛中阵型的使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足球才正式掀开帷幕。随着人们对足球阵型的重视,足球阵型发展的也就更加多元化。本篇文章主要研究在理性条件下如何将战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在研究过多场足球比赛之后,发现射门球员附近的空间的大小直接影响进球效率。一般地,离球门占位越近,或者周围的空间越大,球员就越容易进球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产生一个新的想法,从复杂的战术中脱离出来,着重从平面几何与图论的角度来看,讨论阵型网络的结构与其空间的变化。对于场上非守门员的20个队员,可以将每个运动员的站位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几何图形,用图论与博弈的方法解决问题。

这个想法受到了瓜迪奥拉足球哲学的影响。在2008年5月到2013年瓜迪奥拉担任巴塞罗那的主教练时,巴萨的实力空前强大,甚至达到了一个足球顶峰。瓜迪奥拉的执教理念在于球员对球的控制能力与对空间的把握。球员们通过对球的控制来掌控球场上的局势。巴塞罗那在这种战术体系下如鱼得水,最终取得了无限辉煌。

瓜迪奥拉战术的理念与其他教练的方式有所不同,他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战术体制,甚至可以说是一次足球革命。瓜迪奥拉使用“伪9号”,让传统的中锋更多地回撤接球,为前场创造出更多的空间。高大中锋的作用是抢占门前的高点,做为全队进攻的支点。但在巴萨强大的中场控制之下,传统的9号位由于脚下技术不够细腻,无法融入瓜迪奥拉对空间的要求,所以传统中锋的作用似乎并非那样奏效。在瓜迪奥拉的球队中,中锋正在无限的接近中场或者边路,甚至与中场融合。在2011年的世俱杯决赛中,瓜迪奥拉面对巴西球队桑托斯,竟然摆出了4-6-0阵型,见图1(桑托斯主教练认为阿尔维斯是中场,因此也有版本称之为3-7-0)的阵型,整支球队6命前腰不断轮流撕扯对方防线,每名队员(前腰)都可以传球、前插、策应,并且提到中锋的位置上。在这种战术之下,对方的防守便很难进行有效地组织和盯防,丰富的无球跑位战术也很容易使对方球员失位。

图1 巴塞罗那VS桑托斯4-6-0阵型[3]

从瓜迪奥拉的战术变化中看到了一种新的阵型趋势。足球场上的占位将不再是死板的442或是433占位,而是每个球员都有其自己的活动区域,这种活动区域的范围有异于传统的概念。

空间概念在这里需要强调,这个概念有异于传统的线性占位。在如今的足坛中,高个中锋已经不是一个必要因素。相比于几十年前分工明确的站位,现在的教练则更愿意让一个球员去适应多个位置,球员们在适应多个位置之后便可以创造出更丰富的战术来制造空间。在此的引导之下,希望能够创造一个以立体几何为主的足球模型,将每个球员进行不同的定位,而通过图论的方式建造一个足球模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在最基础的层面上,将一支球队的所有球员及其之间的连线看作一个平面的网络,将同一球队的每个球员作为一个网络的节点。而经过任意一个节点之后,该网络会处理信息(球的接收与传递)。而如果在过程中,该网络遇到的阻碍,则其传递就需要通过另一条路径来继续维持球的运转。

先来定义一个节点对球的控制力。一个节点显然与自己的个人能力有关。其中个人能力包括横向、纵向移动、防守、抢断、盘带等,通过量化这些数据最终做出一个形状图来,进行图论的研究。

球场上看重的的不仅是球员的个人能力,还有球员之间的配合。球员之间通过球员的个人能力(盘带)和团队的配合(传球)完成比赛。在赛后分析中,可以看到球传递的路径形成了一张传接网。在每次比赛之后,分析者通常会做出一名球员的传球次数、成功率以及传球对象,根据这些数据拟合出一个关于两个人配合的熟练度与传球成功率、次数的函数,而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攻防传球选择的判断。在这里,用图论来对网中的点和点之间的有效连线进行权重分析,对根据对方的阵型来进行比赛前的布置。

英国足球总会技术培训部主任查理休斯通过对上百场高水平比赛统计分析后,提出来一项新的发现:由控制球地区快速向前进攻,控传球次数以实现创造射门机会为原则,并得出结论:当在一次进攻中传球次数超过 5 次时,获得射门得分的机会锐减, 传球次数越多,射门机会越少[4] [5]。通过大量的比赛数据统计,英足总发现了这一规律。我们也同样需要观察大量比赛,得到足够的数据,最终量化出最终的模型。

除此之外,也要对无球球员进行量化分析。一位无球的球员可以通过自己的无球跑动为队友创造空间,在场上创造进球的机会。与有球不同,无球跑动是通过自己对场上的节奏的把控、机会的掌控与队友的默契程度为球队做出贡献的,这些技能与球员本身的技术无关,而与球员自身的意识有关。对无球球员的量化将是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球员拿球时,无球球员的默契程度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就是设想的一中心的关于足球战术研究的理论。这套理论可以应用与赛后的分析与赛前的前瞻中,在所知的范畴内,阵型研究尚没有关于定量研究。而如果在实际比赛中引入这样的模型,能够通过这种模型将自己所有的球员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这样就能做好赛前的非常重要的准备。

现在,足球正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前进,足球的“大数据时代”也在降临,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进行战术的布置,将各个球员的作用模型化。随着虚拟现实的技术发展,可以建立这种模型来模拟对方球队的战术,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战术。

[参考文献]

[1] 刘鸿优,彭召方.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致胜关键指标探析.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3):104-109

[2] Jonathan Wilson 。《足球战术的历史》

[3] 武伟.浅谈现代足球比赛战术打法特征.科技信息 , 2013 (20) :307-307

[4] 耿建华.马成全.谈现代足球战术打法特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 21 (04) :70-72

[5] 查理·休斯.足球获胜公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论文作者:阮思睿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基于瓜迪奥拉足球哲学的足球战术数学建模分析法论文_阮思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