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的演进与当代情报学的深化--“信息数据工作”论文发展趋势分析_情报学论文

情报学的演进与当代情报学的深化--“信息数据工作”论文发展趋势分析_情报学论文

情报学的嬗变与当代情报学的深化——《情报资料工作》论文走向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探析论文,情报论文,当代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报资料工作》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会刊,作为我国惟一的社科情报学术 刊物,作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自1987年第1期开始正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 情报学会的会刊至今,不断记载与交流着社科情报的理论、实践、认识、科研成果及学 科知识。因此,它可以作为我国社科情报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缩影。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科情报事业处于一种缺乏总体规划与合理布局,基础工作薄 弱,理论准备不足,系统之间缺乏横向联系与纵向沟通,情报人员数量、质量均不理想 这样一种状态中。1986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社科情报事 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五大系统的社科情报人员以改革的精神开创着社科情报事业的新 局面。社科情报学的研究也从前科学阶段走向理论自觉阶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 化、技术、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社科情报工作从对基础资料的研究到提供情报产 品,从数据库建设到国内外联机检索等电子服务,其服务理念、方式和手段等均发生了 深刻变化。随着“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概念的出现,随着现代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据库为龙头、以网络为依托、以各种载体信息为内容的智能 化的服务模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社科情报领域的作者们从对“藏书楼”“借借还还 ”为内容的探讨,已经发展到今天以“知识组织”“信息构建”为主题的发挥。本文拟 通过对该刊自1987-2004年载文论题的分布,分析我国社科情报学的嬗变与发展历程。

1 学科走势

《情报资料工作》1987年第1期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成立专号,全面报道了中国 社科情报学会成立暨社科情报工作会议。学会的成立是我国社科情报事业发展史上的一 件大事。学会的成立迎来了社科情报事业发展的春天。同年第3期报道了“新的起点— —关于社科情报理论建设问题的圆桌讨论会”,这是由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和 该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有关专家围绕“社科情报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社科情报学 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课题;如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情报理论的建设”进行讨论 的一次圆桌会。这次会议正式拉开了我国社会科学情报学理论建设的序幕,把社科情报 理论建设方面已经出现的好势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刊1988年1~4期以“笔会”专栏刊载了学会征集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从宏观到微 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对社科情报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具有代表 性的文章是《应重视对社科情报学阶段性问题的研究——兼议社科情报学应着重研究的 问题》,作者张学惠认为:应如何建立和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科情报学理论体系,这是 摆在社科情报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她认为,作为正处于社科情报学立学 阶段的社科情报学有8个方面的课题是社科情报学应着重研究的问题,并进行了论述。

当时“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也是一个热点。作者杨竞芳在他的文章《也谈图书情报 资料一体化》中认为: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是几年来图书情报界的热门话题。实际上, 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正是体现了处于整个社会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社科情报界在探寻 着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管理体制、方式,虽然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的确经 历了对一体化的认识和探索。

鉴于社科情报事业起始阶段信息资源建设薄弱的现状,1980年代不少论文重点强调对 资料建设和对资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为刘恩达的《资料建设是情报 工作的基础》。文章一矢中的地论述了资料工作是情报服务的基础;资料工作是情报研 究的基础;资料工作是情报组织网络化、情报手段现代化的基础。文章认为:我国的情 报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处在基础建设阶段,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资料建设,使情报 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这是社科情报工作发展的上策。

这一时期,该刊还发表了许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如已故知名学者宓浩与黄纯元合 作发表的文章《地方社科情报机构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探讨》,针对当时我国社科情报 事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组织结构模式引发的问题,这些不同的结构模式孰优孰劣 ,什么是理想的组织结构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作者从功能而结构、从结构而模式进 行思考,探讨了地方社会科学情报机构的组织结构的理想模式。文章就模式所涉及到的 有关问题:地方社科院情报所与院图书馆的关系问题、二次文献工作的问题、情报的综 合分析工作与同行们展开讨论。

可以认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科情报事业研究的是学科的建立、体制的改革,探讨 的是图书情报一体化、有偿服务势在必行、资料的收藏与利用等等,基本上还是属于传 统情报学研究的范畴。但可以这样认为:我国社科情报学的研究从起始阶段就建立在紧 密联系社科情报实践的基础之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国社科情报研究的显著特点, 也为促进我国1980年代社科情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开始跨入信息经济时代,一方面,整个人类社会的运行及政 治、经济、军事、科技、生活方式等日益受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信息产业的战略 作用日益明显;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量以20万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而超速增长和膨胀 ,依靠先进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的时代主题。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牵引力的作用也越来 越大。在新的发展背景和环境中,图书情报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托于信息服务业, 在深化公共、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前提下,以数据库生产服务这种电子信息服务方式来实 现其在信息服务中的价值。

表1 1987~2004年第3季度《情报资料工作》对有关主题发文的分布

关键词 1987~1990年1991~2000年 2001~2004年

总篇数

(篇) (篇) (篇)

图书情报一体化31

19

4

54

信息产业32 376 165 517

信息管理13 245 287 552

知识管理012

96 108

知识组织1 8

52 61

信息构建0 0

11 11

从表1可看出:有关信息产业的文章从1987~1990年的32篇骤增至376篇;有关信息管 理的论文也从13篇增至245篇;针对知识管理的论文从0到出现,对知识组织的论述从1 篇增至8篇。从论文发表状况可看出,90年代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有所增强,电子 信息系统、全球网络化和竞争情报成为热点,为情报学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总 体看,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基本经过了转折期,向新的更加理性的发展阶段迈进。

新的形势对社科情报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求情报学为推进社会经济信息化进 程,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建立 结构合理的现代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其二,要求情报学不断深化其理 论研究,强化情报意识,更加注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各类决策服务的竞争情报的活动 规律的研究。90年代,我国情报学理论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主要包括:情报学学科的有无 及学科改进,情报学的学科名称;情报学的发展前景;现代情报观念和现代情报意识; 如何适应急剧变革的学科环境;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全球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情报学研 究与国际接轨问题。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在迅速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 关注,其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取得进展,业已形 成情报学理论与应用技术体系。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图 书馆的需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来源、信息类型的多样化; 信息内容的复杂化等,又都为知识组织、知识管理迎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 间。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随着“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 术革命的纵深发展,情报学的“知识化”研究取得了新的发展,其知识化趋势更加显著 ,表1中也体现了这一趋势。该刊作者肖勇在题为《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趋势》一文中 阐述了当时情报学研究中所呈现的知识化趋势。文章指出,作为知识中心,承担着开发 信息、激活知识、产出情报的情报部门已成为获取、利用知识的重要基础,知识经济与 知识社会的到来使情报机构在整个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此背景下 有研究者明确指出,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下产生的对知识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 地说,对知识经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目前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热点及其学科体系成长与发展的标志。

该刊2002年第5期刊登的周晓英的文章《信息构建(IA)——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介绍 了信息构建的起源、定义和翻译等基本问题,介绍了有关该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特 别是针对信息构建在情报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其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说,IA确实给情报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将情报学的发展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2003年第1期来玲的文章《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一文从知识、知识组织 、知识管理三方面分析了情报学在知识环境中的发展状况及未来。文章认为,在情报学 研究的发展中,实现了两个转变:知识的表达和组织从物理层次的文献单元转向各种载 体的知识单元;知识信息的计量从语法层次转向语用层次,以提高知识管理的有效性, 实现知识的合理组织和创新。

用该刊作者的话说,在网络时代新的社会与经济环境下,情报学的发展将与社会信息 化和网络化发展同步。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化水平必将取 得重大突破,最终使情报学真正成为研究知识与知识活动的一门学科。

2 信息资源管理的走向

从图书馆的发展历史看,长期以来图书管理是其文献资源管理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 前后,图书管理侧重于对典籍的收藏、整理和保存,按分类法排列并向读者提供借阅。 由于长期积累,藏书便形成了数量庞大、种类繁复、内容广泛、文种多样等特点。因此 ,众多图书馆普遍按照出版物的性质、出版形式和读者对象的需要以及藏书特点等因素 ,有区别地建立书库,做到合理布局、科学排列、切实保护,以利于读者利用。图书资 料管理的藏、用组织和保护长期以来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体系。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引起了空前的“信息热”,全社会信息意识普及、信息观念大大加 强,席卷全球的信息革命浪潮,向传统的图书管理提出挑战。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下 我国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基础工作已刻不容缓。1992年中 国信息经济学会召开年会,主题研讨信息资源管理,这在我国是首次以信息资源为专题 的大型研讨会。《情报资料工作》及时发表了此次会议的综述文章。

信息经济的兴起与发展实实在在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之中,信息作为经济资源 和商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人们进一步关注信息管理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的 迅猛发展为信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从表2中各关键词在不同年代出现的 频率可看出信息资源管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变化。

表2 1987~2004年第3季度《情报资料工作》有关信息资源发文的统计

关键词 1987~1990年1991~2000年 2001~2004年 总篇数

(篇) (篇) (篇)

电子资源05

5358

网络信息0

66 348

414

网络资源0

33 149

182

数据库 126 574 592 1363

数字图书馆 0

46 319

365

虚拟图书馆 0

26

79

105

信息资源管理2

78 102

182

信息检索3

97 212

312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03

2831

该刊1995年第6期张海峰、汪冰、郭瑜的文章《对当前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特点的分析》 中分析了进入90年代后信息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突出事件。进入90年代以来,无论是 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及政府领导人都高度重视信息 产业的发展,并加大了对信息产业特别是先进信息技术领域的投资。……克林顿入主白 宫伊始,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上,戈尔更是积极的倡导者 ,有人评价说“戈尔心里除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以外,似乎别无他事。”可见,当 时世界信息产业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就是“信息高速公路”了。“信息高速公路”建 设成功地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而且这种牵引力的作用越来越大。

抽取表内“数字图书馆”为例,80年代是空白,90年代后期有46篇涉及数字图书馆的 文章。该刊1997年第6期《数字图书馆——未来图书馆之梦》首次出现。作者对建立数 字化图书馆应具备的条件、技术及组织结构作出论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 术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图书馆信息存取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 图书馆的演化已是大势所趋。表2中“数字图书馆”一词在2001~2004年一栏已从46篇 猛增至319篇。2001年该刊增设了“数字图书馆论坛”和“党校系统图书馆建设”栏目 ,并分别发表了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成员、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 副组长刘峰的文章和国家863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组长、原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的文 章。徐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比之两年前大家对数字图书馆的认识还仅局限于书面概念, 那么,今天数字图书馆已经有了不同的模式可比较了。

进入21世纪,急剧变革的信息环境和“数字革命”给传统的情报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 击和深远的影响,“虚拟世界”中信息的流动、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开发、利用发生了 极大的变化,网络技术中的信息搜集、处理、传递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方式 。该刊所载论文中卡片目录的抄写、手工检索、杂志装订法、藏书的清点等一系列的传 统管理方式被馆藏电子资源、联机合作编目、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方式、数字资源整合、 电子文献采购、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所取代。例如,2004年第1期杨丹的文章《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编目》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编目工作、编目标准、在网络环境组织 中的作用等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信息编目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2004年第3期卢向 东的《文献数字化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认为,在文献数字化进程中,应关注数字化 文献的选取、相关技术、著作权等理论问题和国外文献数字化的进程状况,同时提出了 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由此可见,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已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收发、登录、上架、装订 、入库、剔旧等,而代之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信息管理。 翻阅历年的刊物,关于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你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信 息管理的走向。

3 信息需求与服务模式的衍变

社科情报系统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服务于社科情报用户的情报需求来进行的。20世 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科情报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资料不足、 服务效率低、技术手段落后、体制不健全,该刊作者多以社科情报的系统改革、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与社科情报体制、资料建设、如何做好图书馆和资料室的收藏工作、图书资 料事业的改革开放、图书情报资料一体化等等为题发表论文。到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 业和社会信息服务模式的发展对传统的专有/独占式信息系统提出了挑战。社会对信息 的需求日益高涨、消费逐步市场化、需求强调新颖高效、结构呈现多样化,对社科信息 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提供保障体系;以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应 市场经济的社科信息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日益成为社科信息工 作者们为之服务的目标(见表3),涉及“信息需求”的文章90年代猛增至215篇。

表3 1987~2004年第3季度《情报资料工作》有关信息服务发文的统计

关键词 1987~1990年1991~2000年 2001~2004年

总篇数

(篇) (篇) (篇)

开架32

61

32 168

信息需求14 215 321 550

专题咨询 27

11

20

信息分析 1

31

54

86

信息导航 03

46

49

知识导航 01

22

23

个性化服务

01

35

36

1995年第1期古灿芳的文章《乡镇企业需求优质信息,信息生产服务者大有可为》;第 3期查先进的《现代企业信息需求及其实现》;娄策群《信息市场需求机制与开发策略 》;1998年第3期刘继田《党校文献情报需求新特点与服务对策》等文章,表明对用户 信息需求与服务的探讨已逐渐成为社科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许多文章论述了我国的社 科情报需求与服务如何随着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从图书馆服务到文献服务到文献信息 服务,再到信息服务。认为在社会科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推动社科信息交流的强大动力 是用户的信息需求,由于社科信息用户需求随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用户的需求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都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以服务模式为例: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和服务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服务模式。80年代,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信息服务系统自我封闭,比较注重基础工作。服 务体制单一,无偿服务居多,服务手段落后。以一次文献为主的借阅工作为主要方式, “借借还还”,坐等读者上门,即是这种方式的形象描述。这种服务更多地依赖于馆藏 ,比较单一,只是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的借阅服务。对图书馆人员的素质 要求也较低,只要熟悉馆藏,具有基础的图书馆学知识即可。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 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使图书情报业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提出注重经济效益。服务 体制综合化,服务内容扩大化,服务产品商品化。各种剪服咨询公司、信息中心、咨询 机构的出现向传统的单一的图书馆模式提出挑战,不仅更多地开始注重二次文献提供为 主的信息检索服务,而且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图书馆也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提 出开发有偿服务项目,单纯的服务型开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到了90年代后期,特别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通信及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 的文献信息服务更加注重以深加工信息产品提供为主的信息分析和信息咨询,表3中涉 及“专题咨询”、“信息分析”的文章大幅度增加。由于光盘、数据库、网络的使用越 来越普遍,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出现,信息服务从文献的传递变为知识的传递,服 务重点转向信息处理,提供网络资源服务、联机检索、远程传递、个性化服务、信息导 航、知识导航等。从表3中涉及“信息导航”、“个性化服务”的文章骤增可见一斑。

对图书馆员的素质也提出新的标准,不仅要求懂图书馆学知识,还要求掌握计算机、 英语等知识和技能。从该刊的发文内容及发文量可见,文献信息需求与服务经历了18年 的变迁,从服务观念、内容、方式、手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情报资料工作》自1980年创刊,到1987年正式成为会刊,到成为今天的中国社会科 学情报学会学报,它记载着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科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历程。阅读《情报 资料工作》即能看到中国社会科学情报事业发展的历史。伴随着中国社科情报学的日趋 深化与成熟,《情报资料工作》也形成了她自己的作者、读者队伍,以及她本身从内容 到形式日趋完美的形象。

收稿日期:2005-01-10

标签:;  ;  ;  ;  ;  ;  ;  

情报学的演进与当代情报学的深化--“信息数据工作”论文发展趋势分析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