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论文

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

李倩

(吉首大学 张家界学院,湖南 张家界)

摘 要: 随着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翻转课堂在高校英汉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以及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英汉口译教学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翻转”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互相支持和关联,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口译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学习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平台;英汉口译

口译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口译理论,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口译技巧。但是从当前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口译教学课时有限、口译资源不足以及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口译教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英汉口译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room/ inverted classroom)悄然兴起,其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被广大师生所认可,尤其是在慕课、微课资源下,翻转课堂更具灵活性和实践性,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学生实践练习缺失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有很好的帮助作用[1]

一 传统英汉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高校英汉口译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学习状态上都较为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有限,进而导致师生角色错位,学生的口译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在教学形式上一直是“教大于学”,教师在“教”的方面可谓精益求精,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应该怎样“学”,这就容易导致口译教学一刀切,难以突出差异化特点。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多以“理论讲解+实践训练”的方式进行,而理论讲解占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训练占少部分,这样很难促进学生口译水平的提高。在口译教学的课时安排上相对不足,学生班额较大,教师很难逐一检查学生的口译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口译实践的当堂训练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多数在课下进行自主练习,缺乏师生互动和教师指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汉口译的教学效果[2]

二 翻转课堂模式下英汉口译教学的应用实践

(一) 翻转课堂实现口译“先学后教”的新模式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内容设计,明确各个教学步骤。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划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素材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应的素材资源,或者利用多种软件进行素材的录制、剪辑、拼接等。在英语教学的网络资源中,诸如“中国大学MOOC”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料,这些资源以慕课形式为主,其中涵盖了口译技巧、模拟情境和专家讲解等不同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访问其中的内容,从而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教学设计是翻转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能力进行课程设计。在课前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口译学习要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明确阶段性口译学习目标,为学生创设口译情境,从而形成阶段性口译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前将学习资料和课程要求导入在线学习平台,学生通过平台进行线上预习,这种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口译教学中“先教后学”的单一形式,课前自学是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也是翻转学习的关键[3]

最近邻距离分析是用来分析点数据空间分布热点区域的方法,经常使用最近邻指数(Nearest Neighbor Index,NNI)对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查看其是不是属于集聚型分布。然后再使用最近邻层次聚类分析法来对热点聚集区进行研究,从而能获得不同层次的集聚区[7]。用平均最近邻指数判断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是否集聚,近邻指数小于1,主要呈现集聚分布;反之,指数大于1,则分布模式趋向分散。指数越小,集聚程度越大。最近邻指数计算公式见参考文献[8]。

口译本身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译理论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实践能力,譬如强化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短时记忆能力、综合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更生动、更适宜的口译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多种真实的口译场景,如日常交际、商务交流、主题对话等,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选择相应的场景进行口译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译实践能力。在适宜的情境引导下,学生在口译中的逻辑思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掌握不同场景下口译语料的组织和运用技巧,提高学生口译的逻辑性[4]

传统的口译教学,当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后,就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师会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翻转课堂在线学习模式下,教师通过学习平台能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学生可以在线提交口译学习心得及反思,上传口译学习笔记,这些都是教师评价学生口译学习效果的依据。在线学习平台对于学生的学习痕迹有清晰的记录,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资料和分析软件对学生整体的口译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完善,数据条理更加清晰。通过课后学习跟踪、检验及评价,能够为后续口译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让教师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这样才能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从而采取集中讲解、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弥补口译学习的短板,促进学生口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 口译教学中翻转课堂学习成果的深化及拓展

翻转课堂并不是让学生提前学习就算完成了任务,翻转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开始课堂学习。无论翻转性学习如何深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始终不会改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法开展教学,每节课设计一个关于口译技巧的问题进行强化训练。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的课后评价更加多元化,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口译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改变了以往以完成性评价为主的单一模式,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评价机制,尤其是过程性评价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学生的学习走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优势不足等有更客观、更直观的了解。过程性评价包含学生的到课率、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线上线下的互动讨论积极性、口译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等。完成性评价则是期末阶段教师对学生口译学生的综合评价,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口译测试和任务完成率评价为主,并从口译的准确性、流畅性、间接性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价[5]

学生进入学习平台之后,可以自主观看平台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师提出的知识要点、学习任务等开展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口译短板等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和教师、同学等进行在线互动,遇到难点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口译自主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慕课、微课资源对翻转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实现了线上学习的互动、交流、讨论,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口译学习和实践空间。

(三) 基于课后巩固的翻转课堂的应用

The gate–source capacity Cgs/L was calculated as below:

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探讨,并完成学习成果汇报。教师进行学习总结之后,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布置口译任务,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情境等完成现场口译模拟,教师则可针对学生的口译情况进行在线点评。教师在线实时引导和点评对学生口译能力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教师将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情况、提出的相关问题等进行数据统计,这样更容易找到学生在口译学习中的问题和难点,集中解决问题,提高口译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推送相应的实战练习链接和音频视频资源,设置口译实战环节,学生需要应对英译汉和汉译英的双重任务,这样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口译临场反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口译实战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沉浸感。

三 结语

在高校英语口译教学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更加突出,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了学习步骤提前,从而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学习重难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翻转课堂资源的运用,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慕课、微课等资源的融合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口译教学的有机互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探讨空间,切实提升了英语口译教学的内涵,促进了师生口译实践能力的共同成长。

医学院校科研处应加大“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经费投入力度,设立校级科研课题,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引导思政教育普及、普遍化;设备、后勤、保卫等相关部门做好学生的服务与保障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5大树之果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指标测定:采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株全磷含量[18]。磷积累量 = 植株全磷量 × 植株干重;磷利用效率 = 植株干重 /磷积累量。

参考文献

[1] 周维.翻转课堂在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中的改革与创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8):52-55.

[2] 王洪林,钟守满.口译教学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及其多维视角分析[J].外语学刊,2017(04):79-83.

[3] 覃慧.基于翻转课堂的口译教学研究综述与反思[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50-51+124.

[4] 王剑娜.基于翻转课堂的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05):114-118.

[5] 李文,刘霞,姚建红,等.基于翻转课堂的科技竞赛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2):38-39+42.

本文引用格式: 李倩.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67):161-16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76

作者简介: 李倩(1983-),女,土家,湖南张家界,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  

基于翻转课堂的英汉口译教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