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_赵仙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_赵仙

摘要:素质教育是现行的培养人才的最佳模式和手段,素质教育更能切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体解剖学作为生物科学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难点,是学生过渡到临床医学学习中的必经之路。面对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依托素质教育的优势,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素质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的落实,同时还可以推动人体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素质教育的概念出发,提出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 ; 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作为医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对人体进行解剖了解人体的结构构造以及各个器官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从传统的医学领域逐渐开始涉足心理学、体育以及美术学等学科中,在高校设置的学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人体解剖学学科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其发展日渐成熟和稳定。但是如今正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期,素质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和推进。人体解剖学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顺从教育变革的潮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推动人体解剖学的进一步发展。

1、素质教育概述

素质教育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挑战,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的协调发展为主要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始终秉承基础教育的宗旨,以推动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应试教育”以重创,并逐步占据教育中的有利地位。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广泛宣传和推广,使得人们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从片面追求升学率逐渐转变到逐步提升人才素质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这一转变过程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2、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

2.1 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工作

教师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能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由于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知识内容也比较多,不仅考验教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验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教师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就很难保障人体解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学校在引入专业教师时,应注重考查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挑选出解剖技能扎实的教师,切实保证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自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刻苦钻研人体解剖学学科内容,不断补充新的解剖学知识,并耐心请教拥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及时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根据老教师的建议和教学的实际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此外,人体解剖学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补充教学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积极转变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倡导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实践与理论的界限,让学生从自身实践中学习知识,同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引导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常常借助实物标本、挂图以及各种模型对学生进行解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标本、挂图或者是模型中了解人体结构,整合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口头语言与实际操作两种教学手段,将实物样本、挂图以及模型一一的讲解出来,并作出示范,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观察和动手感受人体中各个器官的结构组成以及形态位置,在实践中消化书本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实物,而不是全凭教师的口头表达来描述人体器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人体各部分构造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人体器官构造通过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的模式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人体的构造,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逐渐培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积极性。

2.3 制定完善的教师教学考评制度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仅仅依赖于学生的最终考试结果,这种教学效果评价过分注重结果,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强调教学内容多元化的同时,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比如,通过对学生某一学习环节的考察,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对人体解剖学的每一节课都做出评价,以此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方便教师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整改。教学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3、结语

教育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长,同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如果还是依托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来培养人才,那么势必会与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发生脱节。因此,我国教育部门针对教育的现状提出素质教育战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找出人体解剖学发展的切合点,成为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设立人体解剖学专业的高校应积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对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案以及教育教学模式进行适时的调整,以促进人体解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乐迎,欧阳娟,仝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 考试周刊,2015,(65):10.

[2]张健富. 素质教育背景下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才智,2014,(04):152.

论文作者:赵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_赵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