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分析论文_刘增

湘阴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414600

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放性损伤27例作为对照组,闭合性损伤27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行早期救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评分、死亡率、治愈率和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创伤评分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治愈率分别为11.11%、44.44%,与对照组14.81%、48.1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临床特点鲜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治疗方案,注重早期救治,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穿透性胸腹联合创伤;临床特点早期治疗;治疗效果

胸腹联合创伤临床较为常见,具体指由单一致伤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胸腹腔脏器和膈肌同时受伤,伤性较为复杂,对早期诊断治疗提出了较高要求,医生必须结合患者伤情实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早期救治方案,切实维护患者生命安全[1]。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放性损伤27例作为对照组,闭合性损伤2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32~57岁,平均(46.73±2.54)岁,伤后就诊时间20~35min,平均(28.54±2.46)min;观察组男16例,女11例,年龄33~58岁,平均(47.48±2.71)岁,伤后就诊时间18~36min,平均(27.38±2.18)min。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可进行临床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信息完整;临床诊断确定为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2];

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意识障碍患者;伴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3]。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早期救治,具体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史,准确判断患者伤情类型,并有效处理患者缺血缺氧情况,做好手术准备;同时为患者创建2~3条静脉通道,促使其血容量快速恢复,同时对患者微循环进行调整,可使用平衡液,根据患者流血量确定使用量,具体为流血量的3~5倍。如果患者胸部受到严重创伤,必须给予患者充足的新鲜血液,以此维持其红细胞压积处于正常水平。此外医护人员必须对其组织代谢情况进行调节,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切实提高患者耐受能力。

1.3 观察指标

第一,手术时间和创伤评分比较,创伤评分应用简明损伤评分(AIS)量表,包括胸部、腹部及盆腔两部分,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明创伤程度越重[4];第二,治疗2个月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死亡率和痊愈率,痊愈标准: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创伤恢复,未出现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3.讨论

胸腹联合伤临床较为常见,多由单一致伤因素引起,患者胸腹腔脏器、膈肌均出现损伤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为穿透性损伤,具体由枪弹、锐器所致,临床特点较为鲜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并注重早期救治,以此为后续临床治疗争取更多时间,切实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本次研究选择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闭合性损伤患者和开放性损伤患者,均给予其早期救治措施,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创伤评分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治愈率分别为11.11%、44.44%,与对照组14.81%、48.1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临床特点分析,穿透性胸腹联合伤很少合并其他组织损伤,伤情相对而言较为单纯,临床症状以出血为主,具体表现为胸腹腔出血,若未及时治疗会出现病情恶化情况,诱发失血性休克,同时少部分患者会合并心脏或心包损伤情况,临床救治时需予以重视,尽早控制患者病情,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第二,穿透性胸腹膜联合伤多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前者膈肌损伤多受间接因素影响,具体由腹部被暴力挤压所致,当患者腹部受到挤压后,使得其胸腹腔压力增大且聚集,对膈肌薄弱处造成压力,致使膈肌出现破裂情况,其中左侧膈肌损伤较右侧严重,主要由于右侧膈肌受肝肾等脏器保护,压迫力得以缓冲,进而伤害较小;后者创伤面积较大,外部损伤作用时,无器官缓冲保护,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类型损伤AIS评分差异明显,与潘敏杰[5]研究结果相符。此外,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伤情较为严重,入院后需及时进行救治,在此基础上确定后续治疗方案,以此把握哦最佳抢救时机,通常情况下早期救治以病情评估、缺血缺氧调节、微循环改善和组织代谢调节为主,以此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手术治疗。而对于手术治疗,临床必须合理确定手术入径,若患者伤口处于季肋部,则通常采取开胸探查方式,以右侧损伤致肝顶部损伤情况为例,临床经验证实经由腹切口暴露难度较大,可经由胸部,扩大患者膈肌裂口,便于探查并有利于后续修补或填塞。

综上,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临床特点鲜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治疗方案,注重早期救治,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刘献棠,吴印爱,等. 同步快速出血控制救治胸腹联合伤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38例[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3):238-239.

[2]何鹏飞,孙晓安,张丽华,等. 头胸腹联合螺旋CT检查在严重多发伤早期快速诊断中的应用[J]. 海南医学,2015,43(13):1904-1906.

[3]吴巍,冯耀清.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和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41-43.

[4]潘文光,张帅. 60例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临床分析[J]. 系统医学,2017,3(9):3-3.

[5]潘敏杰.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16):52-53.

论文作者:刘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2

标签:;  ;  ;  ;  ;  ;  ;  ;  

穿透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分析论文_刘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