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与“中国”蕴含的中心意识分析论文

“天下”与“中国”蕴含的中心意识分析论文

“天下”与“中国”蕴含的中心意识分析

白卫东

(延安大学 政治与法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 “天下”是中国人所认识的世界,充满中华文明独特的内涵。“中国”的概念在“天下”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历来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充满自豪的称呼。笔者分析两个概念从无到有、内涵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发现中国人自古即有“中心意识”,且影响甚巨。

关键词: 天下;中国;中心意识

一、天下

“天下”,是中华文明中特有的概念,字面意思是“普天之下”,似乎是一个仅仅指称空间概念的词。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和中国人认识的不断进步,这一概念逐渐获得了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伟大的历史事件为天下概念确立了沿用至今的基本内涵,那就是周王朝的建立和大秦的统一。前者标志着天下概念的正式诞生,并赋予其文化意义,即周朝礼乐或华夏正统文明所及之处为天下;而后者则将天下的意义拓宽,为其注入政治内涵,即将大一统的国家称为天下。而除此之外的种种天下的含义,都是在这两种基本内涵上发展而来的。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的“天下”都是这两种意义的混合体。但其细微的区别在于,中央政权衰微的时候,天下的文化意义大于政治意义;而当中央政权强大的时候,则政治意义大于文化意义。

虽然有学者认为天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但天下的这种文化意义自周朝建立以来便逐步让位于政治意义。这首先就表现在周朝的建立者自取代商朝的统治之日起,就用“天”取代了商人所崇奉的“帝”,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开始自称“天子”,推翻商朝统治的行动是“奉天承运”,代商人统治人民是“受命于天”,因此,周人的统治就具有了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也确保了周朝政权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到,自西周到清末,王朝最高统治者无不自称为天子,宣称受命于天而统治万民,其意义就在于宣示其正统性与合法性。

因此,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天下就是天子所统治的领土,这是西周天下的基本含义之一。由于中国古人特有的宇宙观,即认为天圆地方,所以天下的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比如:有时候人们以“四海之内”或“海内”这样的词来指称天下,这时候的天下也就是四面环海的天子领土,如名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1](P228),无不说明天下即天子领土。所以说,周朝是中国人形成天下概念的关键时期,是后世天下概念基本内涵的源头。

2.2.3 阴道准备 术前检查白带,如有阴道炎症待治愈后方可手术治疗[2]。除输卵管妊娠手术外,其余手术前3 d开始予聚维酮碘溶液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手术日晨再行阴道聚维酮碘溶液冲洗1次。阴道准备要严格充分,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阴道黏膜。有阴道流血及未婚者禁作阴道准备。

然而,时至东周,天子衰微,诸侯并起,天下所指早已不再是周天子的领地,而指所有与周天子有关联的包括所有诸侯在内的领地,即使当时被称为虎狼之地的秦国也是在这个天下版图之内的,而周天子当时实际的领地也就是都城而已。及至秦统一六国,此时的七国版图总和就是天下。《东周列国志》就写道:“时六国悉并于秦,天下一统。”[2](P644)也就是说,秦所统一的七国领土即是天下,这时的天下也就指的是秦治下的全国。秦的统一居功至伟,为后世定下了许多先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次让中国人认识到天下或全国统一的重要性。自此,天下一统的意识便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自秦朝到清末,天下几乎就是指中央政权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天下的边界与国家的边界基本吻合,甚至孙中山践行一生的“天下为公”理想中的“天下”所指也是国家。似乎“天下”概念本身就包含了国家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因而有时天下还是“政权”的代称。而且,在古人的语境里,有中华文化存在的地方即是天下,所以“天下”与“中国”有时有着同样的意思。

在军工企业普遍实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单纯的市场需求导向很容易使企业在产品上出现同质化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军工企业需要顺利正确的合作意识,主动寻求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营销工作的效率,扩大企业产品的创新思路与空间,最终在不影响合作双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

在现代中国人的语境里,“天下”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或国家的边界,实际上已经和“世界”所指相同,且大多数时候用“世界”替代“天下”。但即使如此,“天下”概念所蕴含的独有的中华文化内涵依然如故。在特定的语境里,中国人还是更愿意用“天下”来表达对国家命运、人民福祉的关怀和国家间局势的变化,即形成一种“天下情怀”,这也许是中国人独有的“国际主义”道德和世界观。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中国人这种文化心理的当代延续和创新,承载着中国的大国情怀和担当,使得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势头强劲的负责任大国。

二、中国

最初的中国仅有都城之意,但是由于天子所在的缘故,“中国”一词具有了神圣性和正统性。因而,在后世历朝历代的封建延续中,疆土不断扩大,与华夏文明之外的民族也有了交往,此时的中国则不再仅仅指都城,而是指区别于所谓四夷、五胡的文明社会,也就是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为了表示相对于蛮夷的优越性,华夏文明的统治者将自己的领土范围称之为中国。从天子所在地的都城过渡到区别于蛮夷的华夏正统文明社会,“中国”一词显然也具有了一种国家层面的优越光环,这时的中国意即中央之国,居于天下之中,而未开化的蛮夷戎狄则分布于四周,由近及远,离天下之中越远,文明越落后。

“中国”与“天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仅从字面意义上看,“中国”意即“中央之国”。根据相关考古资料,“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其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3]句,毫无疑问,这个“中”即是指天下的中央,即“天下之中”。而这里的“国”也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不同,国是指一座城池,而“中国”专指都城,即天子或最高政权所在地。也就是说,周朝的“天下”即是指国家,而“中国”专指都城。诚如《吕氏春秋》所言:“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4](P512-513)

人类自古就有界定自身所处方位的天性和为所处土地命名的习惯,中国人的这种天性和习惯似乎更加别具一格。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名称几乎都是表明是哪个民族的土地之意,如英格兰指“盎格鲁人的土地”;还有一些以人名命名,如美国、哥伦比亚等;有的以美好的事物和自然方位命名,如日本就是对“日出处之国”的自称。但“中国”的得名却自成风格,这是中国人在对“天下”的认识中形成的,是在对自己“身在天下何处”的不断拷问中得以形成的,对这个拷问的最终回答是中国人“在天下之中”,即世界的中心,最初的“中土”“中原”表达此意,“中国”更是对这一意义的拓宽。随着历史的推进,“中国”所指不断变化,从都城到天子领地,从统一帝国再到如今的民族意义上的中国,始终未变的是中国人的一种中心意识。在古代,中国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处在世界的中心,如今虽然没有人再这么认为,但依然承认世界有“中心”,如中国经常被认为是逐渐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是对中国逐渐强大的另一种表述,即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中心就意味着“善”,意味着美好。这种中心意识更体现在“中庸之道”里,这种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的境界是中国人历来所向往和追求的价值。

自“中国”指代区别于蛮夷的华夏国家以来,天下就和中国有了共通之意,而在此之前,天下的含义明显大于中国。也就是说,之前的时代都是以天下指代全国,而不用后世所用的“中国”一词。但是,从清王朝覆灭以来,天下似乎和中国脱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的混乱的局势也叫中国,但不再以天下称呼。在今天的语境里,天下几乎退出了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的历史舞台,而仅仅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而已。相应地,中国一词发展到今天则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一统国家的专有名称,或者说在今天这个已经没有文明和蛮夷之别的世界上,中国大多数时候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没有优越感,也没有对其他国家的鄙夷色彩。“天下”与“中国”等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逐渐取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下”的是“世界”,取代注重华夷之辩的、有优越感的“中国”的是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

研究表明,在 0~10 cm 土层,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而在 10~20 cm土层无显著增加,土壤发生明显的“上富下贫”现象。这与 Balota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

三、结语

“天下”与“中国”概念历经几千年的变化,今天虽已失去了往日中国人所赋予的褒扬内涵,但因之而产生的中心意识却在中国人的基因里绵延不绝、经久不衰。中心意识不仅是中国人在博大的中华文化里所浸润的自然而然的文化心理,也是一种积极向善的精神品质。个人如是,国家亦如是。对今日致力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而言,实现复兴实际上也是走向“中心”,即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从这个层面讲,“中国”一词似乎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本身预示着这个叫“中国”的国家必将重拾它昔日的辉煌,屹立在专属于它的位置上。但若要实现这一“中国梦”,还需要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这必将是中国向世界舞台中心挺进的一次伟大的“长征”。

大多数宝宝在心肌炎发病前的1~2周常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症状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疼、手足凉、肌肉痛等,去医院检查就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钝或心律不齐等体征。个别患病的宝宝会以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心脏病变中有脑部症状)起病,以急剧腹痛起病时常被误诊为急腹症。

参考文献

[]杨合鸣.诗经鉴赏辞典[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5.

[2]冯梦龙.东周列国志[M].蔡元放,改编.武汉:崇文书局,2015.

[3]马承源.何尊铭文初释[J].文物,1976(1):64-65,93.

[4]刘生良,评注.吕氏春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4-0010-02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4.005

收稿日期: 2019-04-03

作者简介: 白卫东(1993—),男,甘肃陇南人,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国关系。

(责任编辑:梁士奇)

标签:;  ;  ;  ;  

“天下”与“中国”蕴含的中心意识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