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李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李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省 长春市 130000)

摘要: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文化交流行为就是所谓的翻译行为,与语言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应保证语体与语意的一致性,翻译者需要精通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并掌握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差异性进行调整,符合源语言的表达习惯,将翻译的效果达到最佳。本文对翻译过程中存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正确转化这些差异,最终消除翻译过程中文化障碍。

关键词:文化差异 文化障碍 影响分析

一、历史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发展历史存在不同,所产生的历史文化也一定差异性。中西方的语言发展到现在,已经沉淀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假如没有对这些典故的历史背景进行阐述,不了解这项典故的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一头雾水,不明白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不晓得翻译者表达的是何物。例如“西施效颦”这一则典故,了解这一典故的中国人,对故事的内涵十分清楚。但是对于西方人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西施是什么,在阅读这个成语的时候也无法理解。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加上注释,注明西施到底是何人,这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出原文的意识。还有美国历史上的“玫瑰战争”,是指在十五世纪,以红白玫瑰当做徽号的兰加斯特王朝和约克王朝之间的战争,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并不晓得战争为何成为玫瑰战争,更不明白具体所指,难以琢磨原作者的意图。

二、宗教信仰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的信仰也存在一定差异,宗教信仰的差异会直接造成宗教文化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具体表现就是语言的表达。在中国,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大多信仰儒教、佛教或者道教,将这些信仰与本国文化相互结合,也会之间影响到语言的表达。神话当中的后羿、盘古、女娲,道教当中的玉帝、王母娘娘,以及与佛教相关的“临时抱佛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常用语,对于西方人而言是无法理解的。大部分的西方人都信仰基督教,因此,在感慨的过程中会经常使用到“oh,my god这样的话语,中国的人的表达却是天啊。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根据《红楼梦》当中的语言文化与文学风格,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翻译为“Man Proposes,Heaven disposes”,既能够凸显出刘姥姥的宗教信仰,还可以保留这部作品最原本的宗教色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翻译者应充分了解中西方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进恰当的翻译,而不是望文生义。

三、自然条件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也会为语言表达带来差异,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已将东水向东流”“大江东去”这样的语句就这样衍生而来,但是在别的国家并没有这样的情况,因此也没有这样的表达方法。美国西邻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因此他们的“from sea to sea”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全国上下。但是英国西邻大西洋,从大西洋方向吹出来的西风就是暖风,让人产生愉悦感,因此在英语当中,有许多赞美西风的语句,但是从大陆方向吹过来的东风,则十分寒凉。汉语与此正好相反,西风是冷风,东风则是暖风。语言的表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想要表达花钱大手大脚时就会选择“挥金如土”这个成语,而英语却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因为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自古以来就在大陆生活,离不开土地,但英国是一个岛国,在世界上有着领先的航海业,他们与海洋有关的俗语较多。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差异,将其转换为最佳的语言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价值观念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很大,中国人对于“老”这个词,就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老张”“老李”这样的称呼是对熟人的昵称,但是“张老”“李老”则是对德高望重的人的一种称呼。西方国家却与此相反,他们害怕被人称老,认为老就是“老即无用”,会采取其他婉转的形式表达出老的意思,例如senior citizens就是资深公民的意思。除此之外,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不同,对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差池。中国人比较讲究集体利益,认为“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但是西方却与此相反,他们比较看中个人的发展。文化的差异也会使价值观念产生差异,翻译者在音译过程中给予其重视,将翻译工作完成的恰到好处。

五、传统习俗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在中西方国家,传统习俗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龙在中国,代表着华夏民族的图腾象征,十分神圣尊严,具有吉祥的含义,具有一系列“龙凤呈祥”“龙腾虎跃”这类成语。而在西方文化当中,他们认为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动物,是一种邪恶的力量,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含有龙的成语,万万不可直译,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其换一种方式表达。例如“亚洲四小龙”这个词语就可以翻译成为“Asian four tigers”,用老虎代替龙。其次,猫头鹰在中国是一种十分不吉利的动物,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owl”表示着聪明伶俐等含义。最后,中国人与牛接触较多,西方人则比较爱马,所以在汉语中有着力大如牛这样样的词,而英语的表达则是“as strong as horse”,汉语当中吹牛则是“talk horse”。

六、社会习俗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社会习俗也会导致中西方国家对相同的事务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在汉语言中,狗是一种十分卑微的动物,“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这类词都具有贬义。但是在西方国家中,人们认为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是勇敢的象征,并且经常用来比喻人类,“爱屋及乌”的翻译则是“love me love my dog”,人皆有得意之时则是“every dog has his day”。由此可以直观的看出,民族心理之间的差异也会直接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假如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翻译出它的字面意思,而没有深入分析其中的习俗差异,翻译的内容极有可能不切实际,甚至产生错误信息,为交际过程产生障碍。

七、结语

文化与翻译之间有种微妙的关联,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语言层次进行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的侧重点并不是对句子与语法结构进行分析,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将其最原本的内容展现出来。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克服障碍的过程,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是重要的载体。语言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翻译者在翻译之前必须对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翻译出最佳的作品,真正达到语言的交流目的。

参考文献

[1]浅析翻译中源语言与目的语不对等情况的翻译方法——以英语翻译为例[J]. 李璐,仲雅荧. 纳税. 2017(30)

[2]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理解英汉词汇不对等现象——以亲属称谓词为例[J]. 孙景美,李珊. 怀化学院学报. 2017(09)

[3]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J]. 周若朋,朱晶,王凡,赵金丽,杨琳蔚. 新校园(上旬). 2015(07)

论文作者:李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分析论文_李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