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论文_甘业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论文_甘业健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5000

昆明冶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昆明冶研”或“公司”)是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冶金集团”或“集团”))控股企业,昆明冶研党委自2008年成立以来,围绕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坚持抓好党建、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不断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2010年,成功产出公司第一炉多晶硅产品;2013年,实现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生产;2015年,连续稳定产出电子一级多晶硅,成为国内电子级多晶硅领域的领军企业。同年,公司“SICORE”注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8年的时间,昆明冶研在曲折中探索前行、在经验积累中实现跨越发展。

——这8年,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建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8年。

8年来,公司党委从成立之初的本部党支部、80余名党员发展到目前下设1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315名党员,队伍数量上升、质量不断优化、机构不断完善。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等党委九大制度体系,使党建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先后搭建《冶研新材料报》、公司官网、“冶研之声”广播、“冶研之窗”电子杂志、手机报、“冶研好声音”微信订阅号、QQ群、微信群等宣传平台,形成了从单一的宣传手段到丰富多彩宣传方式的转变,从单一的党群部门独抓宣传到公司上下全面互动“大宣传”的转变;形成了从宣传就是写新闻稿的狭隘认识到宣传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本质认识的转变;从内部应知应晓信息的传播到外部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影响力的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体系,从公司成立之初较为单一的工程建设及物资采购,逐步延伸到公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两个责任的落实更加具体明确。作为云南冶金集团的试点单位,建立了廉洁风险防控体系,防控的广度及深度得到进一步加强。与云南曲靖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指导委员会,党风廉政教育措施不断丰富。坚持效能监察与审计监督双管齐下,构建形成纪检部门、工会、财务等机构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督整体合力,构建大监督格局。

公司工会认真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落实职代会制度,历次职代会共收到提案136份,正式立案 117份,并逐一落实整改;深入开展班组长培训、8S现场管理竞赛,以劳动竞赛、技能大赛等平台为舞台,提高职工技术技能水平,先后产生省级技术状元3名,省级技能大师2名,省级技术能手10名,市级技术状元2名,技术能手4名,集团级技术状元2名,技术能手18名,3人获云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想方设法帮扶困难职工,累计看望慰问职工289人次,发放慰问金224700余元,开展两次爱心募捐活动,为家庭困难职工捐款共96500余元。几年来,公司工会先后荣获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连续4次荣获集团工会目标考核优胜奖,多次荣获优秀职工之家、曲靖市优秀工会等荣誉称号。

公司团委以“青春在一线闪光”“岗位奉献 青春闪光”等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青年思想分类引导”系列活动;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生产示范岗”活动,先后获得云南省级、集团级奖励16余次;开展“青年突击队”活动60余次,500余人次参与;同时在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主题特色活动,服务生产经营工作。公司团委连续5年获得集团“五四红旗团委”,先后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云南省和曲靖市“青年文明号”,1人获得“学雷锋活动标兵”,1人获得云南省五四青年奖章。

——这8年,是砥砺磨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精神更加凝练、文化引领凝聚人心的8年。

8年的思想磨砺,8年的市场锤炼,冶研人在“怎么办企业、办什么样的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突破思维定势与自我局限,在思想上、观念上发生了若干转变:

围绕企业怎么发展,实现了从项目建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意识上的转变;

围绕企业怎么经营,眼光向内,树立起“绩效致胜”意识,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成本”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不关心成本”到“人人讲成本”的转变;

围绕生产“安稳长满优”运行,形成“知设备价值、懂设备运行、让设备增值”的深刻转变,树立起全员设备管理理念;

围绕企业效益目标,眼光向外, “以市场为导向”和“产品质量人人有责”成为共识,更加关注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实现了从抓项目建设与生产到“生产、市场”两头抓的转变。

8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倡导“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鼓励各级员工既遵循科学规律、尊重客观实际、注重总结生产规律,又敢于打破常规、大胆突破,为生产经营献计献策,切实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瓶颈问题。形成了冶研人“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企业精神和至真至纯的“十一个九”的文化内涵。

——这8年,是不忘初心,曲折往复而矢志不渝、上下求索终破茧成蝶的8年。

8年来,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和自身对多晶硅生产技术的“一无所知”,一切从“零”开始,先后联系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设备提供商,经过无数次的比选论证和沟通洽谈,最终找到技术来源,从美国、德国引进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并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工艺的成套集成。2年多的建设,从几十个人的工作团队到几百人的员工队伍,从一片黄土到厂房设备林立、精馏塔高耸,从南海荒芜到一座高精尖的现代化工厂巍然挺立,2010年11月生产线顺利投产,并成功产出公司第一炉、也是云南省内第一炉多晶硅产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也许是好事多磨,公司多晶硅生产线投产伊始就遭遇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寒冬”,自2011年下半年国内多晶硅价格从百万元/吨一路断崖式跌至10万元/吨的谷底,加上欧美“双反”封锁,国内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行业哀鸿遍野;期间又适逢曲靖地区百年不遇的“干旱”,因缺水被迫停产,并且伴随着资金短缺的困扰。内忧外患之下,公司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困难,产出电子级多晶硅似乎变得遥不可期。

当此之时,公司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电子级多晶硅”目标不动摇,在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生产技术瓶颈和资金困难,生产持续向好:2013年,实现电子级多晶硅批量生产;2014年,进入工信部行业准入之列,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实现销售“零”的突破;2015年,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连续稳定产出电子一级多晶硅,技术和品质国内领先,实现小批量进入国外垄断的下游市场;2016年,标志着公司转型升级的四氯化硅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建成顺利投产,并于同年11月产出电子级多晶硅,产品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

——这8年,是一路前行,从“零”开始而坚定不移、攻坚克难全面发展的8年。

8年的发展谋划,公司产业布局实现跨越。多晶硅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控股子公司科力公司股转改制登陆“新三板”,并向环保水处理领域转型;参股公司冶金新能源、控股子公司慧晶光伏等2家光伏平台公司先后成立,完成建水300MW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并立足云南、辐射东南亚开拓光伏市场。公司成功从单一的冶金采选配套产业转型成为集高纯硅材料生产经营、光伏电站开发运营为主体,冶金采选配套及水处理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8年的经营治理,公司内部管控、生产运营与基础管理几乎从“零”开始到构建起逐渐完善的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与生产经营管控体系。完成部门职能化和生产扁平化的组织机构设置,以效能为中心建立健全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建立起新薪酬、全面预算与成本管理机制,逐渐搭建形成符合现代企业治理要求的管控体系;DCS自动化控制系统、OA办公系统、数字化生产集成管理系统、“阳光采购”等信息化平台成功搭建并运用到生产与经营管理之中;先后通过“三标一体”“安全标准化”“特种设备安标”等体系认证,形成以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建立起全流程的生产管控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环保、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实现了从“零”开始到逐渐完善。

8年的不懈探索和钻研,“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关键工艺集成创新。先后建成“阙端麟院士工作站”、“云南省光电子硅材料制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并培养出了一批掌握核心工艺技术的自有科研人才。8年来,公司共承担包括国家02重大专项等2项国家项目在内的科技研项目40余项;累计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2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所有科研成果均在生产中实现转化,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8年的培养锻炼,历练形成了一支能打善战、素质优良的干部员工队伍。公司拥有正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42人,拥有高级技师12人,技师53人。先后培养出省级技术状元3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部级创新人才5人。建立起管理人员选拔、考察、任免和考核体系化管理机制,推行“聘用制”和“末位淘汰制”,实现管理人员收入“能高能低”、职位“能上能下”。8年多的培养磨炼,不少年轻同志均已成长为公司的中坚骨干。

——这8年,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8年。

8年砥砺前行、8年不懈努力,公司收获了荣誉和成绩:

2009年,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011年,公司3000吨多晶硅项目荣获国内化工行业工程建设最高奖——“2011年度全国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同年12月,公司通过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多晶硅行业准入现场测评,成为国内第一批取得行业准入的20家企业之一。

2012年1月,荣获“2011年度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公司实现电子级多晶硅的批量生产,经国家工信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技术鉴定为“具备批量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工艺技术基础,整体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14年6月,公司进入国家工信部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成为准入的18家多晶硅制造企业之一。

2015年,公司连续稳定产出电子一级多晶硅,成为国内电子级多晶硅领域的领军企业。同年8月,公司“SICORE”注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

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荣获集团企业文化创新奖。

2015年,在全国“最美企业之声”歌曲征集中,公司歌曲《心甘情愿》获得铜奖。

2016年,公司“电子级多晶硅量产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入选“2015年云南省十大科技进展”;5月20日,科力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成为集团旗下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建水300MW光伏电站2016年全部实现并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山地单体地面光伏电站。

古语云:“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8年历程取得的成绩说明,推进公司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必须把握好“五个关键”,即:必须坚定必胜信心这个理念,始终保持自信战略定力;必须围绕生产经营这个大局,以党建促企业健康发展;必须立足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全心依靠职工来办企业;必须把握人才强企这个关键,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强化思想宣传这个重点,继续凝心聚力鼓舞干劲。

“十三五”期间,为逐步实现逐步扭亏为盈的目标,公司党的建设要着重突出五个方面的工作,即:突出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筑牢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思想政治根基;突出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能力基础;突出保证监督和改进作风,加强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纪律保障;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打造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独特优势;突出凝心聚力和促进和谐,汇聚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各方力量。

论文作者:甘业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论文_甘业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