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的选择探究论文_吴少强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511490

摘要:冷风机设备是重要的制冷装置,是由换热器、通风机与设备外壳组成的,其装置与元件质量与结构会影响制冷效果,其中翅片管束的排列方式影响较大。本文首先介绍几种不同的冷风机翅片管束的排列方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确定正六边形交叉排列的翅片管束制冷效果与工艺优势更加。

关键词: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

前言

冷风机的换热器为其基本组成之一,通常采用翅片管以实现空气的冷却,因而翅片管会对设备的制冷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实际上,翅片管的不同材料、不同规格乃至不同排列方式都会对制冷效果造成影响。

1.冷风机翅片排列方式

冷风机的组成包括换热器、通风机与设备外壳,其中换热器为冷风机基本组成之一,通常采用翅片管以实现空气的冷却。常用的翅片管材料为紫铜管外套铝片,多采用蛇状管,管内采用制冷剂,经过制冷剂的蒸发散热,通过管外翅片以实现热量交换,通过风机输送空气用于换热。冷风机翅片的排列方式包括四种类型,即正方形顺序排列、正方形翅片交叉排列、长方形翅片顺序排列及正六边形翅片交叉排列。

图1 冷风机翅片管束的4种排列方法

假定基本参数相同,则采用四种不同翅片管束排列方法时,会产生不同的外形尺寸与导热系数,本次研究对比四种管束排列方法所产生的外形尺寸与导热系数,为选择排列方式提供好的参考与借鉴。

假定相同的基本参数包括:设备蒸发器制冷量:Q0=330W;翅片管束所采用的管材尺寸为:φ10×0.5mm,管材为紫铜材质;冷风机翅片厚度为:δf=0.2mm;冷风机及翅片排列间距为:b=3.6mm;紫铜翅片管束外部采用铝制材料进行嵌套;与气流方向相同的冷风机翅片管束为nL=4排;与气流方向垂直方向的冷风机翅片管束为nB=b排;冷风机翅片的迎面风速为Cy=2.5m/s。

2.不同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的对比

2.1正方形翅片管束顺序排列

假定冷风机翅片管束的横向中心距为S1=25mm,管束排列间距为S2=25毫米,且管束排列所形成的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为B1=25mm。

(1)技术参数计算

基于以上固定参数进行计算,可以得出以下参数:

管束肋根直径为db=10.4mm,当量直径为dep=5.516mm,单位冷风机翅片的表面积为Afl=0.3㎡/m,冷风机翅片之间管束的外表面积为Arl=0.031㎡/m,翅片管束的外导热面积为A1=0.331㎡/m,翅片管束的内导热面积为A2=0.0283㎡/m。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的肋化系数为β=11.7,管束截面积的最小值与迎风面积之间的比值为ε=0.552。

(2)对空气状态变化过程加以确定

冷风机翅片管束的空气进口位置温度为t1=32℃,存在ψ1=75%的相对湿度,翅片管束内R12蒸发温度为-5℃,冷凝温度为50℃;冷风机翅片管束的出口温度为t2=2℃,存在ψ2=90%的相对湿度。对比既定进出风技术参数进行湿空气h-d图,可以确定H1=90.4kJ/kg,d1=22.7g/kg,H2=12kJ/kg,d2=3.9g/kg。

在忽略蒸发温度受到阻力影响的情况下,计算其导热温度为:tm=18.02℃,相对湿度取为100%,经过一系列计算,可以确定Psm=2044.5Pa,dm=12.81g/kg,=2.475g/kg,ζ=2.104[1]。

(3)计算循环空气量

本次研究对冷风机翅片管束的循环空气量进行计算,其空气质量流量为:Ga=4.209×10-3kg/s,在空气进口位置,干空气的比容0.896m³/kg,因此可以对空气容积流量进行计算为:Va=3.771m³/s。

(4)计算空气侧换热系数

与空气气流方向相同的翅片,其长度为100mm,如果空气进口的温度平均值为17℃,对空气导热系数、运动黏度等物性参数值进行计算,其导热系数为λ1=2.71×10-2W/(㎡·K),运动粘度为γ1=18.05×10-6㎡/s。在最小截面位置的空气流速为:C1=4529m/s。对其雷诺数进行计算,为:Re1=1384,=18.13。当Re在500~10000范围内,在0.18~0.35的范围内,t0在-40~40℃的范围内,在4~50的范围内,在2~5范围内,存在A=0.22,C=0.226,n=0.57,m=-0.169,α=42.1W/(㎡·℃)

利用热力学的导热原理进行推导与计算,存在,铝制材料的导热系数为204.08W/(㎡·℃),计算m=65.88m-1。在冷风机翅片管束采用正方形顺序排列时,为1,ρ为2.404,ρ’为2.752。r0为52mm。经过计算确定校正系数为1.9,为0.879。当量换热系数为αle=78.86W/(㎡·℃)。

(5)管内换热系数的计算

冷风机设备所采用的制冷剂技术参数为:tk=50℃,tc=45℃,t0=-5℃,tg=25℃。经过查表分别确定h1及h5,计算单位制冷量为q0=127kJ/kg。质量流量为Gr=0.0026kg/s。假定冷风机翅片管内的表面积的热流密度为qi=1200W/㎡,则可确定其质量流速为80kg/(㎡·s)。计算管内流通的总面积为3.25×10-5㎡,计算单位管束的流通面积为6.36×10-5㎡。蒸发器分路数为0.511,取其分路数为1,经过计算可以确定管内流量0.0026kg/s。确定其质量流速的具体值为40.88kg/(㎡·s)。计算管束表面的热流密度在1200W/㎡以下,查表确定R12饱和液体密度,及其在-5℃的情况下密度为1412.665kg/m³,计算其液体流速为0.03m/s,液体流速低于0.5m/s。可以确定的是,R12蒸发时,其换热系数是由液体流动速度决定的,并不受人了两的影响,经过计算可以确定其换热系数为α2=369W/(㎡·K)。

(6)计算导热系数

冷风机翅片管束内部的R12能够溶于润滑油,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忽略翅片管束内侧存在的污垢,假定翅片一次的污垢所产生热阻、管壁热阻、翅片与管壁间热阻相加的总热阻为4.8×10-3㎡·K/W。则k=20.29W/(㎡·K)。

(7)计算空气侧阻力

P=34.59Pa。

2.2正方形翅片管束交叉排列

冷风机翅片管束的横向中心距为35.36mm,管束排之间的间距为17.69,翅片管束排列所形成的正方形每条边长度为25mm。经过以上一系列计算,可以确定其导热系数为20.06W/(㎡·K),这种就翅片管束的排列方式所产生的空气侧阻力为19.68Pa。

2.3长方形翅片管束顺序排列

冷风机翅片管束的横向中心距为25mm,管束排之间的间距为21,翅片管束排列所形成的长方形长为25mm,宽为21mm。经过以上一系列计算,可以确定其导热系数为23.27W/(㎡·K),这种就翅片管束的排列方式所产生的空气侧阻力为29.12Pa。

2.4正六边形翅片管束交叉排列

冷风机翅片管束的横向中心距为25mm,管束排之间的间距为21.65,翅片管束排列所形成的正六边形每条边长度为25mm。经过以上一系列计算,可以确定其导热系数为22.54W/(㎡·K),这种就翅片管束的排列方式所产生的空气侧阻力为36.03Pa。

经过以上一系列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的是,四种冷风机翅片的管束排列方式中,正方形交叉排列<正方形顺序排列<正六边形交叉排列导热系数<长方形顺序排列。实际上,管束排列方式所产生的导热系数越高,则会使冷风机取得越好的制冷效果,基于此,可以确定4种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中,长方形顺序排列的导热系数最大。但相对来说,这种排列方法的工艺效果不足,会导致冷风机结构尺寸增加,而正六边形交叉排列具备较高导热系数的同时,还具备结构尺寸小、工艺质量佳等优势,因此应当将这种翅片管束排列方法最为优先选择[2]。

结语

基于以上计算与分析,得出结论:正六边形交叉排列具备更高的导热系数与工艺优势,综合考虑冷风机设备性能与设备成本,应当选用正六边形交叉排列的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锐.冷风机翅片管的数学模型及性能的比较法辨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4,28(02):211-214+218.

[2]李刚,王永生.主变压器上方风机翅片加装冲洗水导流装置的研究[J].河北电力技术,2013,32(05):48-50.

论文作者:吴少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冷风机翅片管束排列方式的选择探究论文_吴少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