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策略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吴利娜1,赵艳2,千冬维3,刘静4(通讯作者)

 (1西安市第三医院护理部 陕西 西安 710016)

(2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科 陕西 西安 710016)

(3西安市第三医院手术室 陕西 西安 710016)

(4西安市第三医院儿科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目的:探析基础护理教学中品管圈策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市内三所三甲医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护理专业学生2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104)开展常规基础护理教学,研究组(n=104)接受品管圈教学,对比两组综合能力素质评分。结果:在实践技能考核、课堂提问、理论考核及思维能力评分方面,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基础护理教学期间,采取品管圈对策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基础护理;教学;品管圈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5-0219-02

护理人员培养基础课程之一即为基础护理教学,其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基础护理教学方法有助于护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影响着护理学生护理能力[1]。常规护理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主[2],该方法集中注意力效果不理想,而且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所以需要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法[4]。而品管圈是近些年来新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5]。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护理教学中品管圈策略应用效果进行简单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市内三所三甲医院208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4例)中,有8例男性,96例女性,年龄16岁~21岁,均值(18.35±1.21)岁;研究组(104例)中,有7例男性,97例女性,年龄17岁~22岁,均值(18.54±1.19)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方法,其根据常规实践操作及基础理论实施教学。研究组则接受品管圈策略。

1.2.1组建品管圈小组 由6名人员组成,其中1名圈长,1名副圈长,4名圈员。由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及热爱教学工作的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圈名为“精教圈”,精指的是精益求精;教包括教师和教学。每名圈员均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本次活动,而且均对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圈长主要计划并安排活动,主动吸取他人意见,后制定实施方案。副圈长协助圈长工作,并开展部分管理工作,主要激发全员积极性,监督、检查活动。

1.2.2明确问题 采用头脑风暴方式让每位圈员参与到讨论中,针对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学生个人因素:由于课堂学生数量多,未开展一对一交流,注意力分散,并未加强对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原因:带教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而且未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仅关注教学内容,并未准确评价教学效果;最后,管理原因:未制定考核评价制度,以往教师模式枯燥、乏味、单一,同时没有关注实践操作。

1.2.3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 总结、归纳并分析上述问题,联合圈能力,制定解决方案。首先,强化教学管理力度。落实教师考核制度,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严格规范,全面监督、检查教学方案、培训实践技能方案及集中理论授课方式等;其次,由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向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过渡;再次,采取“合作学习”方法,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将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8~12人,通过自由选择方式选取组长,由教师下发学习人员,圈内所有学生共同合作、学习完成相应任务,尽可能将学生主动能动性发挥出来;其四,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摆脱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期间,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充分活跃学生思维;其五,通过品管圈方式对有关问题探讨,由教师评价学生各个方面掌握状况,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最后,确保实验场地及器材的完整性,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机会。

1.2.4评价指标 完成品管圈活动后,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实践技能考核、思维能力、理论考核及课堂提问,分值越高表示学习质量及效果更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综合能力素质评分,包括实践技能考核、思维能力、理论考核及课堂提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采用(x-±s)表示,检验值为t,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综合能力素质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品管圈教学模式弥补了常规教学模式的不足。品管圈教学模式优势包括下两点[6]:首先,有助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具体表现:圈内所有学生共同协作,将教师布置的任务一起完成,学习期间,学生主动思考,将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取得显著学习效果,达到共赢目的[7];其次,充分展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圈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断思考,将相关问题解决,教师在必要时进行引导并提供建议[8]。

护理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品管圈合作模式相对科学[9]。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能够懂多个角度分析、评价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品管圈模式增加了学生实践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10]。

综上,将品管圈策略应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中,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学生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仲琴.品管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2):91-92.

[2]刘洁,王斐.品管圈在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66-167.

[3]崔树平,魏捷.应用品管圈教学模式提高护生基础护理教学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7,41(4):57-58.

[4]周静,陈珏,高洁.品管圈活动在门诊痛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18):58-60.

[5]尹国华,陶英歌,陈磊.品管圈与戴明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352-354.

[6]张立红,刘广会,郭宏.试析品管圈在耳鼻喉手术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海军医学杂志,2016,37(4):346-347.

[7]赵军,李强,杨世峰,等.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品管圈模式的护理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86-88.

[8]赵蓓,王袁,刘红梅,等.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639-1640.

[9]丁莉,李萍,岳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外科护理学集体备课中的应用效果分析[N].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8):1122-1124.

[10]高云,李艳丽.品管圈在提高病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N].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34-136.

论文作者:吴利娜1,赵艳2,千冬维3,刘静4(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品管圈策略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析论文_吴利娜1,赵艳2,千冬维3,刘静4(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