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分析论文_唐清钦,任文静, 白雪, 贺茜, 向利芬, 黄晴

南充市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分析论文_唐清钦,任文静, 白雪, 贺茜, 向利芬, 黄晴

川北医学院 [1]临床医学系 [2]影像学院 [3]外国语言系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农村地区的调研,了解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情况,分析该政策推行期间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分级诊疗在农村的影响力。方法:随机抽取南充市南部县401名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开展调查,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1份,有效回收率89.1%。本次调查中74.8%的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有一定了解,82.1%的农村居民通过电视和口口相传途径了解该政策,仅31.2%的农村居民有过转诊经历,患小病时38.7%的农村居民愿意基层首诊。结论:农村地区分级诊疗体系尚未形成,卫生行政部门需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基层医疗结构自身优势,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

【关键词】分级诊疗;认知情况;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机构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055-01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1],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是推进分级诊疗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分级诊疗推行至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分级诊疗制度不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水平难以取信于民等。为贯彻落实农村地区分级诊疗制度,经此次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南充市南部县农村地区18岁及以上的401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排除外来人口及智障人士。

1.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一)居民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花费及医保类型等。(二)居民对分级诊疗模式的认知及受益情况,包括了解程度、途径、转诊经历、政策受益情况及基层就医等。(三)居民的就医意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包括患小病时是否愿意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成效及可行性、选择大医院就医原因及基层医院改进方法等。

本实验采用匿名的调查方法,在调查员向受调查者当面讲解有关分级诊疗制度的相关事宜及问卷注意事项后,由受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若受调查者为文盲,可在调查员的帮助下代填)。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01份,其中男性234人,女性167人。受调查者年龄以30岁以下和61岁以上居多,61岁以上人员比例达47.9%,受调查者农民占54.6%,参保新农合的居民占72.6%。问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资料,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居民的一般情况:

男234人,占58.4%,女167人,占41.6%;年龄以30以下和61以上居多,分别占21.4%和47.9%;职业以农民居多占54.6%;家庭经济情况多一般占63.6%,困难占21.9%;年医疗花费多在五千以下,占68.3%。

2.2分级诊疗认知情况及现状:

调查显示有74.8%的人对分级诊疗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其中电视和口口相传为了解的主要途径,分别占26.7%和55.4%;68.8%的人表示无转诊经历;在了解分级诊疗的概念后,57.9%的人表示分级诊疗给自身带来过实际好处,29.4%的人表示不清楚;患小病时不愿意基层首诊的人占61.3%,愿意基层首诊的人占38.7%;94.0%的受调查者已参保,其中有72.6%的受调查者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3基层首诊情况对分级诊疗制度的影响:

401名受调查者中认为分级诊疗的可行性由大到小依次为改革后可行、可行小、可大力推行、不可行;患小病时愿意去基层医院首诊的155人中,73.5%的人认为分级诊疗部分解决了看病难问题,不愿意去基层医院首诊的246人中同样有71.1% 认为该政策部分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3 讨论

自2014年11月1日南充市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分级诊疗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资源的利用变得更为有效,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水平相对提高,减轻了患者得看病负担。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增大,此次调查中38.7%的居民在患小病时愿意基层首诊,在不愿意基层首诊的246人中,选择大医院就医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大医院医疗水平高61.8%,大医院医疗设施先进和药品齐全54.1%,不信任基层医院首诊结果和治疗效果不理想19.5%,大医院就医环境好17.5%,个人感情因素3.3%。为引导城乡居民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有序地选择医疗机构就诊,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全面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3.1健全农村地区分级诊疗制度

省级卫生部门应成立相关地区的医改办,发挥医改办的专业职能,集中各医疗改革部门的医改管理,杜绝改革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分散现象,基层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省级的医改管理办法,实现上下联动;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签约患者到基层首诊,下沉优质医疗资源;明确双向转诊制度,让患者深入了解双向转诊模式,规范化基层医院和二三级医院双向转诊标准,加大转诊节点的监督力度,杜绝医院以转院权谋租纳贿的现象,真正的做到“急慢分治”,即急症患者转得上去,康复患者转得下来[2]。

3.2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自身优势

调查显示61.3%的农村居民在患小病时选择到大医院首诊。在报销比例已然提高的基层医院,基层首诊显然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是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低下,诊断结果难以取信于民,因此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势在必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经济落后和地区偏远导致优秀医疗人才资源引进困难,调查发现63.4%的人表示应当鼓励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交流合作和提高基层医生医疗水平,市政府可有定时地安排部分大医院优秀医护团队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属于自己的优秀医护团队,努力培养全科医生,拓展自身资源优势,优化自身医疗资源配置,从而形成稳定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3][4]。

3.3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

尽管74.8%的人表示对分级诊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仅57.9%居民认为受益于分级诊疗政策,这表明广大农村居民并不熟知分级诊疗的根本内涵。调查发现82.1%的农村居民通过电视和口口相传的途径了解该政策,表明卫生行政部门,城乡医保经办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对该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进而导致医保、价格杠杆作用无法发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的利用率,为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乡镇医院定点设置解读分级诊疗政策的窗口,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了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合适诊治疾病信息和相应的费用及报销比例;同时可在乡镇上开展有关分级诊疗政策的宣讲,让广大参保居民熟知基层首诊的益处[5]。基层首诊随之落到实处,基层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也将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5]70号.

[2]张慧林,成昌慧,马效恩.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1):8-9

[3]应争先,郑海埃,杨泉森,等.对城市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6):1-3.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

[5]唐可心.医保“杠杆”推动分级诊疗落地[J].中国医疗保险,2015(10):25-25.

论文作者:唐清钦,任文静, 白雪, 贺茜, 向利芬, 黄晴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南充市农村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情况调查及分析论文_唐清钦,任文静, 白雪, 贺茜, 向利芬, 黄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