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论文_周静 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论文_周静 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

周静 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腹部超声科 830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68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病例均通过高频彩超进行确诊,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64 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淋巴结肿大的位置:脐周21 例,右下腹32 例,混合部位6 例,其他部位5 例;所有患儿均为淋巴结肿大,最大面积为1.6cm×2.8cm;其中10 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 个增大不明显的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2cm×1.2cm,血流较丰富,其中25 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经治疗后肿大淋巴结回缩。结论:高频彩超能准确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随访,可作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要检查方式。

【关键词】 高频超声;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632.6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1-01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病症,好发于儿童,临床上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等。不典型的病例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以及血常规检查,常与急性阑尾炎混淆,造成误诊。随着超声技术的出现,高频彩超在临床上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中取得很大的进展,笔者通过对我科诊断的以腹痛表现为主且经临床诊断确诊的64 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1 月我科超声诊断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4 例,其中男35 例,女29 例;年龄最小1 岁,最大14 岁,平均年龄为(6.8±4.2)岁。所有患儿均有急性腹痛病症,腹部未触及肿块,腹部无明显压痛。其中24 例患儿伴呕吐、恶心、发热症状,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所有患儿白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发病至超声检查时间1h~1.5 月。诊断标准结合国内外确定淋巴结肿大标准[1],以横径>0.7cm,长径1.0cm,长径/横径>2,出现弥漫性均匀性改变确诊为淋巴结肿大,同时对肠间隙与盆腔内是否出现积液进行观察。

1.2 方法 使用仪器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宽频探头,探头频率为1~4MHz 和5~14MHz,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禁食、禁水8h 以上。检测方法:患者均取仰卧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先以1~4MHz 对腹腔内肝脏、胆囊、脾脏、肾脏以及胰腺等做常规超声检查,再以5~14MHz 高频探头适当加压法对右下腹、脐周以及盆腔做纵横切面,较大范围探测,对右中下腹部以及脐周和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进行仔细观察,观察其有无肿大。对于肿大的淋巴结,以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进入的血流情况。给予所有患儿抗病毒及抗炎治疗,1~2 周后,经高频超声复查。

2 结果2.1 淋巴结分布与数量 本组64 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其中急性46 例,慢性18 例;肿大淋巴结位于右下腹32 例,位于脐周21 例,混合部位6 例,位于其他部位5 例。所有患儿均为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呈串珠状、簇状,外形完整、光滑,皮质出现低回声,皮髓质分界较清晰,最大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6cm×2.8cm,其中25 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盆腔与肠间隙积液,10 例患者脐周或右下腹出现3~5 个增大不明显淋巴结,最大面积为1.2cm×1.2cm,血流较为丰富。

2.2 高频超声复查 治疗1~2 周后对患儿病情进行超声复查,观察患儿肠系膜淋巴结改变、盆腔积液、肠间隙等情况,高频彩超结果显示病变部位肠系膜淋巴结出现明显缩小和消失,盆腔和肠间隙积液出现明显减少或消失。

3 讨论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急性腹痛病症,是上呼吸道感染后继发的肠道炎性反应,主要对结肠部分的淋巴结产生影响,因此以右下腹及脐右侧疼痛常见[2]。淋巴结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对病毒及和细菌起到屏障作用,但由于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其屏障作用较弱,容易诱发肠系膜淋巴结的肿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右下腹、脐周出现不同程度腹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易于阑尾炎相混淆,常出现误诊,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均不能确诊。随着科学技术地发展,超声诊断技术作为近年来临床的辅助诊断工具,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可通过超声多切面、连续、多角度观察其特点,超声操作方便简单,且具有无痛、可重复性等优势,超声诊断能对淋巴结的大小、数目、部位,内部结构与形态等明确显示,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检查的首选方式。临床工作中患儿出现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同时伴有腹痛、高热等病症,需要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生可能性,尽早进行临床超声检查。

总之,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确诊率,能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分布情况准确显示,小儿腹壁较薄,高频超声能准确清晰的反应小儿腹腔内部结构,准确定位肿大淋巴结,同时具有无痛、无创、简便快捷等优势,易为患儿与家长接受,因此可作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的首选手段。

参考文献[1] 杜宇常.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河北医学,2010, 32(13):1731-1732.[2] 张斌年,李玲.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142.作者简介:周静,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通讯作者:赵献萍,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

论文作者:周静 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9月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  ;  ;  ;  ;  ;  ;  ;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论文_周静 徐秀梅 翟虹 赵献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