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景观设计的营造论文_宋 华

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景观设计的营造论文_宋 华

【摘要】虽然农村的交通枢纽、技术支持、资金来源、素质见识都比不上城市,但是农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原生态物种多样这也是城市不能媲美的。本文结合作者设计经验,以泗洪县?四河乡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例,带领大家品味了四河乡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的美丽。

【关键词】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

基于城乡差异,农村发展比较缓慢,为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首次被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城乡区域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13-2014年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明确提出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升级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开设新格局。

一、工程概况

泗洪县 四河乡美丽乡村规划,总面积109250㎡,建筑面积17535㎡,市政道路10870㎡,立体面积5030㎡,绿地面积73815㎡,绿地率67.6%,约73户。

二、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的建设新思路

首先,新农村是建立在旧农村整体规则升级基础之上的,具备一定的建设基础,国家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政策上和资金方面改善生活条件,像农家乐,农村合作社,乡村旅游,农林畜牧业等新兴产业不断普及。其次,硬件设施、交通、土地等都实行了机械化,规模化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越来越好,甚至农民工也不用长期在外打工,在家创业都可以脱贫致富,有些村民赚得比城里人还多,生活过得美滋滋的了。最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最难改变的还是人的思想观念和胸怀格局:

(1)重农轻商的旧思想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的指导思想,流传至今仍然存在,只是没那么严重。农民世代相传的耕种本领确实令人钦佩,自己靠着一双手丰衣足食。但是这样效率太低,自家产能过胜的作物容易囤积,甚至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缺少的东西又没有。反之,通过交易,相互之间都能各取所需,物有所值,凭借农村本身绿水青山的优势,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收入。因此,要以思想强农,从农业文明向商业文明转变,乡镇才能振兴。

(2)小富即安的格局

春耕秋收夏长冬藏,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慢节奏的生活,没有危机意识。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久而久之拉开了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因此,小富归根结底是物质财富的累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不应该把国家对新农村或是美丽乡村的发展扶持当成理所当然的救济,更应发奋图强,这样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本该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只是格局和认识不同。

三、四河乡美丽乡村绿化景观设计的营造

1、潘大庄入口的设计营造

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潼河村大庄路与双五路交叉口处就设立醒目的欢迎标语,提示大庄将至会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村容村貌从墙绘开始,主题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干净整洁,比如:尊老爱幼、言传身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使村庄文化与现代文明同步,体现淳朴民风,还可以适当绘制生动的漫画,耕作画面,宣传法制知识等,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让村里的小孩从小接触良好教育。

村口迎接道路设计保留原有人行道两侧绿化树木,下层地被采用本土草木开花植物进行点缀。还可以设置小型广场,广场入口采用砖砌镂空特色标志景墙,同时雕刻铭文宣传大庄历史文化,压顶为空心砖种植槽,种植乡土藤本类植物,寓意“五谷丰登”。入口旁种植古树,古树下设置石磨盘,广场内一角设置粮仓,寓意潘大庄为丰收之乡,周围种植乡土花卉,还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石刻景石来体现村落风貌和历史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村内层层叠叠的梯田结合村民私家菜园和经济果林营造具有活力的典型乡村景观,凸显村庄丘陵地貌,生态水面,呈现农田的大地肌理景观。住宅楼不仅有墙绘,还有先进之家标志,道路两旁是镂空瓦片围篱的农家菜园,院落前有种植果树既美丽又实用,建筑立面采用白墙黛瓦进行统一改造。宅间主要的公共休闲健身区域,结合地形设置休憩桌椅,道路沿线设置明构排水设施,村民活动区景墙利用建筑拆迁废料垒砌、木化石等而成,代表曾经的建筑肌理,地面砂砾石铺装代表水流,乡土花卉种植,结合自墙上垂落的植物和木桩,讲述治水故事,水缸花坛。

村内核心区集中的田地结合污水处理设施,新开挖生态水渠形成过滤水系生态池塘,结合本土植物融入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生态自然美景,与农田果蔬示范区相映衬。雨水花园中设置休闲栈道,亲水惬意,生态采摘示范园,水体净化植物采用乡土的干屈菜、香蒲、芦苇等,水岸边桃树和柳树间植,桃红柳绿相映成趣。其中,村民菜园示范方案一,针对的是现状入户是绿地的农家,对入户菜园进行规整,形成整洁有序的庭菜圃,设置村民私家菜园种植指导示范导则,入户菜园主要选用砖瓦围篱垒砌而成,水泥板压顶,美化建筑立面,宣传本地文化。村民菜园示范方案二,针对的是现状入户是硬地的农家,结合现状局部开辟规整腰围,保留黑金硬质,满足村民需求。乡间小道,自然垒石挡墙结合指示标牌,指示公共设施位置,荷塘麦田等营造清晰淳朴乡间小道,毛石档墙护坡代替土坡,既坚固又美观,使用榉树做为行道树,搭配乡土野花,烂漫有趣。

2、小镇庭院的设计营造

四河人文展示门户入口,以砖、石乡土材料为载体,灵活搭配,烘托乡村氛围,形成具有徽派乡土特色的院墙景观门户空间,同时体现四河果蔬文化,乡土人情,流线状样式文化展示墙,形式呼应梯田景观生态绿廊,淮河水岸,引导村民进入戏台广场空间,为四河乡民提供节庆活动,舞蹈演出,聚焦人气。乡忆蔬果广场,循环利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废料,设计四河乡历史时间轴,果蔬之乡雕塑,果树林,果蔬乐园,林下休憩空间,步行其中,随脚步追忆四河历史,风土人情,提升场地活力,体现四河特色。乡情林荫广场,村部与乡情馆之间设置林荫广场,树下休憩座椅,功能上满足前来参观人群和政务服务人群停留休息的需要,广场景观设施利用乡土青砖材料,名人典故展示墙,利用牛槽、磨盘、水缸等打造充满美好乡村气息的景观氛围。

村部内庭院布置绿植、景墙、文化雕塑引人入胜的体验,并收集利用水缸、木化石、磨盘等原有乡土材料、物件,打造特色乡村小院。入口视线一片荷花池,池中观赏鱼和水性植物,滨水周围增加围挡,保证村民安全,沿岸小道。自然生态的滨水空间,四河村民的生活都与淮河,窑河息息相关,在此建立起人与物的多重知觉联系,从而激发出村民对自然的感知,“荷花”、“砚池”、“秋色”、“竹影”、“落霞”是自然环境中的景,通过人对情的“进入”行为,景将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存在,更是人感知情和境的场所,最终实现场地功能和空间意蕴的融合,重建村落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四、结语

总体而言,美丽乡村建设在保留原有的乡土特色下,还需依赖科技的支撑,以农业为基础,把绿水青山化作金山银山的过程。美丽乡村不仅是一项深得百姓认同的民心工程,而且更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事工程。因此,从乡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开始,利用乡村符号营造多元化生态景观,除了要满足观赏,还要起到推动农村全方位的发展效果。

 参考文献:

[1]孟桂敏,蒋文伟.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 现代园艺,2019.(10):85-86.

[2]黄晓滨.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四川建材,2019.(11): 135-136.

[3]杨倩.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09): 34-35.

论文作者:宋 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绿化景观设计的营造论文_宋 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