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人论文,思想论文,关系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一手软”的错误也得到重视和克服。探讨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及其在新时期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围绕宣传活动,以宣传战线及其工作者为纽带,向宏观和徽观两个基本层次展开。所谓宏观层次,即一定的社会宣传工作与所反映的社会大系统的关系;所谓微观层次,即每一具体的宣传工作与所包含的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层次的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辩证统一,并且是相互作用和彼此渗透的。
宏观层次。一方面,任何宣传思想工作,都受所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所从事的社会历史活动这一社会大系统的决定性影响,即都必然反映一定社会势力的利益和愿望,服从于和服务于所代表的社会势力为实现其利益和愿望从事的社会活动(尤其是重大的经济、政治活动)。这种被决定和受动的关系,表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等环节上。另一方面,任何宣传思想工作,又都以其观念形态的特有方式反作用于所处的社会大系统,给所代表的社会势力的各项社会活动的展开及其整个社会活动的推进提供思想指导和舆论保证。在一定社会势力和范围内,不同的个人只有彼此进行思想交流,不同的群体只有相互展开思想宣传,才能使之日益社会化,将不同的个体“分力”逐渐整合为一定的社会“合力”,顺利开展其社会历史活动。宣传思想工作的这种能动的作用,对所处社会大系统的存在、巩固和发展至关重要,宣传工作搞不好也会“翻船”。进一步看,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宣传思想工作还始终保持明显的相对独立性,即基于既定的思想文化传统并对社会精神文明发生直接影响。它运用一定的思想文化资料,具体地为人们的精神需求服务,直接地影响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当然,这种独立性是以服从所处社会大系统的决定性为条件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及其社会历史活动彼此相异甚至截然相反,社会大系统的这种阶级性必然赋予其宣传思想工作鲜明的阶级特征。因此,对于宣传思想战线来讲,问题不在于当不当“吹鼓手”,而在于为什么阶级和集团及其社会历史活动“鸣锣开道”。
微观层次,即每一具体的宣传活动同其作为活动两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显而易见,任何具体的宣传活动,都分别受其主体和客体的制约,也分别对主体和客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例如,宣传思想工作者和被宣传的对象各自的利益、素质等因素,直接影响宣传效果;反过来,一定的思想文化宣传,既会使被教育者受到教育,也会使教育者有所领悟,促进宣传活动本身的变化(如宣传内容的完善和宣传技巧的提高)。在这层关系上,还内含着宣传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宣传活动,事实上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精神的或物质的手段实施思想意识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体通过一定的思想文化宣传作用于客体,使客体在精神意识上向主体接近,接受主体所宣传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客体反作用于主体,通过对主体所进行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反映,向主体实施反作用,使主体也产生一定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实质上,它是主体和客体之间不同思想意识彼此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勿庸置疑,在其矛盾双方思想意识相互作用中,主体为其主导方面,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天职就是要使被宣传的对象接受自己所宣传的思想。但同样无疑的是: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十分突出,不仅制约着主体宣传活动的效果,而且影响着主体的的思想意识。这种两极渗透,在一定情况下会导致相互转化,即主体和客体相互易位。宣传思想工作主体和客体的这种辩证统一,必然影响一定的宣传活动,进而影响整个宣传思想工作战线与所处的社会大系统的关系。
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上述两个层次,本来就是相互交织、彼此制约的。一方面,一定的社会宣传工作与社会大系统的关系,决定着具体的宣传活动同其所包含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例如,由特定的社会大系统所规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内容等重要环节,便直接决定着每一具体的宣传活动及其同该活动所涉及的具体的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后者又反作用于前者。任何具体的宣传活动同其赖以进行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中的主体和客体如何统一,特别是在宣传的思想内容上主体是否“说服”客体以及“说服”程度如何,明显体现宣传思想工作的效果。这种效果的社会效应,从宏观层次看,也就是宣传思想工作对社会大系统的反作用。同时,宣传思想工作者通过对对象作思想文化宣传,也从中一定地体察“人心”、“民意”,进而改进工作,实质上这也一定地体现了社会大系统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决定作用。宣传思想工作,不论从全社会角度看,还是就单个具体过程看,都是与人辩证统一的。在宏观层次上,它以“代言人”的形式与所代表的社会势力相一致,是其社会历史活动的“吹鼓手”;在微观层次上,它推动和贯穿主体和客体之间思想意识的对立统一,是一定的思想文化在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就两个层次的联系而言,它促进个人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化进程,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群体的战斗力,并使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从中得以变化发展。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努力消除下列两种主要倾向:
一是从宏观角度看,宣传思想工作存在软弱涣散倾向。不容否认,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为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了大量工作和重要贡献。同时,更应看到: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重大,新的形势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宣传思想工作现状,与党和政府的期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此种倾向,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均不乏具体表现。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近几年来,色情暴力之类充斥书报影视,广泛占领社会文化市场,消极思想和颓废精绪日益滋长蔓延。严重地与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尤其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存在的软弱涣散倾向。本着高度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目的和任务,正确把握宣传内容,理直气壮地开展党和人民及其伟大实践所需要的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地抵制消极、错误的思想文化。
二是从微观角度看,宣传思想工作存在“假”、“大”、“空”的倾向。这种倾向,过去主要是由于极左思潮造成的;而当前,则具有不同的起因。从客观上讲,重要的社会根源在于物质利益涌上前台而思想道德退居后院,加之新旧体制转换中改革有待深化和配套,实际生活中各个领域腐败现象广泛存在,使深受“穷社会主义”之害而饱尝“精神万能论”之苦的广大群众不易接受;从主观上讲,重要原因在于具体的宣传活动的主体和客体的思想文化素质及其宣传的方式方法与宣传思想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欲消除“假”、“大”、“空”,非正确认识和处理宣传工作者及其每一宣传活动同具体的宣传对象的关系不可。任何一项宣传活动,都必须在尊重、理解和关心宣传对象基础上力保主体的主导地位,切实将宣传内容与宣传对象的有关实际相联系,始终遵循思想意识变化的特殊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疏导。宣传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努力提高素质和技能,虚心体察“民意”,不断改进自己的宣传活动。
二
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不同特点。只有科学把握其特点,才能解决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就我国当前而言,只有从宣传思想工作的本质和主流出发,抓住它与人的关系的重要特点,才能有效地克服软弱涣散和“假”、“大”、“空”的错误倾向。
我国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到底有哪些重要特点呢?一、面向全社会,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中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宣传思想工作的最强音。华夏不腾飞,全体炎黄子孙无前途。华夏要腾飞,不稳定不行,不改革更不行。只有在稳定前提下以改革为动力,只有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才能给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只有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宣传,才能给社会发展、人民团结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利益为基础,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中华之振兴,首要问题在于把经济搞上去,带动社会全面进步。从宏观上讲,整个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都必须顺乎党和人民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同时,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努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四有”新人。从微观上讲,每一具体的宣传思想工作,都必须贯穿和体现物质利益,有助于满足人们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需要,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宏观上,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本质上是党和人民振兴中华的客观要求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在微观上,重在靠“事实说话”,关键是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特别是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的教育,被教育者往往将之与有关的社会现实相联系,与教育者的有关社会行为相联系。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自觉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随着改革的深化日益讲求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社会效益地位也日渐突出。把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地贯彻于宣传工作的活动中,必须有力地使之自觉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要改善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的状况,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切实抓住一系列关键环节。首先,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历史使命和根本指导方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新时期一切工作开创新局面的思想保证。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只要宣传思想工作战线坚持实事求是,“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调动一切积极因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各项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也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其次,“两个文明”一起抓,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是要给全体社会成员创造前所未有的物质利益。宣传这一中心,既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又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有关物质利益的宣传工作,必须正确引导。如何“引导”?对于宣传工作者来说:“写什么、”“说什么”固然重要,而“为什么”、“做什么”更加重要。宣传工作者及其宣传活动,只有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才能卓有成效,既使党和政府放心,又使广大群众满意。再次,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坚持正确的是非标准,大力扶正压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环境,必然导致社会现象千姿百态,思想意识五花八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坚定地站在党和人们根本利益立场上明辨是非,理直气壮地扶正压邪。当我们用“理论”武装人,“舆论”引导人、“精神”塑造人、“作品”鼓舞人的时候,首要问题是必须注意是否“科学”、“正确”、“高尚”和“优秀”。例如,在进行思想道德宣传工作,用一定的精神鼓舞人时,就要着力于“四有”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人类所特有的重要社会活动,我国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与人的关系,具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要特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克服宣传思想工作中一切错误倾向,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注释:
①②江泽民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标签: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