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论文_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

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论文_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

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 (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5)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石家庄市传统养生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困境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石家庄市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路径,希望借此对丰富世界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繁荣地区经济,促进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 民族传统养生文化;保护;和谐社会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登记号:WJ130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2-045-02

1.前言

发展和谐社会、文化强国是时代的最强音。和谐社会是历史学的范畴,是人类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生产关系适应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和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需要和谐、社会呼唤和谐,养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也必然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和血脉,是该民族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符号系统,表征这个民族共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当代中国正在进入改革的纵深攻坚阶段,整个社会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在当前社会风险、社会问题等频发的变迁时期,迫切需要用贴近时代的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增强国家凝聚力。其中精神基石还在于民族文化之根,当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厚重博大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

2. 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发展

2.1 养生文化的内涵

养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且有思想派别各异之分,以道、儒、医、佛四家为代表的养生文化,奠定了我国养生文化思想的基础构架。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下来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是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健康观、生命观,也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养生指调养、颐养、保养生命,即以保精神、和气血、调阴阳为原则,运用导引吐纳、调神、四时调摄、节欲、药养、食养等多种方法,达到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传统养生文化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总是以自身修练为基础,以重视精神调养、注意呼吸吐纳、适应自然规律为原则,形成了百花争鸣的养生方法,如:导引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等等。它们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其基本内涵就是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生产中,通过调意、调息、调形的长期练习,形成了人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情感方式和价值观念,共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传统养生文化体系。

2.2 传统养生文化保护基础分析

从文献资料与调研中发现,影响与制约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因素中,无论是校园传播还是民间传承,其主要因素是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其次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的场地、业余充裕的休闲时间等等,而这些往往受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曾说过:“经济发展是个基础,假如经济发展得好,可以给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物质保障;但是文化发展得好,同样也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由此,分析得出,经济的发展与养生文化的发展是协调并进的,它们二者的结合将是推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的坚强基石。

2.3 民族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对策

如何使传统养生文化发挥其时代价值,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主要推进以下几方面:

(1)树立传统养生文化正确观念

传统养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形态,具有健身、自我娱乐等风格,其内涵的文化价值是现代体育不可代替的。新时期赋予了它时代特征,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民族养生文化内在的健身、娱乐、和谐的社会功能。因此,提升传统养生文化认同感,激发民族精神,是保护与传承养生文化的内在核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传承人保护及对养生人才的培养

传统养生文化项目传承人,是养生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政府加强对传承人的精神与经济保护,是当务之急;培养传统养生传播专业人才和相关管理干部,注重本地体育院校的民族传统养生专业学生的培养,充分利用高校与民间联合培养方式,打造养生人才,促进社会、学校广泛交流,是促进民族养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3)利用现代传播媒体、政府应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

传统养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要利用现代传承媒体。现代媒体是养生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人们对传统养生项目观念的转换,民族运动会的竞技、舞台表演等都是人们亲身见证和传播的极好途径。加大对民间传统养生项目的资金扶持,打造地区传统养生项目的品牌效应,在政府、民间、传承代表等相协调下传承、发展民族养生文化。

3. 传统养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

传统养生文化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 提高人们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养生文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起着独特作用。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养生文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促使人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人们在追求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品尝到生命在于动静的真谛,感悟养生文化内涵,体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体验传统养生文化这种现象,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修养。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时常处于紧张状态,因而,现代人更需要心理和身体的全面调整与提高。而养生文化中“天人合一”、 “神形一致”、“内外兼修”、 “刚柔相济”的养生思想,恰好与人们的需求相符合,它强调外练形体,内练精气神的全面锻炼。其次,传统养生文化中道家少私寡欲、自然恬淡的生活情趣、儒家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佛家的平常心等,使人们在交往中寻求一种更和谐的方式,对人的情感和精神起到调节作用,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从而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2 传统养生文化是和谐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基础

传统养生文化中“和谐”的思想博大精深。道、儒、墨、兵、法等主要思想学派对和谐思想都有深刻的阐述。道家提倡遵道以行,因势利导,率理而动,合乎自然,海涵宽容,虚静处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建立起和谐自然的治国秩序。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提倡“中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 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主张个体融入社会成为有序的一体。兵家强调“先和而造大事”,“令民与上同意”,把“齐之以武,令之以文”作为治军的重要前提,把“和谐”“团结”作为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法家主张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要正确定位,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

3.3 传统养生文化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是由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是人与人之间按照一定规范,产生相互联系的共同体。社会和谐与否,主要看组成社会的人与人是否和谐。社会的质量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传统养生文化自古以来就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向往“天下为公、人人平等、人人相亲”的理想社会。儒家一派主张严格社会伦理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消除人际之间相互冲突。传统养生文化是人们进行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的一种运动方式,不存在人际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容易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交流,使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与和睦相处,使人们彼此之间更能理解、信任、、包容和尊重,达到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的目的。

因此,发展养生文化能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和谐。

4 结语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养生文化本身富有精湛巧妙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应大力保护和发展养生文化,加强政府的主导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为养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滋养,需要继承养生文化的和谐理念。保护和发展传统养生文化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远航, 任作良.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89-90.

[2] 王凤, 张斌. 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社会效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 16(9):113-115.

[3] 张丽.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研究现状[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6(6): 31.

作者简介:

魏孟田(1965-),石家庄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学。

论文作者: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  ;  ;  ;  ;  ;  ;  ;  

传统养生文化保护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论文_魏孟田 冯宝强 魏胜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