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环境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的20世纪,化学作为中心学科,成为人类进步的关键。从新技术的发展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可以说化学在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化学和化学工业对人类的贡献是无毋置疑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以及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心,化学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化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人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臭氧层破坏、有毒化学和危险废物等直接或间接地都与化学物质的污染有关。这使化学家面临巨大的挑战,既要为人类开创美好生活而发展化学和化学工业,又不能让它的生产过程和它的产品破坏环境、贻害子孙。绿色化学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要使化学和化学工业真正造福于社会和子孙,必须从源头上防止污染,必须走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新的安全的化学。绿色化学的兴起,可以说是为教师深入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特别是结合目前的新课改,化学教师应抓住这个契机,更新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将绿色意识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这是每位化学教师必须承担的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分为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2个主题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密切。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单元
内容标准
金属与金属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
矿物
金属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
的化合物
化学与能源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
和资源的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理解水对生命活动
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
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常见的化学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合成材料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
必要原则;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
保护好我们的来源及危害;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
的环境 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正确、合理
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
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点思考
1.结合化学知识,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预报的资料介绍,水的净化,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机合成材料中的白色污染等问题,都是以往教科书中没有涉及到的。教学中要紧紧抓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矛盾,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空气”这一课题的教学中应讲明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固定的,是适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的。近百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粉尘造成了大气污染或引起了气候变化,使得天空不再蓝了,气候变暖、雨水变酸,空气不适于人类呼吸了。教师还可介绍世界上一些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如英国伦敦烟雾、美国洛杉矶和东京光化学烟雾等。从1997年起我国部分城市开始发布“空气质量周报”和“空气质量日报”,应抓住这一机会,简介有关知识,并强调保护大气质量的重要性。教学中我还结合学生们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大气层在消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片中利用拟人化手段展现了猫和狗这些小动物面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说话,仿佛在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人类自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家园。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某些化学实验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可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应设法减小这种影响。例如: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性时,可与木炭还原性实验做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改进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废液、废物不能乱倒、乱扔,应倒入废液缸或放到指定地点。这样做不但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应针对一些产生污染物的实验积极地加以改进,真正做到实验绿色化。新教科书增加了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因为二氧化硫的毒性,书上要求二氧化硫由老师准备提供,为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并尽最大可能减少实验室污染,我设计改进实验,使酸雨的危害更加直观。如图1所示,首先在广口瓶中放入果皮、镁条、锌粒、大理石和树叶,配一双孔胶塞,一孔插入盛硫粉的燃烧匙,另一孔插入口部有多处针眼的眼药水瓶。点燃硫粉迅速插入瓶中,待燃烧完毕,挤捏眼药水瓶形成喷水状,观察瓶内物品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说起空气污染,人们更多关心的是室外的大气是否遭到污染,而对室内空气质量不太在意。做饭、取暖、吸烟是家庭居室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可以吸烟为例,结合第十二单元课题“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中香烟烟气的有毒物质这一部分,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上网搜索和调查研究,了解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状况和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特别是香烟中尼古丁、焦油、亚硝胺、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的危害,课后观察肺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肺图比较,并通过设计实验(如图2),不断抽拉注射器,使烟气进入U型管,观察鸡血的变化,了解烟气危害,使学生自觉抵制吸烟,并督促家人少吸烟或不吸烟,以免造成危害。
4.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由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进行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可事先安排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水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密切关系,中国的水资源状况,树立起水的忧患意识,没有水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有条件的话,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周围污染水源所处的环境,分析污染原因,提出治理措施,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针对课后调查表进行家庭调查,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另外,根据调查活动结果以及查阅资料的情况,办手抄报、写短文等,加强交流,提出建议。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结合环境纪念日进行专题讲座,如“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臭氧层”“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学习;也可在有关章节设立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的课题,如“我是环保局长……”。
《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发展经济以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巨大推动作用。所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心科技发展,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