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观察论文_薛旦丹

薛旦丹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择通过训练考核的高级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以及新生儿护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对两组差异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及其家属完成角色转变,产妇掌握育儿的知识以及技能,产妇的焦虑心理得以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产科护理 母婴床旁护理 效果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3.36.43

作者单位:214002,江苏无锡市,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作者简介:薛旦丹,女,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对常规的服务流程进行改进,实行产后护理,促进母婴的健康【1】。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满足婴儿及产妇的要求,促进护理模式的发展。我院产科在2012年3月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120例产妇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20例,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为观察组,年龄为23~34岁,平均年龄为(28.78±6.75)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13±1.20)周。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为24~33岁,平均年龄为(27.68±5.9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为(38.12±1.38)周。产妇均为初产妇,没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对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环境与母婴同室的管理要求相符。在选择护理人员时,技术较硬,理论知识扎实,素质较高,沟通能力强。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对产妇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和操作引导。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为产妇讲解关于顺产、剖宫产及产后护理的知识,进行饮食、卫生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知识。对新生儿晚间哭闹提高护理认识,进行新生儿吐奶打嗝护理,宣教新生儿疾病预防的知识。关于新生儿洗澡、保暖、早期教育等进行指导。高级护士对产妇和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向产妇详细讲解未掌握的知识,强化训练,直到全部掌握。

1.2.1 床旁沐浴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可以进行床旁沐浴,要避免交叉感染。在操作时,护理人员详细的讲述沐浴的过程以及重点,产妇和家属参与全过程。护士进行手把手的教导,首先清洗婴儿的眼睛以及面部,然后洗头以及其他部位。在洗头时,用大毛巾裹住婴儿,避免受凉;在洗臀部时,采用湿巾擦净尿液等。

1.2.2 抚触

抚触的时间是婴儿沐浴前后以及睡觉之前,婴儿不烦躁、清醒的时候是最佳状态。病房的温度超过28℃,播放优美的音乐。在抚触之前,必须温暖双手,适量的向掌心倒抚触油,双手对搓,掌心具有一定的热度后,进行抚触。

1.2.3 宣教

宣教包括产前、产时和产后。产前的宣教包括介绍环境、饮食卫生、分娩准备等;产时宣教主要是产后的饮食、分娩的体位以及呼吸方法等;产后的宣教有母乳喂养、更换尿布、新生儿常见问题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组间的差异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83.3%,对两组差异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的对比

3 讨论

3.1 产科护理方式对比

传统的产科护理方式,主要是对产前、产中以及产后进行分阶段的护理,护理的对象是新生儿以及产妇,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母婴分离,采用这种护理方式,使得产妇和护理人员之间出现沟通障碍,护理过程出现中断,不能传达人性化的护理理念【2】。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新生儿整个的护理过程都与母亲在一起,产妇的担心以及顾虑消除。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优势

3.2.1 家属对产妇护理行为的认识发生转变

传统的护理理念以及旧有的习俗认为,产妇要卧床静养,不能开窗通风,饮食较为单一,产妇不能吃含盐的食物,饮食以小米和鸡蛋为主,这些护理方法不具有科学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他们讲解妊娠期的保健以及营养知识,产妇有自我护理的能力。产妇生产以后,应当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减少细菌的滋生;产后需要及早的下床活动,防止形成并发症,便于促进饮食,修复子宫。合理的安排饮食,保持营养的均衡,适量的进食水果以及蔬菜,有助于体力的恢复【3】。产妇家属为产妇提供支持,有助于产妇的康复。因此,产妇家属应当形成科学的认知,使产妇具有自我护理的能力。

3.2.2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择的护理人员经验较为丰富,责任心较强,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产妇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操作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加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水平【4】。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技术精湛、服务周到,产妇对其较为信任,提高了护理质量。

3.2.3 有助于产妇掌握护理的技能

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其家属直接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工作,熟悉育儿常识,掌握专业的技能,产妇对自己的孩子加强了解,与新生儿之间形成互动,促进感情的交流,产妇可以顺利的转变角色。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的比率得以提高,产妇领会作为母亲的快乐,具有成就感,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焦虑心理,产妇由自我关注向照顾新生儿的角色转变,增加育儿的信心,产妇能够尽快的恢复身心健康【5】。

在妊娠以及分娩的过程中,女性经历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变化。站在产妇以及家属的立场,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及其家属顺利的完成角色转变,产妇掌握了育儿的知识以及技能,产妇的焦虑心理得以缓解,有助于家庭的和谐,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8):1573-1573.

[2]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1):26-27.

[3]赵改玲.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79-80.

[4]万宾.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515-1516.

[5]吴莉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92-493.

论文作者:薛旦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年12月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6

标签:;  ;  ;  ;  ;  ;  ;  ;  

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观察论文_薛旦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