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防性使用肩关节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论文_梁瑞歌

梁瑞歌

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作者简介:梁瑞歌,女,10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肩关节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良姿位摆放以及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预防性肩关节吊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半脱位发生率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都存在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偏瘫患者在常规针灸治疗与良姿位摆放治疗前提下进行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治疗,可以在有效降低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提升其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 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肩关节半脱位;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theearlyeffectofprophylacticuseofshoulderstrapsonshoulderjointsubluxationinpatientswithhemiplegia.Methods:2013January2015Augustinourhospital60patientswithhemiplegia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controlgroupwithconventionaltherapy,theobservationgrouptheshoulGderslingforthetreatmentofprevention,observationofshoulderjointsubluxation.Results:Twogroupsofpatientswithsubluxationscorerateandmovementfunctionhavesignificantdifference.Conclus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miplegia,earlypreventionofshoulderandshoulderstrapsinthetreatmentofroutineacupuncGtureandacupuncturetreatment,thetreatmenteffectisobvious.【Keywords】Earlypreventive;Shoulderstraps;Shouldersubluxation;Treatmenteffect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57-01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运动障碍、语言智力障碍、口眼斜歪等[1].严重时可导致患者致残等.本位特探讨早期预防性使用肩关节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方法1.1 基线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比例19:11,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4.1±2.2)岁;患者的病程在1-2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0.1±2.1)个月.对照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5.0±3.0)岁;病程在脑卒中后1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存在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包括良姿位摆放治疗、中频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具体来说,良姿位摆放为:采取健侧卧位,患肩在上确保上肢的充分前伸及外展大约九十度,在其前臂下方垫一薄枕,保证患者上肢与胸部相同高度;患侧卧位时健肩在上方,其患侧的上肢需要充分前伸,保持肩关节的屈曲以及肘关节的伸展,使前臂旋后与手心向上;仰卧位时在患者的肩关节下方垫一个大小合适的枕头,保证患者的肩胛骨可以充分外展,肘关节充分伸展状态下放置于合适高度的垫枕上,保证腕关节背伸以及手指伸展,尽量抬高患者的患肩,避免因下坠而造成肩关节半脱位,借助对患者关节的本体刺激,有助于患者患肢的尽早康复;坐位为借助枕头确保患者的背部伸直,且肩以及手臂可以充分前伸,将其放在轮椅扶手以及桌上,而且姿势要经常变换.采用中频治疗仪对患侧肩部冈上肌及三角肌肌群进行电刺激.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灸治疗,上下肢主要选取足三里、环跳穴、曲池穴、外关穴以及合谷穴,配穴选择手三里穴、承山穴、风市穴、大柱穴以及解溪穴等进行针刺.每天针刺一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前提下早期预防性的肩关节吊带,将肩吊带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步骤束缚到患者患肩及上臂上,保证在支撑患者患肩的基础上可以自由活动.为了进一步防止肩关节下沉,定时放松,肩带佩戴时机为偏瘫出现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佩戴.

1.3 观察指标 治疗4周后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轻度:实施X线检查后显示患者的肱骨头以及肩胛盂间隙增宽大约10-15mm,下肢下垂没有疼痛感;中度半脱位:患者肱骨头与肩胛盂间隙增宽15-20mm,轻度疼痛感;重度半脱位:肱骨头和肩胛盂间隙明显增宽20mm,明显的疼痛感.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 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x- ±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是20.0%,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73.3%(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肩关节半脱位发生情况上的对比(n,%)

3 讨论偏瘫之后,患者的三角肌、冈上肌以及冈下肌等的肩关节肌肉会出现松弛,进而使绞锁机制受到严重损害,肩胛骨下旋,维持患者肩关节完整性的静力性因素和动力性因素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5].再加上患者偏瘫上肢的重力作用及陪护人员的意外牵拉,从而使患者的肱骨头脱离了正常位置,出现了肱骨头下移现象或者是脱离了患者的肩胛骨关节盂,也就是出现了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问题,治疗师首先要努力保护其肩关节的正常稳固结构,避免其发展为复合型区域疼痛综合征,然后再利用各种神经促进技术恢复肩周肌力,进行正确的运动模式再学习.使用肩带可以立竿见影地使肩关节恢复相对正常的解剖位置,这为之后的治疗打下基础.因此在偏瘫患者的早期,患者以及医生就应该高度重视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以及治疗.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针灸、电刺激与良姿位摆放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可以起到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借助肩吊带可以使患者不训练时保持肩关节解剖位置的准确性,依然维持康复训练所获得的成果,防止重力作用下患者肱骨头以及肩峰的距离不断增大.部分学者认为,给予偏瘫患者应用肩吊带并不会减轻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而且吊带会造成患者的上肢制动,进而增加其屈肌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姿势支持,妨碍其正常步态[6].还有学者认为,偏瘫患者应用肩吊带对于预防肩痛没有明显好处,若所应用的肩托过紧还会压迫到患者原本舒缩功能不良的患肢血管,进而引起或者是加重患者的患肢水肿症状,如果肩托过松则难以起到相应的保护肩关节效果[7].本研究中,采用的肩部吊带保持上肢在外展位,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20.0%)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0.29±2.0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偏瘫患者在常规电疗、针灸治疗与良姿位摆放治疗基础上早期预防性肩关节吊带,可以在明显降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提升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1]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637-643. [2] AdaL,FoongchomcheayA.Efficacyofelectricalstimulationinpreventingorreducingsubluxationoftheshoulderafterstroke:AmetaGanalysis[J].AustJ[ Physiother,2002,48:257-267. 3] 毕研贞,郑志雄,李康增等.充气式肩吊带对偏瘫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5):452-45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2-83. [5] 陈爱连.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分期采用肩吊带的疗效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02(8):65-66. [6] 张泽,王毅蓉,李建岗等.综合康复治疗对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2-3.

论文作者:梁瑞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早期预防性使用肩关节吊带对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论文_梁瑞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