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论文_张旭光

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论文_张旭光

青龙满族自治县水务局 河北秦皇岛 066500

摘要:农业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农业产量及农业发展规模,设计节约有效的灌溉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农业灌溉中的灌溉需求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类型方式的灌溉技术,为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标准化、提高灌溉质量,降低水资源浪费,应通过加大推广农水喷灌技术、重力灌水法、科学地编制灌溉用水定额等手段,将技术与节约观念相结合,最终实现高效农田灌溉,促进节水灌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灌溉用水;需求分析;必要性;节水技术发展

前言: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是以农业稳产高产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可用于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水情,改善土壤含水量、含盐量以及酸碱度,防治干旱、洪涝等地质灾害。可以说,农业水利节水技术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

1.我国农业节水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必要性

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缺水状况;节约水资源;解决农业问题。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现有的水资源日益短缺。而且,一些地区由于不注意污水的处理,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被排到天然河道,污染水体,影响水资源的有效性,所以形成了水质性缺水的严重状况。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且形式日趋严峻,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是农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以加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水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农民是否亏损,但是如我国韩洪云学者就发现,无论是否实行节水尴尬技术,我国农民都会出现亏损状况,因此农田灌溉行为本身就成为影响利润的最大因素之一,有学者认为政府调整水价其实对农民选择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一些学者表示我国大部分的粮食作为都选择传统的灌溉技术。

2.农田节水需求分析

2.1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

单位面积灌水量的计算方法是用总的区域用水量去除以所需要的用水面积,在现有农业灌溉水平上,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的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灌水量已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例如某省份的同地区的灌溉项目中,每个单位面上所需的用水量都保持在13000m3/hm2以上,这就说明在这一区间所需用水量已经非常的庞大,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或者是气候造成的,或者是在整个作物生长期都需要大量灌溉。加上该地区可能生长有较多数量的高耗水作物,同时本地水资源条件较好,能够直接将其用于农作物灌溉。从社会整体水资源利用率来说,国家近些年来大力开展农田水利灌溉的项目工程,并逐渐将节水灌溉技术作为重点进行发展。

2.2单方灌溉水效率

单方灌溉水效率即为用水的效率,也称之为沟渠和田间的用水效率,其影响因素包括当地区域的种植结构、复种指数以及当地气候特征等因素。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单次灌溉用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当前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该比值没有确切可比性,例如当某一地区具有少雨、干旱情况时,则农作物产量将会逐步降低,此时单方灌溉水效率值也在逐渐降低。在推行实验区域,充分灌溉模式的区域农作物的产量都比较高,该值也将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且能够以更清晰的方式对我国局部地区当中在灌溉效率方面的变化趋势展现清晰的反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有效灌溉面积

我国地大物博,但我国由于人口密度较大,加上可利用的水土资源都是有限的,加上目前许多区域水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匀,导致水资源一度匮乏,有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长期存在争水争地的情况,水利是农业的基础资源,它关系到农业发展的重要命脉,水资源的缺乏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粮食安全与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存息息相关,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严肃的政治问题来对待。但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重视农业灌溉的问题,为保证灌溉用水量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适当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以此提高灌溉用水量。

3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发展措施

3.1宣传与普及农田水利节水技术

要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需要宣传与普及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在认真调查研究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农民受教育情况与农业生产情况制定具体的宣传与普及方案,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投身于宣传与普及工作中;组织好以“农田水机节水技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宣传与普及活动,如给农民反映有关节水技术与方法的纪录片或者节目;选择有丰富农业生产知识、熟练掌握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基层干部下基层,向农民宣传与普及节水技术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如可提高亩产收益、减少劳动力投入、增强经济效益等。需要注意的是,宣传与普及工作要定期进行,并且要避开农忙时节。

3.2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管理体系

要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也需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加强农田水利管理队伍建设,优选高素质、高技能、责任心强、对待工作认真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的基层人员担任农田水利管理员,并定期对其进行技术培训与工作考核。坚持建管并重的指导思想,对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具体操作方法做详细规划,以保障农田水利技术的顺利实施。完善农田水利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设专人巡查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应用区域,防止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破坏;禁止破坏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应用区域内的植被;管理农田水利技术应用区域内的人、车、农业机械以及牲畜;保护农田水利技术应用范围内的道路、地下管道、用电设施以及护泵站。

3.3加大对农田水利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

要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还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制定农田水利政策实施标准,促使地方农田水利局与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农田水利政策,保障农田水利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推进所有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农田水利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凡优秀的基层管理人员都应当参与到农田水利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当中。建设线上农田水利政策实施评价系统,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作用,以利于集思广益,克服政策实施中的缺点,解决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完善,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政策的有效实施。扩大农田水利政策实施范围,关注偏远地区的农田水利政策实施情况,并派遣专人予以监管。

3.4创新农田水利节水技术

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中应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以检测农田中水分的变化以及土壤的含盐量、酸碱度,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化,从而实现对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应用区域的信息化管理。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中应用生物技术,充分发掘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应用区域内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节水潜能,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微生物节水的原理是利用低温下高活性微生物的数量优势以及冬季生产优势,提高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比重,增加污水处理效率。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达到节水目的。

4结语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要有效发展农田水利节水技术,首先,需要宣传与推广农田水利节水技术;其次,需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管理体系;再次,需要加大对农田水利政策实施的监管力度;最后,需要创新农田水利节水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斌杰.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需求分析及推广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7.3(10):57-58.

[2]段立峰.灌溉用水需求分析与节水灌溉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8.6(12):23-25.

论文作者:张旭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探讨农田水利节水技术的必要性及发展措施论文_张旭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