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谈钰晗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谈钰晗

谈钰晗

(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区呼吸内科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健康教育。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健康教育能够使COPD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改善不良行为。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22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特点为逐渐加重的气道阻塞,随疾病的进展可发展成为肺心病,造成全身多器官功能受累[1]。病人长期卧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因此我们本次研究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重点问题为探讨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提出确实可行的护理实施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规范的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健康教育。研究组平均年龄(64.1±9.3)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5.3±10.3)岁,男性25例,女性25例;2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

1.4 健康教育方法

1.4.1营养 COPD患者平时运动少,居家时间久,能量、饮食摄入少,造成呼吸肌能量供需不平衡,膈肌体积缩小,耐力降低,无法保证足够的肺通气,导致二氧化碳潴留。此外长期的缺氧造成消化道粘膜水肿,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此外在服用抗生素、茶碱等药物后,会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因此护士要针对以上情况对患者进行加强营养,科学膳食,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2]。

1.4.2长期氧疗 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严重,氧疗可以改善肺泡毛细血管的氧气供应,缓解疾病的复发。但是多少数患者对吸氧存在错误认识,认为空气中氧气已经可以满足日常需求,造成吸氧依从性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护士针对上述情况要一一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指导氧疗的重要性,不吸氧可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危害,如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此外还有学者指出长期吸氧的COPD患者发生消化道疡和出血的几率明显低于不吸氧的COPD患者[3]。 对于调节允许的患者,可以家庭沟通制氧机器,每日低流量(氧流量1~2L/min或氧浓度25%~29%)吸氧,对于夜间容易发生喘息、呼吸困难的患者尤其要保证夜间吸氧不间断,同时告知患者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患者出院后护士定期电话随访,询问患者使用制氧机期间遇到的问题。

1.4.3呼吸功能锻炼 (1)呼吸操:仰卧位,手放于胸骨下端,呼气时将手轻轻向下压,让腹肌对抗自己的手。(2)缩唇呼吸:口唇缩小如同吹口哨,气体自双唇流出,尽量深吸气慢呼气[4]。②腹式呼吸: 平卧位,用鼻缓慢吸气,呼气时,使膈肌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③缓慢呼吸:行走,停下深吸一口气,然后再行走同时缓慢的呼气。

1.4.4体育疗法 目的为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每日可以选择慢步行走,打太极拳等体育形式,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功能,增强运动耐力[5]。

1.4.5排痰技巧 COPD患者气道狭窄,痰液粘稠,存在咳痰不畅现象,加上气促、呼吸浅快,均可引起水分丢失,痰液不易咳出。护士在告知患者具体的排痰方法:站位前倾, 用力按压腹部,深吸气后张口呈爆发式连咳,再缓慢深吸气,重复以上动作。其次每日补充水分总量约为2500~3000毫升。

1.5 观察指标

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

1.6 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 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当P<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前及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护理前及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对比

护理前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分)护理后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分)

研究组46.8±14.2 82.7±5.8

对照组47.2±15.1 59.7±7.5

t0.015.14

P>0.05<0.05

3.讨论

COPD是一种以慢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治疗过程漫长,很多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治疗和听从护士的护理方案。大部分患者仅在疾病急性发作期入院后采取积极的治疗。出院后多认为基本已经得到控制,无需接受氧疗或其他辅助康复方法。因此护士要努力培养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患者对COPD的认识,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争取他们的配合[6]。本次研究结束时我们发现: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圣乔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分别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能够使COPD患者提高生存质量,改善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3.

[2]顾宇彤,蔡映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营养治疗.医师进修杂志.2011,1(24),8.10.

[3]林江涛.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状态与营养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19(5):261-264.

[4]南英,孙晓旭,王敏等.氧疗与膈肌起搏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国临床康复,2012,7(5):812-813.

[5]宋素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6(35):5354-5355.

[6]周玉兰,刘翱,刘枢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l1(10):848-849.

论文作者:谈钰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_谈钰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