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反情报研究_情报搜集论文

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反情报研究_情报搜集论文

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反情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活动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人类的竞争意识、竞争能力、竞争需求日益增强,而高质量的竞争活动离不开高质量的相关情报支持,因此,为了使竞争者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需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竞争情报是指一个组织在竞争中为赢得竞争优势所需求的经过加工的信息,具体包括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目标情报、竞争策略情报、竞争环境情报。竞争情报活动中,不仅要求获取、分析竞争对手情报,还要研究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及己方自身情报的保护,即反情报研究。为此,笔者从己方自身情报的保护,以及竞争对手对己方情报活动的角度,研究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反情报研究。

1 竞争情报活动不仅需研究竞争对手的竞争情报,而且需研究己方情报的自身保护

竞争者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有高质量的竞争决策,而要获得高质量的竞争决策则必须在充分占有相关情报的基础上分析加工情报;而要获得高质量的竞争情报,深入研究竞争情报,不仅要研究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环境情报、竞争策略情报、竞争目标情报,而且要研究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即建立己方情报自我保密制度等问题。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手段包括建立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等内容。

1.1 己方情报自我保护手段的建立与执行

各部门在竞争活动中,既通过本部门的情报机构和社会性情报机构搜集各种支持本部门的情报,又要防范竞争对方窃取己方的情报,防范己方泄漏自身情报。为防止内部情报泄漏,除了建立内部人员情报保密制度外,还应明确哪些内容可成为保密对象。内部保密情报按用途划分可分为产品情报、经济情报、人力资源情报等。为此,各竞争部门必须建立以下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制度。

a.内部人员情报保密制度。美国情报专家伊恩·戈登指出:“各竞争部门所需的竞争信息的80%来自于本部门内部”。由此可知,各竞争部门的内部人员掌握着大量的本部门技术、工艺、产品、策略、经济等秘密。因此,为防止竞争对手通过各竞争部门内部人员的泄密来获取竞争情报,各竞争部门必须建立内部人员情报保密制度。

为防止内部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泄漏内部相关情报,各部门管理者可以规定以下己方情报自我保密措施:提高全员保密意识;对掌握本部门内部关键技术秘密的涉密人员(掌握管理秘密的人员、掌握经济秘密的人员、掌握技术秘密的人员、掌握产品秘密的人员)要制订一套保密制度;对内部各部门流动人员以及由本部门流动到其它单位的人员要制定保密制度,签订保密协议。建立上述保密制度的目的是防止本单位的决策秘密、营销秘密、财会秘密、技术秘密、物理载体秘密、设备秘密、生产秘密、产品秘密、人力资源秘密等由于本单位内部人员的互相流动、外流、保密意识弱而造成内部情报自我泄漏。

b.建立内部技术保密制度。建立内部技术保密制度是指各竞争部门不仅要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关键,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好己方自身的关键技术。己方需保密的关键技术包括设计方案、配方、工艺以及各种分解、处理、合成技术等。如可口可乐饮料(至今保密时间已达108年)到现在为止,一直独占世界饮料领先地位,即是此饮料的配方被自我保护的很好的结果。相反,中国的景泰兰、宣纸的制作生产工艺技术秘密保护的不好,则是由于主动为竞争对方提供参观机会而自我泄密,使得竞争对手抢占了己方原有市场。

c.建立产品保密制度与有形载体保密制度。建立产品保密制度并不是指将产品保护起来,而不向市场流通。产品保密制度是指样品或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严加保密;是指为防止投入市场中的产品或样品被竞争对手利用防伪技术、逆向技术或反求工程技术(reverse engineering)等技术解剖,而研制的反解剖的potting技术点需被保护。反求工程技术是通过解剖对手产品以获取产品设计情报和技术情报的一种技术。现在世界各国的反求工程非常盛行,仅美国硅谷就有4家受客户委托专门解剖集成电路板的公司。为此,很多企业亦相应地采用了反解剖的po-tting技术,并将此技术的关键点隐蔽于样品或产品中。建立有形载体保密制度是指,对于一些有形的秘密物理载体、秘密物理设备等要实施掩盖、秘密标记、现代反窃取措施等秘密保护制度。

d.建立经济保密制度。经济保密制度是指对部门内部的物资供应、资金、人力资源等情况建立保密制度。物资供应通过物资供应量、供应种类这一指标来反映,各竞争部门应注意保密自己的原料供应地以及原料供应量。资金情况包括各种信贷、流动资金、固定资金、劳资、奖金等项目,竞争部门内部的资金情况保护是己方情报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

e.建立宣传保密制度。各竞争对手为使自己的产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皆致力于加强产品宣传作用。产品文献(产品目录、单项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企业介绍)、产品展览会、产品鉴定会、订货会、交易会、洽谈会、各种产品广告等宣传方式和私人交谈等宣传方式已成为各竞争部门进行产品宣传的主要宣传方式。然而,在产品宣传过程中,竞争部门内部应注意宣传内容深度问题,即注意在宣传文字、语言和形式上要将本部门产品的关键点加以保密。

f.建立废品处理制度。各竞争部门对各种文件手稿和设计手稿的废稿、实验品废品、产品废品、产品边角料等要严格回收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废或处理给其它部门,以防止竞争对手根据废品或手稿而获得本部门的情报。对于纸张废品要用碎纸机粉碎;对于产品边角料或者生产为其它产品,或进行一次性回收,或进行专人保管,或进行一次性消除。否则即可造成内部情报保护不当,致使己方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结果。《中国商报》(1993年12月9日)刊载了一则名为“丐帮有了新任务”的新闻,该新闻的主要内容为:甲厂的产品和经营状况均超过乙厂,乙厂多方求教无门,最后找到一私营点子公司,该公司雇佣10多名乞丐去拣甲厂区垃圾堆内的破烂——半成品、消费的原料、没有销毁的文件资料等,促使乙厂通过分析这些“拣”来的情报,将甲厂的产品配料、生产经营模式、商业交往等情况研究的清楚无误,并在以后的竞争中获胜。此实例说明建立废品处理制度,对部门内部情报的自我保护有重要作用。

1.2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

在竞争中,保密是必要的。然而,保密亦是信息交流中的一种人为障碍。如果所有发明人或权利人皆对自己的发明(产品或技术)严加保密,即任何人都“偷不走”,那这些发明只能随权利人和发明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人类社会亦不会快速发展。事实上,传递是情报最重要的本质属性之一,信息只有通过传递和利用才能成为情报。若有用的信息皆被保密,就不存在着情报,亦不存在着竞争情报。因此,在竞争过程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情报保密。为了既保障发明人或权利人的正当权益,又保证情报的正当竞争,除了进行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外,更应注重坚持贯彻保护权利人和发明人的利益的各种相关法律。《知识产权法》、《专利权法》、《版权法》、《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密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权利条例》、《联合国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行为守则》等一系列法规、法律对制止竞争对手对己方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防止己方在不懂法的情况下泄漏内部秘密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重点以《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例,说明上述法律对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和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双重作用。

《专利法》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求发明人将自己的发明技术尽可能详细地公知于社会,而政府给予发明人在一定时期内独占该发明的使用、销售和转让的权利。有了这种法律手段,发明人则不必担心自己的发明被他人用不正当手段获取和利用,便于其他发明人在自己发明的基础上研究出更新的成果。因此,《专利法》既保护了权利人和发明人的权益,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应用此成果,促进了社会进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第十条第一款指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其它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属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三款指出,本条文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该法律条文既提供了制止竞争对手对己方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手段,又提供了防止己方情报自我保护不正当的法律措施。例如,在一次国际性展览会上,某展出国某展台的工作人员向参观人员介绍该企业的新产品时,无意中说出了该新产品将于明年向A国家出口这一商业秘密,而参观人员中恰有A国家的情报人员,该情报人员立刻归国组织生产这种产品,致使该展出国的该企业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此经济损失的造成就是竞争己方不懂得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业秘密所致。相反,竞争己方若能严格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即可抵制竞争对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例如,企业甲通过收买邮递员而将企业乙的所有商业信函截获,并利用这些信息抢先与企业乙的客户签订了合同,致使企业甲遭受了巨大经济损失。企业乙的这种行为即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企业甲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企业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1989年5月)的有关法律条文亦是竞争己方进行己方情报自我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

2 竞争情报活动不仅需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己方情报的自我保护,还需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

研究竞争对手对己方情报活动的目的是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了解,及时制订破解或应付竞争对手对己方情报活动的计划或方案,以使己方处于竞争优势。例如,在美国伏特加酒的市场中,休布雷公司生产的施密诺夫酒的市场占有率高达23%。为此,另一家公司根据情报人员对施密诺夫酒的情报分析,研制出了每瓶酒价格低一美元的另一种新伏特加酒。而对这种竞争情报活动,休布雷公司及时破解了这种情报活动,并实施了相应的反情报活动,即在将施密诺夫酒每瓶提升一美元的情况下,同时又推出了一种与竞争对手的新伏特加酒价格一样的瑞色加酒和另一种比对手价格还低一美元的波波酒。这一反情报活动的优点是,通过将施密诺夫酒从单一型转向系列型这一举措而抵制了对手对自己的竞争。因此,及时了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并相应地制订出反情报计划,将会促使己方处于竞争优势。

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有很多种手段,笔者将从部门内部、第三方、竞争对手的信息交流中、公开出版物中、数据库中等方面进行研究。

2.1 从部门内部获得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

正如美国情报专家伊恩·戈登所指出的,竞争情报的80%来自于本部门内部,因此,竞争对手信息、市场信息、竞争环境信息、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等内容皆可通过本部门内部获得。各竞争部门可通过部门内部信息交流机制,即激励内部员工自愿提供信息的制度,建立部门内部信息网络。通过该网络可及时从本部门内部员工处获得从外部信息源得不到的情报。

2.2 从第三方处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

第三方是指与竞争对手及己方皆有联系的银行、广告公司、咨询机构、经销商、运输部门等机构。这些机构是间接了解竞争对手对己方进行情报活动的重要渠道。然而,与这些机构进行联系时,要遵守职业道德,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

2.3 从竞争对手信息交流中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

从竞争对手处获取情报是最困难的,但竞争对手却经常在进行信息交流中无意识地泄漏一些对己方的情报活动。例如,竞争对手可通过宣传广告、年度报告、财务汇报、企业刊物、法庭调查,与政府、金融、环保、卫生、劳动保护机构交往的一些资料报刊、专利文献、产品文献、招聘广告、会议资料,以及展览会、订货会、交易会、鉴定会等信息交流方式,与其它竞争对手进行信息交流,而这些交流方式皆可提供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

2.4 从公开出版物中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

美国海军高级情报分析员埃利斯·扎卡利斯亚指出,情报的95%来自公开资料,4%来自半公开资料,仅1%或更少来自机密资料。这说明公开出版物是获取竞争情报的重要来源。企业名录、年鉴、报纸、期刊、标准、专利、报告、档案、政府出版物等是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情报的重要来源。

2.5 从Internet中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

Internet的建立,使得各国、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皆可通过该信息交流工具迅速传递、洽谈、存储各种信息。通过Internet可迅速、全面地获取竞争对手对己方的情报活动。

总之,竞争情报活动不仅要研究竞争对手情报、竞争环境情报、竞争目标情报、竞争策略情报,还要研究包括建立部门内部情报自我保密制度、执行保护部门自我秘密的相关法律、破解竞争对手对己方情报活动的反情报活动。

标签:;  ;  

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反情报研究_情报搜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