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冯有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高州市中医院 广东高州 525200)

摘要:目的 探究将温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病症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 将本院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随即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间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毫针针刺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温针灸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93.94%(31/33),其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88%(23/32),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共有4(12.12%)例患者发生治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患者11(34.38%),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温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针刺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病;治疗方案;安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其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腰部疼痛,患者的腰部功能几乎完全损失[1]。患者病情过于严重,则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温针灸疗法是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探究将温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病症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随即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间治疗的65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9:14,年龄介于25-56岁之间,平均年龄(37.5±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16:16,年龄介于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37.9±4.9)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无其他慢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在进入实验时,患者的个体化信息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其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毫针进行治疗,应用一次性针灸针。首先选择患者的腰1-5华佗夹脊穴,并选择其患侧下肢的委中、承筋、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位,若患者为急性发病其主要以泻为主,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疏通患者的经络。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应加上血海、腰阳关穴位,将0.3mm×40mm的毫针消毒后进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1次/日,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选择温针灸进行治疗,患者保持侧卧位或俯卧位,将患者腰带松紧后,根据患者的突出部位选择穴位,应用夹脊穴为主穴,随即选择环跳穴、承山穴、玄中穴、秩边穴以及昆仑穴等穴位作为辅助穴位,对患者进行常规竞争后,选择长度为3cm的艾条将其点燃,插在每个穴位毫针柄上,每次艾灸时间为30min,连续治疗15天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不适、疼痛症状完全消除,腰部可以进行正常活动,直腿抬高超过70°为显效;患者疼痛不适等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有轻微疼痛为有效;患者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疼痛更加明显,不能正常生活为无效。

采用VAS评分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和疼痛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验数据选择SPSS2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统计操作由同组检验人员开展,计量资料(年龄、评分值)选择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治愈率、有效率、满意度)选择X2值进行检验,以P<0.05作为数据差异界限,说明统计学差异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93.94%(31/33),其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88%(23/32),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腿痛”范围内,腰痛多为精气亏虚、气血不畅,导致腰部血运出现异常,经络堵塞,从而出现疼痛,所谓痛而不通、通而不痛。针灸主要是通过将针刺入穴位,达到通气行血、疏通经络等功效,同时可以驱散患者体内的寒气[3]。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艾灸治疗对于患者的局部组织能够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感。艾灸治疗与中药熏制的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病灶恢复状况,使患者的不同穴位经脉得到疏通,调节患者气血不畅的状况,对于患者康复来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除此之外,在应用艾灸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进针感受疼痛感相较于传统毫针治疗来说明显更小,是由于艾灸能够起到舒筋活络和缓解患者皮肤紧张的功效,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故而患者依从性较高。在进针时,医务人员能够对身体进行更为完善的把握和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进针出血的状况[5]。在现代临床研究中认为针刺可以有效镇痛并脱敏,起到良好的消炎功效,而在针刺期间,能够将其进入与患者的腰间盘压迫位置,缓解患者的神经根水肿,而应用艾条灸能够将热力传达至患者病灶,尽可能扩大患者病变组织的受热范围,改善患者的水肿以及受压迫状况,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针刺能够使患者受压部位的血管收缩,同时刺激患者的机体神经,加强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达到局部微环境改善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温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针刺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珍,刘永红,张红星.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41(06):915-918.

[2]巫子涵,简任佑,巫子仪.温针灸联合药物透入治疗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3):76-77.

[3]高小博.腰部夹脊穴加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0):118-120.

[4]赵辉.温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9,28(13):195-196.

[5]向星宇.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5):161.

论文作者:冯有亮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冯有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